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背景: 2013年,学校安排我接初一新生,这是我接的第二届学生了,第一届学生是中途接手的,所以管理起来非常费劲,好容易理出了头绪,学校又让我去接初一,我欣然接受。10月份,初一开学两个月时的一天,校长领来了一个高个子、非常帅气又腼腆的男生,说要安排到我带的139班,我们班是初一人数最多的一个班了,最少的班有43名学生,而我们班前几天刚安排转过来一个新生,目前有48个,我不知道学校为什么非得安排他进我们班,但既然是学校的决定,我也没好推辞。 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我知道,转学的孩子多数都是一些问题学生,没有问题的孩子是不轻易转学的。但出于礼貌我还是向孩子的家长了解了转学的情况。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该生叫小明,小学成绩非常优异,初中时选择了市里的一所学校,不知什么原因,进入初中后,他的成绩步步下滑。不仅如此,在学校他还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顶撞,经常惹事生非,多次参与打架斗殴。现在本来应该是初二的学生了,但不久前又在学校参与了群殴事件,自己还受了轻伤,学校在多次教育仍然无果的情况下劝其退学,于是就转到了我们学校。一听这些情况,对于没有多少班主任经验的我来说,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这样的一名学生,有多年经验的老师都教育不好, 我算哪根葱,我怎么可能管得好呢?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校长已经走了,把难题留给了我。没办法,我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家长说:“既然孩子交到了我手里,我就有责任把他管好,你们放心吧!”听到我的话,家长好像如释重负一样,叹了口气,高兴地说:“谢谢你了任老师,那我们就把孩子交给你了。”家长临走时,我发现小明的母亲对孩子是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咐,眼里竟闪烁着泪花。由此可见,小明在家里是应该是比较娇惯的。 本来139班在各方面都已形成良好的习惯,但由于从市里来了这样的一名问题学生,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班级带来震撼。果不出所料,他还真是个问题学生,不过,奇迹也将在这里发生,我们的故事就此展开。 描述故事过程: 最初两个星期,由于小明刚来到新的环境中,所以他很少惹事,每次去班里,我都发现他一个人低着头学习,很少与人交往。在宿舍也是早早地就睡下了,很少言语,不过他的人际交往还行,来的当天晚上,他就把母亲买给他的苹果全部分给了宿舍的孩子们,由此我断定,小明并不是一个本质很坏的孩子。看着他的表现,我觉得很满意。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他的缺点也陆续暴露了出来。 “罪状”列举: 1、2013年刚来的第三个星期,他想吃别人的零食,别人不让吃,他就出手打人; 2、2013年11月份,一个课间,他与班里的一名男生打架。起因很简单,那就是两个一块儿闹着玩儿,结果玩恼了,小明揪着另一名男生的头往墙上撞,结果头碰到了墙壁上张贴课程表的玻璃框上,玻璃一下子摔得粉碎,幸好没有什么大碍; 3、初一下半年,他对环境相当熟悉了,开始结交初二的学生,夜不归宿,把手机带到学校;晚上到宿舍不抓紧时间上厕所,熄灯铃一响就往厕所跑,影响他人休息,宿管老师说了他,他与老师顶撞,并将钥匙摔在门上以示抗议;开始写情书;上课开始走思,不专心听讲,甚至跟老师耍嘴皮;欺负其他弱小学生,如每次洗头,都要把脸盆放在其他同学的床铺上,还不让其他同学告诉老师;无缘无故的打其他同学,问其原因时,他说的话另人难以置信,仅仅是因为觉得某些同学不顺眼等等。 寻找“症结”所在: 孩子犯错是有原因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也不一定每次事件都是由问题生引起的。所以出现问题后,老师要积极探寻“症结”所在,好对症下药。 小明是个非常腼腆的男孩,平时你叫一下他的名字,他都会脸红,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即使他没犯错,叫一下他,他也会脸红,这样的一个孩子,我相信他不应该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我制定好计划打算拯救这个孩子。平时经常叫他帮我个小忙,偶尔与他像朋友一样谈谈心,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找到了他的“症结”所在。 1、家庭:小明的父亲是从山西到邢台做了上门女婿,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就母亲与他们弟兄两个在家,所以母亲非常娇惯孩子。小明上初中后一直惹事生非,父亲不得不留在本地打工,脾气非常暴躁,平时不与小明沟通,还经常会打他,致使小明缺少父爱,心理有些扭曲。 2、朋友:小明上初中后认识了一些同学,关系非常好,但他的这些同学可能小学时就爱惹事生非,不爱学习,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小明毕竟年龄小,他不仅没有及早抽身退出,反而与他们同流合污,以致于发展成了问题学生。 3、老师:发现问题后,老师没有及时疏导教育,处理的方式比较极端,如:小明说:“一有事,老师就叫家长,父亲知道后就是一顿痛打。”这种方式激起了小明的愤怒,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对症下药”,拯救孩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偶尔也会犯错,更何况是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黄金时期的青春的孩子了。每个人正因为一次次的犯错并改过,以此积累经验,才会越来越成熟,从而铸就日后的辉煌。没有犯过错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草,终究经不起风吹日晒和大风大浪的考验。 所以,学生犯了错,老师要认真对待,想好对策,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否则,因为自己冲动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抹杀一个人才。因此,在对待小明的过错时,我先找到他犯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接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1、认真倾听。 孩子犯错后,老师不要上去就训斥甚至是打骂经常犯错的孩子,冲动是魔鬼,在头脑发热时所作的决定往往带有情绪,很可能会悔恨终生。所以小明犯错后,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先听听他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再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经过几次接触,我发现小明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从不说谎。