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考前15天精练4(教师版)

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考前15天精练4(教师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考前15天精练

4(教师版)

第I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cuì) 酝酿(niàng) 绮丽(qí) 忍俊不禁(jīn) B.啜泣(chuò) 刹那(shà) 恣睢(suī) 锐不可当(dāng) C.须臾(yú) 归咎(jiū) 枘凿(ruì) 头晕目眩(xuán ) D.隐晦(huì) 拂晓(fú) 拮据(jū) 销声匿迹(nì) 【解答】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会爱自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 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 的草,而成长为一株 的树。 A.端正 默默无闻 美丽多姿 C.矫正 默默无闻 美丽多姿 答案:B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②作为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③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能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面。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为世界各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 第①句 【答案】C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B.矫正 枯荣随风 笔直葱茏 D.端正 枯荣随风 笔直葱茏

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这就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B.颔联写莺与燕,“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这联可谓描摹细致,充满生机。 C.颈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答案:D

5. 下面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 “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春风而见春雨。“白草折”显出春雨来势猛。“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B. “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C.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的功力之深,旗帜的特点

就是飘扬,而此时却被冻住静止,天气之寒跃然纸上。

D. 全诗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答案】A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6-8小题。

黑洞: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

①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由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宣布了一项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同步发布。新闻中的主角之一,黑洞有话说。

②嗨,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黑洞。你们人类无数观测数据之中都证明了我确实存在,但从没有人见过我的真实模样,现在,我的照片就摆在你的眼前,不知道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

③昨天,小编们特意搜罗了网上关于我样貌的想象图,真真把我的样子做得很美,这么一对比,是不是感觉我的照片显得有些逊色了呢?但,这就是真正的我。其实,为了我的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付出了很大努力呢。作为宇宙空间中一种超高密度的天体,我有着超强的引力,就连光也无法逃脱我的引力束缚,所以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我。

④我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点”处,“奇点”在我的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这个光线不能逃脱的临界半径被称为“视界面”,也就是视线所能到达的界面。那么你们的天文学家根本看不到我,怎么确定我的位置,又怎么拍到我呢?

⑤我自身不发光,所以要想通过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来直接观测是很难的。目前,你们人类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我,比如观测我周围的吸积盘和喷流,它们由于气体摩擦而产生了明亮的光与大量辐射,很容易被探测到,这样,我也就被发现了。这次,20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设置了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望远镜阵列,这些射电望远镜一起运作了数年,这才终于拍到了我的照片。

⑥为了给我拍这张照片,科学家们遇到了我阴影“小”、观测波段技术要求极高、数据处理复杂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面对这些难点,天文学家们发挥了超强智慧,拿出了不少应对的妙招。

⑦首先,为了解决我阴影“小”的问题,科学家们需要在我众多兄弟姐妹中找到最适合拍照的那一个,同时还要提高望远镜的实力。

⑧其次,我周围气体在1毫米附近的辐射强度最高,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我附近1毫米有个比较干净的观测窗口,被同步自吸收的作用会大大减弱,而我周围气体的辐射也会变得透明。所以,科学家们还要实现高技术观测波段。为了保证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在观测波段内正常观测,科学家们突破了天线在技术上的一个大门槛,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

⑨此外,“冲洗”照片的过程中会涉及庞大的数据,处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即使现在人类的运算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也还是需要近两年时间才能把我的照片“冲洗”出来。

⑩虽然我的这张照片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清晰,那么令人震撼,但,这可是你们人类观测我的一个重要成果呀。对了,你们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我的人类,真是好运气。我相信,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我会让你们一步步走进我的世界,告诉你们我的秘密。

6. 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为宇宙空间中一种超高密度的天体,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就连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所以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

B. 黑洞最中心的“奇点”处集中了它所有的质量,“奇点”在黑洞的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

C. 黑洞发出的光无法逃出引力场,所以要想通过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来直接观测是很难的。 D. 人类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才可以把黑洞照片“冲洗”出来,因为这一过程会涉及庞大数据,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7. 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目前,你们人类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我,比如观测我周围的吸积盘和喷流,它们由于气体摩擦而产生了明亮的光与大量辐射,很容易被探测到,这样,我也就被发现了。(举例子)

B. 这次,20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设置了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望远镜阵列,这些射电望远镜一起运作了数年,这才终于拍到了我的照片。(列数字)

C. 为了给我拍这张照片,科学家们遇到了我阴影“小”、观测波段技术要求极高、数据处理复杂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打比方)

D. 对了,你们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我的人类,真是好运气。(作比较) 8. 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一则新闻开篇,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黑洞。 B. 文章第⑦到⑨段说明了科学家如何解决拍摄黑洞照片过程中遇到

困难。

C. 文章在最后暗示人类今后对于黑洞的研究会一步步向前推进,不断取得进展。 D. 本文以科学家的口吻叙述,使文章生动有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6. C 7. D 8. D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1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句中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齐师伐我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①又何间焉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D.①忠之属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0.下面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望其旗靡,故逐之 ..B.①乃入见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何以战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相与步于中庭 ..

