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文字实验题需掌握的
知识点总结(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文字实验题需掌握的知识点总结化学文
字实验题需掌握的知识点
1.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容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它的密度又大于水。若将水注入酸,水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使硫酸向四周飞溅,发生事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2. 气体的溶解
来吸收气体使之溶解。在水极易溶解的气体如氨、氯化氢、溴 化氢等应采用B法,装置特点是导气管连接了一个倒扣的漏 斗,漏斗边缘浸入水约1mm~2mm。它的优点是可防止水倒 流入气体发生装置,又可增大吸收面积,利于气体充分溶解。它 有自动调节气体发生装置内外压力趋于平衡的作用。即有自控倒吸作用。如气体的溶解度不太大,如氯气、硫化氢等应采取A法。
3.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
1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③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④万一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⑤浓酸洒在桌上时,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和;浓碱液用稀醋酸和,然后用水冲洗,用布擦干。如果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布擦去,再用水洗,然后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和。
⑥对于实验的有毒气体,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风排毒,保证人体的健康,防止环境的污染。
⑦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先试验它的纯度。 4.药品的存放
白磷:因易氧化且能自燃,但它不与水反应,所以应放在水存放。 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因它们易潮解、易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二氧化
硅反应而腐蚀试剂瓶瓶口,所以应放在用胶塞密封的试剂瓶内。 浓硝酸:因具有挥发性,见光受热易分解,应在低温处的棕色瓶内存放。
2
氨水:因易挥发,所以应放在低温处,密封在试剂瓶内。氨水对多种金属有腐蚀作用,在运输和贮存氨水时,一般要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等耐腐
蚀的容器。
金属钾、钠、钙:因它们易氧化、易跟水反应,但它们不和煤油或石蜡油反应,所以应在煤油或石蜡油里存放。
硝酸银:因见光受热易分解,所以应在低温处棕色瓶内存放。 浓硫酸:易吸收空气的水份,浓盐酸易挥发,应放入试剂瓶里用磨口塞盖严
一、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
初化学的实验组合题一般以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或迁移应用其原理和性质的实验为主线,将许多仪器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再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气体制取的仪器组合顺序 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步骤是:
实验仪器组装公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
⑴制气装置的选择:A 所需药品的状态;B 反应条件 ⑵集气装置的选择:A 气体的溶解性;B 气体的密度
3
⑶除杂质的试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常有酸雾或水份。
酸雾可用水、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水份可用干燥剂如: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性)、无水硫酸铜(性)等除去
①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②碱性干燥剂(NaOH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
气体除杂的方法:
A 水吸收法: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用水吸收。(如HCl)
B 酸碱吸收法:酸性气体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HCl)
C 沉淀法:将杂质气体转变为沉淀除去。(如用澄清石灰水除CO2) D 固化法:将杂质气体与固体试剂反应生成固体而除去。(如除去O2用灼热的氧化
铜)
E 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气体。(如除去CO的CO2,可将气体通过炽热的炭
4
粉)
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质量,不引进新的杂质。 气体除杂的注意事项:
A 选择除杂试剂:一般只能跟杂质起反应,而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反应。
B 除杂务尽:选择除杂试剂要注意反应进行的程度。(如除去CO2时用氢氧化钠溶液
比
用澄清石灰水要好。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要大很多,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较
大。)
C 有许多杂质要除去时,要注意除杂的顺序。一般来说,杂质有许多酸性杂质时,
先
除酸性较强的杂质;而水蒸气要放在最后除去。
除去杂质和干燥的装置一般用洗气瓶或干燥管。在洗气瓶导气管一般是长进短出,在干燥管一般是大进小出。除杂和干燥一般是先除杂后干燥。
处理装置:一般有三种,一是用溶液吸收;二是点燃尾气;三是回收。 2.制取气体的操作顺序
5
要制取气体需要经过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入药品、仪器拆洗等步骤。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有无水蒸
气,
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
等
③除HCl气体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
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3、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
前,
要检验气体纯度。
6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 ③防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进
行;
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①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②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
(用
稀硫酸没此杂质)
③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7
①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
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②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③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检验、鉴别、推断的含义
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
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一)初化学物质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
倒
8
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①酸液(H+):(1)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2)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3)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4)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 (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②碱液(OH-):(1)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 (2)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③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④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
9
区别Cl-和SO42-: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 ⑤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⑥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⑦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⑧Fe3+: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⑨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二)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镁MgO 、五氧化二磷P5O2、氧化钙CaO 、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氯酸钾 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Fe
10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3、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1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
大多数气体。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性质差异,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它们从混合物一一分开,得到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提纯(除杂):利用物质和杂质的性质不同,选择适当实验方法除去该物质的少量杂质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提纯时只保留混合物的提纯成分,除去的杂质不保留。
①“不增”:除杂时不能引人新杂质,加人的过量除杂剂也应最后除去。
②“不变”:选择的除杂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使被提纯物质的性质改变。
③“易分”:要选择简单易分离、现象明显、所得物质纯度高的除杂方法。
1.常用的物理方法
⑴过滤:用于固体不溶物与液体的分离。
12
⑵蒸发:用加热使溶剂不断挥发,从而使溶液浓缩或使溶质析出。 2.常用的化学方法
⑴溶解过滤法:Cu(Fe)、Cu(CuO)---加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⑵生成气体法:NaCl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⑶生成沉淀法:NaCl溶液(CaCl2)---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后过滤 ⑷酸碱和法:NaCl溶液(NaOH)---加适量稀盐酸 1、H2[HCl]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HCl+NaOH=NaCl+ H2O
2、CO2[HCl]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HCl+NaHCO3= NaCl+H2O+ CO2↑
3、CO[CO2] 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4、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 Cu+CO2
5、气体的干燥H2、CO2、CO[H2O] 可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碱石
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无水硫酸铜等除去
如: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6、CuO(C):在空气(在氧气流)灼烧混合物C + O2点燃CO2 7、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8、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CuO + H2SO4 ==== CuSO4 + H2O
13
9、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Fe + CuSO4 === FeSO4 + Cu 10、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1、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2、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HCl + NaOH ==== NaCl +H2O 13、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14、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a(OH)2 + CuSO4 ==== Cu(OH)2↓ + BaSO4↓
15、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16、NaCl(KNO3):蒸发溶剂 17、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8、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高温CaO+CO2↑ 注
意
:检
验
CaO
是
否
含
CaCO3
加
盐
酸:CaCO3+2HCl==CaCl2+H2O+CO2↑(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