而且有几次并不完全是他的错,如因零食打架那次,事情是这样的:小明买了零食后总会主动让小彬吃,但那次,小明看到小彬在吃零食,于是想吃他的,结果小彬不让,小明急了就打了小彬。事后我把小彬叫到办公室核实情况,果真如小明所说,我当着小明的面教育了小彬,并告诉他同学们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更不能自私,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后来再也没有因为这样的事而发生争执。 因此学生犯错后,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2、妥善处理家校关系。 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学生也不例外,只要你说他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优秀,他的表现肯定会非常好,这叫心理暗示,人类是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你一直说学生多优秀,即使他们本身没那么优秀,但在这种暗示下,他们一天一天真的会优秀起来。 所以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不是报忧而是报喜。小明正因为反感老师一次次的告状,才与老师形成了对立面。因此,我换了一种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主动打电话告诉他父亲说小明表现非常好。他父亲说以前他有电话恐惧症,尤其是老师的电话,一看到是班主任的电话,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不过现在好多了。我也告诉小明的父亲,以后得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即使小明真的犯了错,也不能再动手打他了,星期天回家要主动与孩子交流,问问学习和学校的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爱。 3、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老师不要摆架子,放下自己的自尊,站在孩子的角度,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就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同龄人,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当然最主要的是学习,学生最喜欢这样的老师,长此以往,你就会住进孩子的心房,你的话就像圣旨一样,他们言听计从。 在处理小明的问题上,我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好叫他帮个小忙,不管自己能不能做下来,我都会借机说一声:“小明,你帮老师个忙好吗?”每次他都会脸红的去帮我。一边干活一边问他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鼓励他要好好干。 4、用爱去教育孩子。 不但要公平公正地爱学生,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爱。我在教育小明时,提了一个问题:“小明,你刚转来的那一天,你有没有发现你妈妈哭了?”小明说没有发现,我又问他:“知道为什么你妈哭吗?”小明说:“可能是我不争气吧?”于是我跟他一起分析,并告诉他:“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你原来在家娇生惯养,由于自己不争气,只能转到山里条件很差的学校,你母亲是心疼你,你能体会到你妈心里的苦吗?”说到这里,小明哭了。趁此机会,我告诉他今后要爱自己的父母,要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经过半年多的接触和教育,小明有了很大的转变,2014年3月22日,他特地到超市花了38元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做生日礼物;在全县的质量检测中,他考取了年级第52名、全县前200名的优异成绩。他不仅懂得了感恩,而且改掉了许多坏的习惯,我心甚慰。 反思: 在教育小明的过程中,我感触颇深,现将该案例中我认为做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做如下阐述。 优点: 1、走进学生心里。 我认为,要想管好一个班,必须得让学生信服,如何让学生服你呢?首先,要与学生成为忘年之交。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让自己的心理年龄和他们一般大,和孩子们一块儿玩儿、一块儿唱、一块儿跳、一起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其次,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老师必须要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如: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 2、正确处理孩子所犯的错。 邢台一中的张智慧老师曾说过:“学生很幼稚,可能会犯错,可能会撒谎,可能不懂事……我们应该接受他们的一切,用孩子的心态去理解孩子。”所以孩子犯错后,老师要学会倾听,理解并包容孩子所犯的错,不要一棍子打死,自己能处理的自己处理,一般情况下不要惊动家长。否则时间一长,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感,以后就手足无措了。 不足之处: 在对待问题生的教育上,自己还是缺乏耐心。 在教育小明时,我差点铸成大错。在2014年的5月份,由于小明上课学习不专心、与大年级的孩子混在一起、玩儿手机等等,在几次劝说无果时,最终我拨通了小明爸爸的手机,但出于对学生的保护,我只是说请他来学校一趟。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明后,仔细观察他上课的反应,结果发现他上课更不专心了,头也不抬,抵触情绪特别大。课间,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专心听讲,他说,反正他父亲来了以后,自己也上不成了,还学什么呀?听到他的话,心里很是震惊。问他是不是还想上,他说想上,于是告诉他说我并没有向他父亲告状,只是让他来学校一趟,如果真的想上,这次得保证好好学习,不能再犯错了,他也答应了。他父亲来了后,我跟他父亲进行了一番长谈,最终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共同对小明进行了一番说教,没想到,后来一直到放假,他真的再也没犯过错。 所以在对待问题生时,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包容孩子,要多给孩子一次机会。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