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8期(2016年12月) 黑河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 N08 2O16 .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 张锐 (安徽滁 li职业技师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以皖南古建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孕育出特有的文 化内涵。在构建村落中注重生态环境,形成了“hA-合一”的宇宙观;三雕技艺精巧细腻,刚劲洗练,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 民俗文化;忠孝化、世俗化的儒家道家学说正是徽派建筑一脉相承的文脉;冷暖色彩的结合,使整体建筑给人以宁静幽远,简淡 清新的艺术氛困。 关键词:徽派建筑;雕刻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TU—O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6)o8—0195—02 古徽州位于今皖南地区,古称歙州、新安,一府徽州 从水圳九曲十弯,大小圳分流,动静结合,分布均匀,水圳 府,六县包括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经过 的宽窄深浅恰到好处,水源引自村西的小溪,水流丰富,进 近现代的行政区划变化,1949年,婺源划人江西省,其余都 水量大湍急,通设石步台阶,浣洗轻松,随洗随清。在水系 划入安徽省境内。徽州地形山川I峰峦叠嶂,风景优美;天然 的总体设计和细节处置上,完全体现了“天人和一,以人为 的气候条件造就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景象,号称“八分半 本”的设计原则。徽派古民居的坐落和排列,讲究院墙排 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尤其在明清时期,大批成功 列、“块”上的错落与“三雕”构思“点”上的点缀效果; 的徽商回乡置业,在建筑、民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 化。徽文化与敦煌学、藏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而以 皖南古建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流派之一 (即四合院、江南民居、岭南风格、徽派建筑、海派建筑、 讲究背山朝阳的沉稳与临水远眺空旷的衬托;讲究重门高墙 的封闭与天井明堂“破口”的反差;讲究内在庭院的精致与 外观粗犷的调和;讲究题额、中堂、庭院的风雅与古井卵石 杂树的乡土气息并存。 “云村村边和,山人画中居”,徽州 川西民居、川西邛笼建筑、书院建筑) l。2000年,黟县西递 古民居这种“中国画”的构图技法,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震 宏村两处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撼力 。 录》,引起国内外学着的关注,作为徽文化的分支,其融古 “虚”与“实”的空间结合主要体现在马头墙与天井的 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孕育出特有的文化内 建筑设计上。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的江南徽州,远远就可以 涵,从建筑学、美学、哲学领域研究其文化内涵,对传承我 看到高耸的马头墙,它与建筑群连成一片,翘首挺立,尤如 国古代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骏马扬蹄,气势磅礴,它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荣耀。古徽州 前人将房屋的两头边山墙顶部,用青砖砌成高出“屋面”的 防火墙,因其外形高昂的马头而得名,其造型随着屋顶的坡 度相应高低,层层迭迭,把斜坡长度定位若干份,墙顶却挑 、徽派建筑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徽州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所孕育的徽文化,底蕴深厚, 出二排层檐砖,扇面覆上小青瓦,并且在每只垛头顶部安装 深受儒释道思想及程朱理学的影响,在构建村落中注重生态 金花板,其上安各种式样座头,有“鹊层式”(即雕凿似喜 环境,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 鹊尾巴的砖)“坐吻式”“印斗式”等数种。这种特殊风格 观贯穿了古徽州文化的始终,融汇了老庄的道学,以孔孟为 寓意古代背井离乡的男子,家人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这种 代表的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在徽派建筑体系中互相调合障】。 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给人以明朗索雅和层次分明 黟县古民居,借山取景,截水聚气,以山之静水之动, 的韵律美,同时马头墙的“马头”显示主人“读书为官”的 遵循中国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空间观,体 现了徽前人对于地理方位、气候、环境学的认识,他们将自 然、人文兼融于一身,有着优美的线条感和诗情画意。其中 水脉宏村尤为体现了这一特点,由《易经》理论延伸和发展 起来的中国“堪舆学”,为宏村的建筑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 础。宏村饮水进村工程,利用防火,便于饮用,又可灌溉, 理想追求,马是一种古代吉祥物,表达了人们对马的崇拜与 喜爱。 “虚”的民居是天井院落,天井院落大都很小,房屋 屋多堂,大多不设断,内部为一个整体空间,木板墙面上 设护净窗,靠墙的一侧设有楼梯可上二层,二层出檐很大, 向前形成围廊,外侧安整一排隔窗,十分美观。白天隔窗全 部打开,利于二层房屋通风透气 J。天井是住宅内部的中心 一收稿日期:2016—10—2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安徽滁州亭文化中人文内涵的传承与创新”(sk2016A0684) 作者简介:张锐(1976一),男,安徽滁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文学、建筑文化、美学研究。 一l95— 2016年第8期(201 6年1 2月) 历史文化研究 NO.8 2016 房间,四面高大的墙屋封闭,屋坡上的水都流人天井,称为 清楼宇中。徽州婺源人朱熹75年生活中,把孔孟儒家发展到 “四水归堂”,寓意四方的财源都滚滚流人家里,因此天井 个更高阶段的理学。同为理学创始人的程颢、程颐兄弟也 又有“聚财屋”之称,不仅如此,这种高大封闭的防御性住 是歙县皇墩人。徽州的学子和百姓尊崇程朱理学,常被比拟 为孔孟故里,徽州因此也有了“东南邹鲁”的美名,这些伦 宅中,天井还有通风采光的作用。 理的意境,就成为徽派建筑的审美核心内容。同时在整体外 一观设计上又受到道家的“平淡无为”的审美思想的影响,把 建筑的结构、形态、布局纳人礼教伦理的道德理念之中 j。 “忠孝节 徽派建筑的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有石雕、砖雕、木雕, 如宏村的祠章罩挂满了“赐封题额”“进士及第” 雕精 他们在建筑巾,或是单独山现,或是综合运用,体现在建筑 烈”的匾额,宏村建筑 示了巾规中矩的私宅门第,物上具有典雅、庄重、富有立体感的效果,即各具特色义能 而不饰重彩,素雅之处凝重有加,粉墙黛瓦藏灵气与居室之 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徽派建筑的三雕技艺,立足于“雕” 内,扬大观于层叠的马头墙。儒学教化的民居建筑缺少了轻 二、典雅、精致的雕刻装饰,意蕴丰富的民俗文化 字,取用圆雕、浮雕、透雕、浅雕、深雕和线雕等技法,雕 刻精巧细腻,刚劲洗炼,构图和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民 俗文化。 1.门楼与砖雕 砖雕主要镶嵌在门楼、窗楣、照壁上, “千斤门楼四两 屋”,门口石朝向是关乎宅门的吉凶。黟县人家常用斜门 口、柱镜子、砌照壁等方式避邪。门楼是房子的脸面。讲究 气派和精致。门楼上的砖雕装饰,尤为精美,属徽州三雕之 一,青砖上的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如欢庆胜利、小 憩捧读、长者出行、喜接孙归、钓兴正浓、寿春园、旗锣伞 铳、前呼后拥,还有虫鱼、花鸟、八宝、博古和花纹图案。 2.天并与石雕 石雕碑刻设置在祠堂、牌坊、桥塔、高院、门额、栏 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砖石、石狮等上 面,内容包括叶形雕花、松竹、松石、宝瓶、吉祥龙凤、仙 鹤、人物故事等,庭院的石雕、镂雕千姿百态,玲珑剔透, 精美绝伦,蕴含着吉祥之意。 3.木雕与室内装饰 清朝后期,徽派建筑木雕覆及月梁、额枋、梁托、斗 拱、雀替、阳裙、挂路、莲花门、窗栏板、窗格心等各类建 筑构件。八仙桌、条几、太师椅、靠椅、书桌、马鞭桌、床 罩板、衣柜等各式家具,以柏、梓、椿、楠、枫、白果、香 榧等优质木料为机制,雕刻工艺集汇了深浅浮雕、圆雕、透 雕、凹雕、线雕、多层雕等各种技法。木雕山石树木系于道 劲流水,采用轻捷的切刀技术,给人以细腻明快,挺劲秀丽 的印象,内容丰富,突出反映主人的吉祥如意、家业兴旺的 美好愿望。人物为主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宗教神话、传 统故事、社会生活:二十四孝、忠孝节义、天伦之乐、中庸 之道、八仙过海、读书及第、福寿禄、渔樵耕读、乡村生活 场景山水素材:歙县、绩溪十景、休宁、祁门、婺源八景、 黄山松涛、寿山旭口、大屏积雪、双桥夜月等。动植物图 案:狮、马、牛、喜鹊、鹿、猴、岁寒三友、喜鹊登梅、三 羊开泰、桃子、牡丹、莲花、回字纹、龙凤吉祥、二龙戏珠 等。 三、儒道文化。程朱理学 儒家礼教,堪舆风水,家族谱系,徽商世俗文化都是徽 文化的精髓,800年的繁衍,儒学做为人士之间穿行于徽派 教育的无形高强之间,沐浴着徽文化,筑起了徽派建筑的明 一l96一 盈变化的灵气,另外,风水之说源于道家,也成了徽州建筑 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龙要真,穴要的,砂要秀、水要抱,向 要吉”的地理五决,观水口尤为重要,风水理念经过千年的 演化和熏陶早已涌人到人民生活的徽派建筑之中。忠孝化、 世俗化的儒家道家学说正是徽派建筑一脉相承的文脉。 四、妙造自然的建筑结构,清新简淡的艺术风格 古徽州这块土地,滋润出厚实精彩的文化,用文化的睿 智去反哺村庄的文明和绿色家园。细雨、晨雾、水鸟、桃 柳、石桥、粉墙,俨然是一副动人的水墨画。它的色彩基 调取自太极的两仪黑 白,形成了粉墙黛瓦的黑白灰 】。这 种黑白的色调,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显露出冷暖相交的多 元色彩变化,简淡中又富有变化。其中房屋建筑的黑白点缀 又与木雕熟褐、赭石的暖色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使整体建筑给人以宁静幽远、简淡清新的艺术氛围,整 体建筑历经千年,洗净铅华,独特的艺术韵味,使人不觉陶 醉其巾,流连忘返。另一方面,依托天然材料砖木竹石,造 就了皖南徽派建筑,材料的多元化与建筑造型艺术相结合,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性。 在建筑房屋的选址与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进 行构思设计,在建筑中通过花墙、漏窗、天井、亭台、他、 坊等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小流水人家的意境,而建筑结构 内外的空间上,祠堂民宅、石牌坊,村头水口园林化,长街 与短巷的分布,和谐宁静。