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题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设计正文内容格式
1设计原始资料:
1.1具体题目 1.2要完成的内容
书写格式说明:
标题“设计原始资料”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保护方式的确定)
2.1设计规程
2.2本设计的保护配置
2.2.1主保护配置
2.2.2后备保护配置
3短路电流及残压计算
3.1等效电路的建立
书写说明:
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3.1所示。
图3.1 样式
图3.1显示了论文模板中所定义的样式选择方法。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样式,对应的文字格式就发生相应改变。
(1) 图的绘制方法
① 论文中的图不能直接粘贴自其它文献,必须自己画。 ② 简单文字图可用WORD直接绘制。 (2) 图的位置 ① 图居中排列。
② 图与上文应留一行空格。
③ 图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图的下方。
3.2保护短路点的选取
3.3短路电流的计算
3.3.1最大方式短路电流(或残压)计算
书写说明:
由于一般的文献资料中所给出的载荷和抗力的统计参数主要为变异系数,为便于讨论,定义公式形式如下:
R LRI1/1s2RS (3.1) 2其中,μR,μ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1) 公式要居中。较长的公式,如必须转行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做不到这一点,要在+,-,×,÷等数学符号处转行。数学符号应写在转行处的行首,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2) 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3.1)、(3.2)。 (3) 公式位置: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半行间距或者6磅,作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格式协调和美观。
(4) 公式说明不缩进。
(5) 公式的字体大小不能大于正文字体。
(6) 公式和图中的变量第一次出现应在文中有说明。
3.3.2最小方式短路电流(或残压)计算
书写说明:
课程设计中的表格要求尽可能用三线表(两边线型为1磅,中间1/2磅),表在正文中的常用格式如表3.1所示,请参考使用。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如表3.1表述。
表3.1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
本质 途径或方法 处理对象 范围 目的或目标
过程 规划、实施、控制
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相关信息 从原点(供应商)到终点(最终顾客)
适应顾客的需求(产品、功能、数量、质量、时间、价格)
4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
4.1主保护的整定计算
4.1.1动作值(如动作电流)
4.1.2动作时间
4.1.3灵敏度校验
4.2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
4.2.1动作值(如动作电流)
4.2.2动作时间
4.2.3灵敏度校验
5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
5.1互感器的选择
5.2继电器(或微机保护装置、测控保护单元)的选择
6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
6.1保护测量电路
6.2保护跳闸电路
7保护的评价(结论)
书写格式说明:
标题“结论”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结论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归宿。结论是在理论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过程而形成的总观点。结论必须完整、准确、鲜明、并突出与前人不同的新见解。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设计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目的,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等;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设计(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标题中不能出现引用。
(1) 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2) 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3) 标题“参考文献”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4) 参考文献正文汉字设置为字体:宋体,居左,字号: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参考文献正文英文设置为字体:Times New Roman,居左,字号: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
(5) 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 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② 期刊,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 .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③ 会议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名[A].见 (In):编者.论文集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码.
④ 电子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发表或更新日期. ⑤ 学位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⑥ 专利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 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⑦技术标准,表示方法为:
[序号] 技术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