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二十多年来在低年级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小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
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案例的背景情况简介 学生背景
1、 本次活动的教育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对小学生活
既充满好奇渴望,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
2、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不同,他们对学校的感受和体
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活动背景
1、在以注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各种设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2、为了让学生通过这次集体活动,来熟悉自己的校园,增强
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了解学校的设施设备。 二:事例的过程叙述
1、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校园设施,我们的学校依山傍水,教学楼依山势而建造,非常美观。教师带领学生从一楼到五楼逐层参
观,然后再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实地观看。
2、引导学生自己对哪些是“上课”场所,哪些是“下课”活动场所,哪些是集体聚会的场所作出分析及判断。如“上课”场所包括:本班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微机室、实验室等;“下课”活动场所包括:花池四周、操场;集体聚会场所包括: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等。
3、启发学生发现校园里哪些是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攀爬,哪些地方不安全,然后总结出安全隐患: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健身器材和石雕像不可攀爬, 不能随便采摘花朵 ,不在走廊内追逐打闹等。
4、参观后,让每一位学生把参观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三: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1、原因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 对校园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进行必要的校园参观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学习环境,为今后能深入了解学校打下基础。 2、措施分析
措施一:利用这次班集体活动进行校园参观,它的优点是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增强班集体活动的团结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校园观察的兴趣。
措施二:利用动手画图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效果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这次的集体活动的安排感到兴趣十足,同时他们都通过这次集体活动了解了学校的基本设施,从而规范了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活动,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
4、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制作图画中有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的重点指导。
总之,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
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