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锋等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对地面房屋的损坏评价分析 结构,基石出对冥变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凼此,中性 于假定基础顺从原场的地表变形,从而使计算结果 较保守。如果运用该方法计算出的破坏指标超过房 屋的容许值,就必须进行更精确的计算,即采用第三 阶段评价法。 轴位于梁的底部更接近实际。上式可将挠度比改写 成分别关于极限纤维应变和最大对角应变的关系 式: 舍一(o.83罟+1.3罟)e , 舍_(O.O64昏㈨ (2) 该阶段采用数值分析,从而实现地基和房屋结 (3) 构的耦合。地基和房屋结构的耦合作用是影响房屋 (3)第三阶段评价法(整体分析法) a.实际房屋 b.简化深梁模型 弋:==二互7 C.梁挠度 d 拉应变引起的开裂 e.对角应变引起的开裂 图2简化梁在不同变形模式下的开裂 由以上分析可知,将第一阶段所得的地表沉降 代人公式(2)~(3)可得房屋的拉应变,再根据第2 节所述的各评价标准得出的房屋容许拉应变,即可 判断房屋是否安全。其具体步骤流程见图3。 l竺竺竺 竺定 I ————. 』———— —— 由极限拉应变反算挠度比DR,水平应变&控制值 一 L一 {DR:A,B. ̄=ALIL j i 上一——~~ }房量变形扰芦葶 水平变形△L容许值; 图3房屋容许变形值确定流程图 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房屋建筑的影响, 因此比第一阶段评价法精确。但是它的不妥之处在 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将减小房屋结构的变形。 图4给出了由隧道修建而引起房屋的变形图。该图 将原场沉降曲线和房屋结构的沉降曲线进行了对 比。从图4可知,相对原场,考虑房屋结构的影响将 使最大沉降值S~和斜率e减小。同理,考虑房屋 结构的影响也会减小水平应变。 ,‘_■一I 图4隧道开挖引起的房屋沉降曲线 由于第二阶段的保守评价,第三阶段所计算出 的破坏指标将小于前阶段所得的结果。如果在该阶 段算出的破坏指标等于或大于房屋变形的容许值, 则将对房屋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4 工程应用 某城市公路隧道为单向三车道连拱隧道,围岩 综合评定为V~Ⅵ级。该隧道约600m在密集的建 (构)筑物下穿过,开挖跨度达34m,隧道埋置深度为 lO ̄30m。该隧道地质条件差,主要穿越残积土、全 风化岩和砂砾状强风化岩,具有饱水易软化、崩解, 强度降低的特征。同时,隧址地下水位较浅,在较长 时间的地下水作用下易产生流泥、流砂等不良地质 现象。 在该隧道地面上有一栋控制性房屋,该房屋高 18m,宽53m,长lore,位于拟建隧道上方和一侧。 经该市房屋鉴定机构鉴定,该房屋为一般破坏,即对 应于房屋损坏评定标准表1和表2,其隧道施工前 房屋的损坏等级为一级。经勘察表明,该房屋地基 以下拟建隧址以粘土层和全风化花岗岩为主,左洞 左下侧有一软弱围岩夹层,隧道埋深19.6m,地下水 埋深2~3m,综合评价为Ⅵ级围岩,其力学参数 ・ 6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公路隧道 见表3。 表3计算参数表 类别 密度 弹性模量 泊松比 粘聚力 摩擦角 /Kg/m。 /MP /KPa (。) 坡积亚粘土 2000 24.5 0.26 10 20 全风化花岗岩 2000 57.7 0.31 15 20 C25喷射混凝土 2300 25000 0.2 ———— ●—— 钢筋混凝土 2500 28700 0.2 ●—— ●—— 中空注浆锚杆 7800 2.0xl0。 0.2 ——— ●—— 超前支护 2050 2030 0.2 15 20 房屋 310 1000 0.2 1000 100 根据上述材料,除锚杆以杆单元模拟外,其余均 以实体单元模拟。其有限元模型见图5与图6。 为了保证房屋的安全,将视觉损坏作为房屋的 容许破坏,即对应的破坏等级为2级。此外,根据该 房屋的鉴定资料可知,该房屋在隧道施工前损坏等 级为一级。因此,由表1和表2可得该房屋的容许 拉应变为0.075 ,容许倾斜2.5mm/m,容许水平 应变1.5 mm/m。 譬 图5 Greenfield情况隧道计算模型 图6整体分析计算模型 对于该房屋,采用三阶段评价分析法对房屋损 坏程度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评价(Greenfield模型分析):不考虑 房屋的存在,即假定为Greenfield的情况,采用数值 计算,其计算结果见图7。根据图7可知隧道开挖 引起房屋最大沉降量△一35.6mm,斜率e一3.13/ 486,即超过第一阶段的控制指标(最大沉降值△< lOmm,斜率e<1/500)。因此必须进行第二阶段评 价。 ・ 62 ・ 2007年第4期(总第60期) 图7 Greenfidld情况模型沉降图 第二阶段评价:将房屋简化为高18m,长10m 的弹性梁。根据第一阶段评价可知地表沉降值△一 35.6mm,将其代人公式(2)~(3)可得房屋的拉应 变为0.15 ,大于房屋的容许拉应变£一0.075 。 因此,该房屋应进行第三阶段评价。 第三阶段评价:根据该隧道的断面形式与力学 参数可建立图6所示的有限元模型。其计算模型 为:a.土体采用D-P屈服准则;b.房屋采用实体单 元模拟;C.锚杆采用杆单元模拟;d.围岩的无支护应 力释放率为40 ,支护承担60 的围岩应力释放。 其计算结果见图8、图9。 晨j 曩 1 _器 图8整体分析模型沉降图 图9模型水平位移图 从以上计算结果图可知,隧道开挖引起房屋的 沉降差为22.8mm,水平位移差为14.2mm。