1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战前,曹刿预见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作战中,他善于捕捉战机;战胜后,他能够分析取胜原因。这些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对自身军事才能的充分自信。

C.鲁庄公虽然暴露出了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但是他能广开言路,并且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对于战争的胜利也有一定的功劳。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9.C 10.B 11.B

第II卷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古诗文默写。

(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7)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的

“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含蓄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面对傍晚的霞光咀嚼着思乡的苦涩,长叹“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辗转反侧 (2). (2)百草丰茂 (3).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 (5)浊酒一杯家万里 (6).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 (7)仍怜故乡水 (8). 断肠人在天涯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①焉,曰:“愿以境内累②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③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④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i):烦劳。③笥(sì【注释】①往先:指先前往表达心意。先,致意,问候。②累(lè):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④涂:泥。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庄子持竿不顾( )(2)吾闻楚有神龟( ) ..14. 翻译文中画线句。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5. 这则故事中“神龟”的两种存在状态是什么?庄子以此为喻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3. (1). (1)回头,回头看 (2). (2)听说 14. 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15. “神龟”的两种存在状态是死后“藏之庙堂之上”(或:死为留骨而贵)和“曳尾于涂中”(或: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以此为喻一方面拒绝了楚王的要求,一方面表明自己追求自由的心志。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深处的火盆

包利民

①火盆已在记忆里渐行渐远,如岁月深处一只凝望的眼,那份温暖依然穿透时光的阻隔,落在我满是眷恋的心上。

②黑龙江的冬天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冷,特别是在几十年前,比之现在更要冷上许多。那时的农村还比较贫穷落后,火盆便成了每一家必备的取暖之物。火盆多为泥制,一般用黄土烧成,它就摆在火炕中央,盛着暖暖的思绪。每日早起做过饭后,便把灶坑里的余火扒出,装进火盆,压实,便有了一天的火热。好一些的人家,已有了铁制和铜制的火盆,可是我更衷情于泥火盆,它可以直接放在炕上,不必用支架撑着。它和火炕融为一体,便觉得热量也会源源不断。

③冬季日短且无农事,全家人便围坐在土炕上,中间一盆红火,让每一颗心都充满了温暖。身下的土炕也是滚热,透过窗玻璃上未融尽的霜花,看到外面大雪飞扬,北风呼拉拉地吹动着窗棂,便会有一种人在天堂的感觉。我们小孩子便缠着祖父讲故事,那些不知多少年前的传说我们百听不厌,祖父长长的铜烟袋时而轻轻地在火盆上磕碰,抖落掉烟灰,然后再挖上一袋新烟,伸进盆中的炭火里猛吸几下,嘴里吐出浓浓的烟雾,也吐出许多我们渴望着的故事。

④我们小孩子常常不顾寒冷,走东家串西家,每一家都烧着火盆,一些老太太便会聚在某一家,团团围坐在炕上,每人一杆长烟袋,都伸向火盆。她们唠着那些千年不变的家常,猫就蜷卧在旁边,每一根亮亮的毛都惬意地映着点点的火光。我们冲进每一家,都是先奔火盆而去,几双小手拢在上面,待寒气去尽,才跑出房门。每一只火盆的片刻烘烤,都能让我们在冰雪里疯玩上好长时间。

⑤祖父有一个精巧的铜酒壶,每到饭前,他都会将装满了酒的壶放在火盆里,就那么笑咪咪地看着。直到壶口喷出白气,才不顾烫地拿出放在炕桌上,等着美美地喝上几盅。而我们最大的乐趣,则是把土豆埋进火盆里,然后就在旁边耐心地等。直到看到上面的一层浮灰

出现小洞,才把土豆扒出来,已经熟透,剥去焦黑的皮,满屋都是淡甜的香气。或者趁大人不注意时,偷抓上一把黄豆扔进盆里,待其颜色变深浮皮脆裂,急急地夹出。而玉米粒扔进火盆里,只片刻间,便全都嘭地爆开,于是细灰飞扬,弄得满头满脸。我们全不在意,心思全在火盆里那些盛开的花上。