房屋建筑中不仅散发着历史的民 族气息,而且呈现出建筑生态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古徽州 人意识与艺术的修养, “人在画中居”的徽州村,将平和、 恬静、纯朴的情趣融人到徽州建筑中,呈现出山水灵动的园 林艺术特色 。 综上所述,徽派建筑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在特殊的地理 位置和人文熏陶下,表现出特有的建筑文化,天人合一的环 境意识,精湛的建筑技艺,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它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徽派建筑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段历史。这一独特 的、完整的、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 产。如何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这一建筑文化得以更好 地传承,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在建筑文化又结合,是未来 传承与发展的方向。 (下转第19g页) 2016年第8期(2016#-1 2月) 历史文化研究 No.8 2O16 四、结语 [2J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州.朱维铮,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1 1.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如前所述,晚清史学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度勃兴, “既是 [4]班固.汉书【M J.长沙:岳麓书社,2009:1 18. 中国学术文化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危机对于学术 [5]t仲荦资治通鉴选[MI.北京:中华= 局,2009:271. 义化的一种时代呼唤。”[2 3]“ 纵然,经世史学思潮也有其不 [6】尹达 巾国史学发展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337. 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经世之学’具体内容的变化并未 [7】【美1费正清.剑桥中匡I晚清史18OO一19l1年(上)[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突破传统经世学的内在框架”[231146,但“‘经世学’面对现 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 14. 实的学术精神使得一代中国知识者能够客观对待涌人中国 [8储德刚.晚清七十年[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社会的西学(这本身就是‘世’),从而成为中国学术文化走 [9儿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M】.张汇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向近代文化的起点。”f2 ” 在帝国危患之秋,学者们“述往 馆,1963:505. 事,易来者”,重振“史以经世”的意义极其深远。“列中 [10陂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341. 国镇戍以固封圉” “详遐荒地理以备出奇” “集夷务以烛情 [1 1】孟森清史讲义[M1.北京:中华书局,2010. 伪”的边疆与外国史地研究风尚,打破了清朝长期以来的闭 【12】《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MI.上海ll_}二海古籍出版 塞之状。晚清史学从“资治”到“救国”、从“考古”到 利:,2002:671. “通今”的发展,也为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实践埋下了 [13 启超.粱肩超全集【‘M]|]E京:北京出版社,1999:4192. 伏因。从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资本主义 [14偿;自珍.龚自珍全集[M].王佩净,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改良等一系列救国运动,都是将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与当时 [15】魏源.魏源集『M1.北京:中华书局,1976. 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相结合的产物。正如有学者指出,在国 【16】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M].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02. 门尚未完全打开,西方近代思想学说传人中国但并未被广大 【l7j黄宗羲.黄宗羲全集【M】.沈善洪,编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士子接受之前,近代经世致用思想无疑是最先进的。正是在 【181_ ̄-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册)[M].长沙:岳麓书社,1988:225. 此指导下,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得以启动。可以说,道咸 [19]孙让修,等.怀远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733册.台北:成文出版 之际的史学经世思潮对近代史学的发展与政治变革都起到了 社.1985:3—4. 重要的导引作用。 [20]钱仪吉.碑传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2. [21】魏源.海国图志1(卷1一l2)【M].长沙:岳麓书社,2011:2. 参考文献: (22闹锡山.王国维集(第二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47. [1]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 E京:中华书局,1959:138 [231T._先明.“经世学”与近代“新学”的发端[J].社会科学战线,2000(4).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Practical Utilit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History JiaYong (School ofHistory,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The ideas ofhistory for practical utility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Since the early Qing dynast),,the textual research has been popular till the period of Daoguang and Xianfeng when foreign invasion and great powers overwhelm our country.National crisis became unprecedentedly severe at that time.Out of s ̄ong realistic concerns,scholars began to reflect the academic shortcomings of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They also retrace the researching method of‘‘practical thoughts ofr social utility”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continuously inherit this thought,from then on, the n.end ofpractical thoughts grew thriving again. Key words:the late Qing dynasW;historical science;statecraft for practical utility [责任编辑:师清芳] (上接第196页) 参考文献: [4]何力,杨光.中国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5]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汪森强.走进老房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6】肖瑶,田静.中国古代建筑全集[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0. [2】汪森强.水脉宏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7】洪丕谟.中国风水术[MI.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徐跃东.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0f Hui Style Architecture ZhangRui (Chuzhou Technician Institute in Anhui Province,Chuzhou 239000,China) Abstract:Hui style architecture represented by the ancient buildings in southern Anhui,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one of China’s eight major rachitectural schools.This unique atristic style integrating classic elegance,conciseness and magniifcence together generates umque culutral connotation.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stressed in village construction,forming the universal view of“utilit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ity”. Enriched oflk culture is conveyed by the three carving crafts which are exquisite,dedicate,vigorous,concise and rich in content.It is faith,filial piety and secularization in Confucian Taoism that is the continuous context coming down from Hui sbrle architecture.The combination of warm.and cool color gives the whole building a kind oftranquil,distant,elegant and fresh artistic atmosphere. Key words:Hui style architecture;engraving art;culture [责任编辑:李慧慧] 一l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