因此, 由公式(2)~(3)可得房屋的拉应变为0.094 ,倾 斜为2.28mm/m,水平应变为5.26mm/m。根据该 房屋的容许变形控制指标可知,其计算变形指标除 倾斜外均大于控制值,故应对该房屋采取必要的加 固措施。 根据该工程特点,为使隧道开挖引起地面房屋 的沉降在其容许范围内,经过技术和经济比较,最后 采取的加固措施及施工方法是: (1)对该房屋采取注浆加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谢锋等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对地面房屋的损坏评价分析 (2)为了避免初期支护提供的支护强度和刚度 不够,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两层二次支护,即初期支 屋的容许变形控制指标可知,其计算变形指标均小 于控制值,即采用对房屋注浆加固、两层二次支护的 方法可保证该隧道顺利通过该房屋。 最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根据监控量测资料可 知,该房屋的沉降差为11.9ram,水平位移差为 3.5ram。再由上述计算方法可知,房屋的拉应变为 0.050 ,倾斜为1.19mm/m,水平应变为1.31mm/ 护完成后立即施作第一层二次支护,等隧道沉降稳 定后,再施作第二层二次支护。 m,其变形值均在容许变形控制值内,隧道顺利通过 图10 Greenfield情况模型沉降图 根据以上建模方法,对该房屋采取加固措施后 的三阶段评价结果如下: 第一阶段评价(Greenfield模型分析):由图lO 可知,当采用两层二次支护时,隧道开挖引起房屋最 大沉降量△一19.93ram,斜率e一1.94/486,但其结 果还是超过第一阶段的控制指标(最大沉降值△< 10ram,斜率0 ̄1/500)。因此必须进行第二阶段评 价。 第二阶段评价:根据第一阶段评价可知地表沉 降值△一19.93ram,再根据第2阶段的计算原理,将 房屋简化为高18m,长10m的弹性梁,代入公式(2) ~(3),可得房屋的拉应变为0.084 ,大于房屋的 容许拉应变£一0.075%。因此,该房屋应进行第三 阶段评价。 第三阶段评价:根据以上建模思路和施工方法, 可计算出该隧道开挖引起地面房屋的沉降量,其计 算结果见图1l、图l2所示。 图11整体分析模型沉降图 图12模型水平位移图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隧道开挖引起房屋的沉 降差为12.5ram,水平位移差为3.2mm。因此,由 公式(2)~(3)可得房屋的拉应变为0.052%,倾斜 为1.25mm/m,水平应变为1.2mm/m。根据该房 该房屋。 由以上计算及实际工程可知,当房屋没有采取 加固措施之前,三个阶段的房屋变形指标均超过容 许值。当对房屋加固后,运用三阶段评价分析法计 算得出房屋的变形指标满足要求,经过实际验证,~灌慧 溪 爱 l爵其 科 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表明三阶段评价分析法可以准 确评价隧道地面房屋的损害程度。 5 结语 本文提出在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对于地 面影响区的房屋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损坏 评价标准,将视觉破坏作为破坏控制等级,再由房屋 的鉴定结果确定房屋在隧道开挖前的损坏等级,从 而确定房屋的容许变形值,最后运用三阶段评价分 析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如果在三阶段评价分析法 中,最后阶段计算的房屋变形值大于房屋的容许变 形值时,则应对房屋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从而保证 隧道安全通过房屋。经实践证明,该评价分析法实 用可靠。 参考文献 r 1]PECK.R.B Deep excavations and tunneling soft ground,State of the Art Report[C].Proc,7thInt. Conf.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 ing,Mexico city,1969,225~290. [2] 吕 勤,张顶立,黄俊.城市地铁暗挖施工地层变形 机理及控制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7), 29—34. [3]刘弈麟.浅埋隧道开挖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j-J].中国 安全科学学报,2003,(12),409—413. [42刘海燕,姜玉松.隧道开挖对地表及建筑物影响的研究 与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3),108—109. E5]周文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l-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 E6]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 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1985. ・ 63 ・ 册 I 霉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