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50首(三\\四年级课外) 1.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天的池塘。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向你追诉巴山今夜的雨中的情景。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2.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3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
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
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 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6.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唐代: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 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áo,一 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 毛,这里指箭。
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棱 3
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9、月黑:没有月光。
10、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11、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 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13、野幕:野外帐篷。敞:开。琼筵:美宴。 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16、出世:一作“百中”。 17、奔狐:一作“奔猨”。
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7.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
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
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
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
(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 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3)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9.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 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 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 备活着回来。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 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 关外。 【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 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 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 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 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 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 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10.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 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 关外。 【注释】
1、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 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5、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 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6、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 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7、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
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9、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0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11.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 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5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12.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13.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 眼泪。
14.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 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6 附: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 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 能自在地移动。 15.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春歌 唐代: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 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 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 间了。 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 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唐代: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译文】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了解: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16.鸟 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译文】
谁说这群小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宇宙万物都有血有肉的皮,是一样的生命,没有孰轻孰重的道理。
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等待 7
母亲的归来,弄不好一石数命啊! 【注释】 ①道:说。 ②莫:不要。 ③子:小鸟。 ④望:盼望。 17.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 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 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 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注释】
①书:书写,题。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 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 -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 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 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 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 领护。
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 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18.惠崇春江晚景一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lóu hāo):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19.惠崇春江晚景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①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②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 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③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 8 漠。”
④更待:再等;再过。 20.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译文】
韵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 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 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 会停止?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 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⑴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 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 旅店。
⑵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 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21.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 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 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 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附21-2: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2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3.风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注释】
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24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25.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
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 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
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
10
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2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27.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
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 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 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28.月夜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
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 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 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 “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11
29.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 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 人吹箫?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 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 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 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 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 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 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 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 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30.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 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 乡。 【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 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
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
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31.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32.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12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33.竹枝词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 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 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 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34.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 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 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 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 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 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 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35.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 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 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 寺庙里。 36.剑客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13 【注释】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把示君:拿给您看。 37.马诗(二十三首) 唐代: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简析
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
38.忆扬州 唐代: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译文】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注释】 14
⑴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⑵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⑶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 ⑷胜:能承受。
⑸桃叶: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⑹觉:察觉。
⑺天下三分:《论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 ⑻无赖: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句,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也有可爱、可喜意
39.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e):知道。 晚春二首·其二 唐代: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
走空园。
【译文】
花草树木们似乎都知道春天就要离去,因此它们费尽心思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洒花絮像雪花般漫天飞舞。 40.竹枝词二 唐代:刘禹锡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译文】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
1.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 省商县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2.巴人:①古巴州人。②古曲名。“《阳春》无和
者,《巴人》皆下节。”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3.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4.纥(hé)那: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
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 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41.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