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借鉴和学习许多先进课改学校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校合作教研的结果,遵循“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思路,组织教师不断学习、交流、实践、研讨,围绕“自主探究、合作互助”课堂的构建,使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体验成功。并初步探索尝试总结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动学习、师生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215”课堂教学模式。 一、“灵动215 互动共发展”核心理念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获得1途径、方法、能力,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二、“灵动215 互动共发展”基本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三、“灵动215 互动共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灵动215 的含义
即:强化两个学——学生的先学和教师的导学。 一个主线——以一个中心问题为主线, 支撑灵动课堂的五大环节:
自主预习、讨论解疑、合作探究、展示释疑、提升拓展。
2、“ 互动共发展”的含义: 在教学活动中有三个自变量: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之间互相存在着主客体关系。教师是主体,学生与课程便是他设计教学活动的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与课程便是他学习发展的客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课程是他们发生教学关系的公共客体。从课堂四十分钟来看,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在频繁地互换,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如图所示:
注: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沟通,充足展现了“主体互动共发展”的教学优化效率。
如图所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
一是创造了课堂参与情景,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二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学生相互讨论、理解、记忆、反馈,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三是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际的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信息传递的渠道畅通;
四是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切磋琢磨,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培养主体意识;
五是克服班级教学不重“差别”的缺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六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四、“灵动215 互动共发展”实施策略。
1、开展校本培训,强化课改理念
采用以名师、专家引领为主的集中培训与分组探讨、对话交流、个人自学等为基本模式的分散培训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与反思,搭建教师成长梯队,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优秀教师. (1)书面培训
我们注意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读书进行自悟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师读书活动需要提供学习材料,方能有成效。为此,我们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由教导处负责给教师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这种材料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来源于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和网络,常常是一两篇小文,便于阅读思考,还有的是校长读报刊后提供。二是全校教师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如《解读新课程》、《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学校安排集中时间进行导读,分散时间进行自学,撰写读书笔记。通过学习、讨论、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全体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变化有了共同的理解,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专题培训
对于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根据学校工作及教师发展某一方面的需要,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是广大教师非常欢迎的一种培训方式。一年来,学校举行三次专题式培训活动:一是“感受后茶馆式教学魅力”专题研讨交流活动。二是“走下讲台,弯下腰,离学生近一些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讨。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
课堂”专题讲座。这样的专题培训就能把“问题——学习——研讨”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集体研究”的氛围,“教师个人反思、同伴研讨互动、领导专家指导”的教研机制得以运行。同时能使教师进入一种“以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为目的”的研究状态中。 (3)课堂教学培训
在学习洋思、后茶馆等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具有合作文化的新课堂模式,初步探索尝试总结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动学习、师生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215”课堂教学模式。
2、聚焦课堂教学,践行课改理念
(1)坚持学校领导年级蹲点促教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划分到各年级进行蹲点促教活动。侯冬梅校长——五、六年级;李艳阳主任——三四年级;史雪梅主任——一二年级;蹲点促教,听课后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立即整改,从领导层面上促进教师课堂优质意识。
(2)把脉问诊,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每学期,学校分三个层面进行课堂把脉,即,同年组教师互评课,教学领导推门课,全校教师的主题研讨课。结合课改理念,我们分析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觉得课堂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让学生最大限度代替教师的说教。让训练最大限度代替教师的讲解。让课堂最大限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舞台。
(3)倡导教学反思,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研究新理念下的课后反思。一是反思教学亮点。二是反思教学败笔。三是反思课堂生成。四是反思今后教学设想。我们提倡教师平时把教学中的点滴收获记在教案上,在常规教学检查中也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教案检查的内容之一,每学期也要求教师上交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从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3、开发校本课程,深化课改理念
研讨中我们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教的太累,每篇课文都是细嚼慢咽、精雕细刻,把本应属于阅读的时间都用在了琐碎的分析上,学生学得也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对传统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从大语文、大阅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合并阅读”这一全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单元内将同一主题的课外阅读合并到主题单元中来,形成全新的大单元课程体系。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一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共编排了三课六篇文章,这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一单元内容相呼应,也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补充。这几篇文章虽然都在写童年生活,但写作的角度、揭示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合并阅读,学生在课上除阅读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又多读了六篇文章,如果每个单元都如此,那么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可见一般,而且既积累了学生的阅读本领,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合并阅读实施路径:
一主:以单元主题为主线
两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体是校本教材) 三型:主题导读课、以文带文课、读写联动课 合并阅读实施策略: (1)主题导读课
从单元主题入手,在学生初步感知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再了解单元内都有哪些课文,每篇课文围绕主题都写了些什么,在大单元教学体系中起着总起的定向作用。 (2)以文带文课
是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课型、常用课型,是将课外引进课内的主要渠道,也是落实大阅读、大语文的主要抓手,它以主题为主线,包括主题精读、品读、略读、拓展课,每个课型都有属于自己的侧重点,但都以读为主要呈现形式。如以读代讲、批注式、互动式阅读等。 (3)读写联动课
\"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我们有这样的见解:\"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写得好,读得就更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 \"读\"入\"写\写\"也同时注入\"读\二者存在着互为促进的关系,它们的碰撞往往产生联动效应,所以称为\"读写联动\"。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当然,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要更认真上好课外阅读这门校本课程,
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五、 “灵动215 互动共发展”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利用集中培训、分组学、自学、等形式展开“灵动215 互动共发展”学习讨论活动,全校教师教育思想,更新育人观念。 第二阶段: 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个别交谈、专家评析等形式分析问题、查找问题、调研摸底。
第三阶段: 开展课堂教学点评活动。如“磨课”、“我的课堂我做主”、“名师引领”、“试水课”等课型。
第四阶段: 归纳提炼,示范推广。全员教师积极参与,层层选拔评比,学校认真总结本校的做法和经验,凸显本校特色。
第五阶段:搭建展示平台,锻炼教师队伍,共同经历新的探索,共同感受教育真谛。
步步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激发了我校闯开课改新路的决心,继续探索课改的恒心,全校上下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让课改之花在我校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