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1设计理念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用视频,图片,将学生引领到庐山瀑布这个美丽的地方,把这首古诗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磁贴,图片磁贴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银,烟,流”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手段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4学情分析

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望庐山瀑布》,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

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5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读、背古诗,体验大自然的美。

2.难点: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想象诗歌意境。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古诗

1.观图猜诗人,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同学们猜猜看,图片上的古人是谁?(生1:李白)能说说你认识的李白吗?(生1:我知道李白是唐朝诗人。生2:我知道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生3:李白写了一首诗叫《静夜思》,师:请你背一背!生4:我还知道李白另外写了一首诗叫《赠汪伦》,师:那请你给大家背背这首诗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另外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读题。(生齐读课题)

2.认读“瀑”“ 庐”

同学们看瀑布。请跟我读准字音pù瀑布。(生跟读)我们开列火车读读这个词吧!(生开火车读“瀑布” )我国有许多瀑布,李白在这里看到瀑布,你能读准这个名字吗?(生:庐山)同学们看地图,庐山就在中国江西省,在江西省的这个位置。李白就在庐山望瀑布。

活动2【讲授】学习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写生字,感受古诗语言美

1. 初读古诗,读准字词

请同学们自由读《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注意把字读准,把诗读顺。(生自由读古诗)

哪位同学能把古诗读准?大家注意听听他哪个字词读得特别准,待会请你评一评。(抽生朗读古诗)课堂预设:

生1:朗读古诗。

生2点评:“香炉”和“疑是”这两个词读得特别准。

师:你真是认真聆听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准这两个词吧!(生齐读“香炉”“疑是”)

师:有没有同学挑战他,也把这首诗读准?大家注意听听他哪个字词读得特别准,待会请你评一评。

生3:朗读古诗。

生4点评:“紫烟”“挂前川”两个词读得特别准。

师:“紫烟”的“紫”是平舌音,“挂前川”都是三拼音,我们也像他学习读准这两个

词 。

词读准了,让我们读准这首诗吧!

2.学写“炉”“烟”“流”“银”

你们能把古诗读准,那你们有办法认出下面这4个生字吗?(图里“炉,烟,流,银”4字加点)(生齐答:有)你们先观察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答: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像这样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哪个同学来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认识它们?

(1)认写“炉”

生1:我用汉字加法记住“炉”,火+户=炉。师:这个方法很不错。你们还有其他方法记住“炉”吗?

生2:我用换偏旁法记住“炉”,庐山的庐,广字旁换成火字旁就是香炉的炉。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两个字。

(2)区分“炉”和“庐”,(师指导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看部首猜字义)

同学们看,这两个字不仅是形近字,还是同音字。我们应该怎么区分炉和庐?你们先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课堂预设:

生1:庐山的庐是广字旁。香炉的炉是火字旁。

师:是呀,你找出这两个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部首不一样。你们看,广字旁的庐跟房屋有关。那火字

旁的炉跟什么有关?(生齐答:跟火有关。)同学们,看部首猜字义,这是一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的好方法,所以你们看“烟”的火字旁就说明这个字跟火有关,“流”的是三点水旁就说明它跟什么有关

?生答:水有关。那“银”字呢?生答:跟金属有关。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字,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生1:“流”字最难写。

师:那你仔细观察,最难写是哪一笔。

生1:第7笔的一点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要走一段路。

师:让我们一起书空这个“流”字吧。(师板书“流”字)

师:其他字都会写了吗?生点头,让我们一起书空吧!(师板书“炉”“烟”“银”字)

(生书空“炉”,师提醒火字旁最后一笔撇变点;生书空“烟”,师边写边提醒注意大字最后一捺变成点。生跟着书空“银”,师提醒注意右部分的竖提要比金字旁的竖提要长一些。)

(3)生练写生字,评价反馈

请你们在书本描1个写1个,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师巡查辅导写字。写完找1~2个学生的作品投影出来进行评价反馈。)让我们一起把这4个生字读读吧!(生读生字,每个字读3遍。)同学们,生字宝宝回到古诗里了,让我们一起读顺这首古诗吧!(生读顺古诗)

3.读准古诗节奏

(1)师带读古诗,感受古诗节奏

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诗读顺了。老师也想读读这首古诗行吗?(生点头)老师念一句,请你们也跟着念一句。同学们要留意老师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师带生读古诗)

师:哪个同学来点评老师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

生1:“飞流直下”读得快!

生2:“三千尺”读得慢!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所以注意到老师读诗的节奏。请你们模仿老师读诗的节奏,自己练习读一遍古诗,要注意快的地方读快些,慢的地方读慢些,把诗的节奏读出来吧!

(2)男女生挑战读古诗,读准古诗节奏

同学们,就让我们来个男女生挑战赛!比比男生还是女生最会模仿老师的朗读(男女生PK。师:看来你们都是模仿高手!)

