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内容摘要]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对每次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体会,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提出自己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等。数学日记有着独特的作用,值得让学生去写,去思考,去创造。可以通过有一写一、不拘格式、三言两语等方式去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及时批阅、逐个点评、注重交流、等做法去评价学生的数学日记。 [关键词]数学日记师生情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子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情感对话。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在数学日记这面镜子中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对每次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体会,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提出自己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因此,数学日记有着独特的作用,值得让学生去写,去思考,
去创造。
在初一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尝试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数学日记。一学年过去了,笔者和学生都有了一些收获。 一、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反思的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反思中往往也伴有概括、比较、推理、驳证等思维形式。有了数学日记之后,便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充足的时间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我学了些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还想了解些哪些知识等等。
从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对新知识善于比较、尝试归纳,掌握了一些数学能力。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数学日记”的写作正是学生启动自己思维去学习的良好途径:学生在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对知识的理解或应用不断地提出质疑和反思,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
2.有助手学生与数学老师的沟通,能减轻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
增加学习动力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有理数有关概念时有些困惑,作业出现很多错误,失去了信心。他们在“数学日记”中谈了学不好的原因,谈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还谈了对教师的要求。笔者通过个别谈话或在学生“数学日记”上写批语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感情,交流看法,分析出错的原因,解除了不少学生学数学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数学日记”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学生就会对数学及教师产生隋感倾向,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学生经过“数学日记”反思自己在每一天、每一周的数学学习情况与成长历程,可以从中捕捉自己不断战胜困难。解决一道一道数学难题的瞬间体验,享受帮助其他同学突破难关的愉悦。在这些被记录了的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中。学生的信心一点点地增强了,并由衷地发出激励自己的自我评价:我真棒!这无疑将成为学生不断争取进步的动力。 3.交流“数学日记”,评价学习心得,促进自己的提高 每周开展“数学日记”交流活动来评价学习心得。学生在日记中有的作自我评价,说明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解题思略的阐释,对解法的选择;有的在评价别人时,表达对他人思路的看法,对他人解法的认可程度,对他人学习的总体印象,对他人学习数学的建议,甚至还提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方法等。这一系列的“评己”与“评他”过程是以合作交流、互利双赢为基础的。
比如,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在评价别人的进步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评价自己的进步时又看别人的进步”,正是在这样一种视角下,每一位同学在其他同学的眼里都是可爱的。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畅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4.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学生利用“数学日记”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日记”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在“数学日记”中,学生会记下老师哪一段话最有趣,哪一种方法好,记下哪一个问题老师没讲清,哪一堂课枯燥无味,某个问题还有哪种新的解法等。从这些信息中,教师可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可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失败。
二、怎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开始,七年级有的学生觉得没话可写,还有的学生于脆记流水账,从上课写起写到下课,样样都写。只有极个別学生写得确实不错。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按以下要求写“数学日记”: 1.有一写一,实事求是
有一点就写一点,有多少就写多少,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就可以了,不要乱写一通。
2.不拘格式,如同聊天
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好像跟老师面对面聊天,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讲究写作格式和要求,非常随便。 3.三言两语,不必罗嗦
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能用几句话写清楚的就不要用两句话,能用一段话写清楚的就不要用两段话,不必用华丽的词句来修饰,不必罗嗦,别使老师看了不知所云。 4.有内容就写,不必天天写
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做数学作业时。有心得体会、疑难问题、意见建议„„就写,没有就不写,不强求一律,也就是说,今天有以上内容,今天就写,明天没有以上内容,明天就不写,什么时候想写,什么时候就写。什么时候写好了就交给老师批阅。 三、怎样批改学生的“数学日记” 1.及时批阅,逐个点评
笔者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一定做到有问必答,有的面对面的回答,有的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我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2.注重交流,加强鼓励
笔者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对写得好的、有创意的都加以表扬鼓励,并每周在课堂上宣读,相互交流,贴在学习园地中层示。
对写得不够好的就加以指导。只有这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才有意义;学生的“数学日记”才会越写越好。
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不但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学生在上课时也特别留意听老师和同学的对话,特别关注用什么方法学习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能和同学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习非常有信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学生把学习数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探究的过程用数学语言写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中,
“数学日记”对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和谐、数学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无疑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李星云,《数学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