⑥火盆只在我的童年里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便被火炉取代。立在房子中间的火炉,更为火热,可是,却少了围坐在炕上的情趣。那只祖父亲手做成的火盆,黯然离开了火炕,蜷缩在仓房的角落里,落满尘埃。它的身上也龟裂了无数,偶有珠网横陈,像那些支离破碎的往事。看着这一样只不起眼的泥盆,很难想象它曾有着那么多火热的岁月,可它曾经盛装了太多家人的欢声笑语,盛装了太多的温暖。如今它已将所有的过往都沉甸成沉默,更久以后,再没人知道它是什么,它将自己慢慢地遗忘在岁月里。

⑦用上火炉的第二年,祖父便去世了。常常想起在火盆旁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便有着直入人心的一种暖, 就像火盆里不熄的炭火,一直一直,默默地燃烧在我眷恋的心里。

⑧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火盆,甚至连火炉也正被淡忘。可是,在我的心底,火盆永远燃烧着,就像曾经的无数个暖暖的冬日,它就存在于我的心里最柔软处,在世事风寒中,焐热生命的苍凉。

16.文章三至五自然段记叙了冬日里火盆旁边的生活。请你认真阅读,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包括标点每空不超过15字)(4分) (1)全家围坐火盆,感觉人在天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太太围坐火盆唠家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那只祖父亲手做成的火盆,黯然离开了火坑,蜷缩在仓房的角落里,落满生埃。 ......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开头交代写作的主要内容,引起下文。“温暖”“眷恋”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第三段描写窗外的大雪和北风,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围坐火盆边的温暖感受。 C.第四段中对猫的描写是一处闲笔,目的是反衬出我们在冰雪中疯玩的快乐。 D.“祖父”在文中反复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E.结尾“火盆永远燃烧着”是虚写,点明了火盆对于我的重要意义。

19.文章中作者所写的“火盆”有何具体特点?作者为什么称之为“生命深处的火盆”?(4分)

16.(2)火盆边听祖父讲故事; (4)孩子们在火盆边烘烤小手; (5)祖父用火盆烫酒,美美地喝; (6)我们用火盆做美食。

17.“黯然离开”“蜷缩”这些词语充满感情色彩(使用拟人的修辞),将“火盆”赋予了人的情感,描写了曾经给人带来温暖的火盆被遗弃在角落时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火盆被慢慢遗忘在岁月里的事实。 18.CD

19.作者笔下的“火盆”是泥制(黄土烧成)的,有热量(能取暖),可以放在炕上。这只“火盆”中留存着作者童年温暖的记忆,在它逐渐退出生活的日子里,它仍然给我带来心底的暖意,伴随我成长。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某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借阅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下图是调查结果统计表。请你概括出图表所反映的两条主要信息。

从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的主要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的年级越高,②最受学生喜爱的前三类图书依次是文学类、【答案】图书借阅量越大。体育类和科技类。

甲方观点:我方反对初中生带手机上学。 理由:

①手机的辐射对身体不好。

②手机作为时尚消费品的一种,经常更新换代,容易在学生中间形成攀比。

③初中生正处在成长阶段,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手机里的信息极感兴趣,容易迷恋手机,荒废学业。

乙方观点:我方认为学生带手机,可以正确引导,不应禁止。

理由:

①手机进校园已成为大势所趋,过分禁止,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②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认为,学校应该鼓励手机在课堂上使用,让它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学校、家庭若善于引导,可使学生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新闻资讯等信息,有利于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示例②:未来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学生将来要适应社会,因而学生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这一重要的数字信息媒介,家庭、学校应引导学生适应数字信息化时代的生活。(答案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二)名著阅读(8分)

作家①____在狱中深情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大堰河”的怀念和感激;作家②___在《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红星照耀中国》中“他(③)____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岀身的造反者。”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遍全中国;《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王进被迫害而夜走延安府,杨志流落东京城,④_____被诬陷而发配沧州道……呈现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 答案: (1). 艾青 (2). 鲁迅 (3). 周恩来 (4). 林冲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取媚于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有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者。

范进属于材料中所列举的哪种人,请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答案:范进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取媚于人者。例如:他热衷功名,打算去应乡试,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喜极而疯;中秀才后,胡屠户依旧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居然“唯唯连声”,还说“岳父见教的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

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 “距离”。对于“距离”,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真切的感受、深入的思考和铭记在心的经历。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距离,让你我更美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幽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东西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点想象剥夺了。在对美好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的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徘徊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第一篇诗歌,当第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朵采摘下来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好感与空间距离的越来越近,却将两个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拉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爱情故事的深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的一尺距离,物与物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都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距离,你在我眼中更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