(三)想象画面,配乐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1.想象诗句画面

老师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同学看这件礼物是什么?(师展示太阳图片)生齐答:太阳。是呀,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从诗句中“日照”这个词仿佛见到灿烂的阳光照耀大地的画面。请你们细心找找每行诗中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画面?和同学说说你找到的字词和画面,比一比谁找得多,说得好。(同桌间互相说说画面)

(1)想象1,2行诗的画面

①认识“香炉”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看到的画面?课堂预设:

生1:我仿佛见到了香炉。师:你见到的香炉是怎样的?

生1回答:是烧香的香炉。师: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图片。这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香炉,这就是香炉峰,你觉得它们怎么样呀?(生:很像。)其实诗里面的香炉指的就是这座香炉峰。

②了解“生紫烟”

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画面?(生:紫烟。)对呀!这紫烟的烟其实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其实这烟就是瀑布的____?(生齐答:水雾)师:同学们,太阳照在香炉峰里,瀑布的水雾轻飘飘地向上升,飘到空中,被阳光一照变成了紫色,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用李白写的这句诗夸夸庐山独特的美丽吧!(生齐读“日照香炉生紫烟” )

③想象“挂前川”(师指导想象方法:读诗中的某些词语就能让我们想象画面。)

同学们,读诗中的某些词语就能让我们想象画面。请你用这种方法,说说还有哪个词让你仿佛看见怎样的画面?课堂预设:

生1:我仿佛见到瀑布像白布挂在山前。师:你真有想象力!而且会把瀑布比作白布。能说说诗句中哪个词让你想到这幅画面吗?生1:挂前川。师:你知道川其实是什么吗?

生1回答:河流。师:对呀!你们看,地上的河流和“川”字怎么样呀?(生齐答:很像。)对了,川其实指的就是地上流淌的河流。

远远看去,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流下来,就像把地上的河流挂起来一样。难怪李白会这样说:____(生齐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来到庐山香炉峰这里意外看到这样的美丽的画面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_________(生齐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想象3,4行诗的画面

①感受“飞流直下”

你们还从哪个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堂预设:

生1:我仿佛见到了瀑布流得很快!

师:你从诗中哪个词想象到的?

生1:我从诗中的“飞流直下”这个词想象到的。师:那你能用快速的语气读读这个词吗?

②抓“三千尺”,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

你们还从哪个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三千尺。

师:三千尺到底有多高?你们猜猜看。(学生猜)

师: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师举起一把一尺长的尺子)你们看,一尺就是这么长,我们一层教学楼相当于10尺高,那你算算三千尺会有多少层教学楼?

生1: 10层。师:再高点。

生2: 100层。

师:其实3千尺大约3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300层教学楼有多高。一层楼,两层楼,一百层楼,两百层楼,三百层楼。(生想象300层楼高)来,

我们一起看看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有三百层楼那么高。你们看,其实瀑布没有三千尺那么高,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于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们以前也学过。比如说《赠汪伦》里的这句诗。(全班一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生齐答:没有。)这是用深千尺说明诗人和汪伦的情谊很深。李白还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师生一起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丈大约一层教学楼高,头发会有三千丈那么长吗?(生齐答:没有。)这是用三千丈说明诗人的忧愁很长很长 !这些诗句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就像今天课文里,瀑布并没有三千尺那么高,只是诗人认为 它很高很高。所以我们读三千尺要读得慢一些才能显得瀑布很高很高,跟老师读读这个词。(师带读 三千尺。)同学们看,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崖上飞快地流着,难怪李白会这样说_____(生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除了三千尺,诗里还有一个词说很高很高,你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1:落九天。师:你知道落九天是什么吗?

生1:不知道。师:九天就是指天的最高处。是什么从九天里落下来?(生齐答:银河)

③想象“银河”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银河吧。银河指的是宇宙的星河,夜晚的时候,我们能在天空中看到它银白色的光。你们看,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里流下来,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怪不得李白说_____?(生补充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1)配乐抽2个学生读古诗。(师指导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让我们听着音乐读读这古诗吧!谁想试试?读之前,老师教给你们一个秘诀好不好?你们听音乐的时候,想象着画面就能把这首古诗读美了!谁还想试试?(生1读古诗)

(2)配乐全班有感情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听着琴声,边有感情诵读这首诗吧!(生听琴声齐诵读古诗)

读完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谈谈感受)

(四)背诵积累古诗,拓展阅读

1.背诵积累古诗

(1)看图背诵古诗

李白写的这首诗这么美,我们试试背出来。你们和同桌互相背背吧!(生练习背诵古诗)

(2)配乐有感情背诵古诗

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听着琴声,再把它背诵出来吧!(生听琴声齐诵读古诗)

2.拓展阅读

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写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歌!老师读一行,你们读一行,让我们轮流读读这首诗歌吧!(配乐师生合作朗诵诗歌)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肯定有不少的收获,来,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课堂预设:

生1:我学会背诵这首古诗。

生2:庐山瀑布这么美,我很想去看看。

生3:我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同学们的收获果然不少!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从古至今,赞美它们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课后,请你们上网搜索或者从课外书里积累吧!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江苏 张汉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 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 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

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 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