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目、谬误造句和解释、例句
民业(mín yè)。
民众从事的事业。《宋书·张永传》:“愚谓交代之限,以一年为制,使征士之念,劳未及积;游农之望,收功岁成。斯则王度无騫,民业斯植矣。”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宋 梅尧臣《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使君千骑出南圃,歌吹前导后鸣鐃。是时輒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梁启超《中国工艺商业考提要》:“中国 所兴製造之业,徒偏重于造船、造兵械、造火药等局,糜金甚巨,而无益民业。”
民家(mín jiā)。反义词有:王室。
平民百姓。
即白族,明清时期称为民家。
民家有关的成语:
1、悬鼓待椎(xuán gǔ dài zhuī):《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2、姚黄魏紫(yáo huáng wèi zǐ):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3、魏紫姚黄(wèi zǐ yáo huáng):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明明(míng míng),形容词,多用于aa式。近义词有:明显,分明,显明。反义词有:含糊。
明亮。
[赵树理《孟祥英翻身》:“院里静静的,一天星斗明明的,衣服潮得湿湿的。”]
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以加重语气。
[金克木《文化的解说》:“明明只是一个人或则一块石头,你看成了神,那也不能说你错,然而对于有真正认识的人说,‘人’是‘真’的存在,而‘神’是‘幻’的存在。”]
明明在教材中的例句:
1、企鹅连忙把箱子打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出自: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3、我爱阅读:企鹅寄冰)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出自: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
3、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出自: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景阳冈)
明明参考例句:
1、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自明明。
2、明明是撕心裂肺的,却还是故作坚强。
3、明明被伤的很痛,却装做比谁都开心。
4、明明开着电视,手里却一直玩手机。
5、明明是笨,却非说是逆向思维。
6、为什么总是笑,明明该哭的。
7、有些话明明到嘴边了又咽回去了。
8、明明没什么东西,但出门总要带个包的男性。
9、她心中明明很想担任这场晚会的主持人,却一再推拒,未免太矫情了。
10、明明知道那是火坑,我们怎忍心教他去跳!
明明有关的成语:
1、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2、昭然著闻(zhāo rán zhù wén):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3、知而不言(zhī ér bù yán):明明知道而不说
4、昭昭在目(zhāo zhāo zài mù):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5、昭然可见(zhāo rán kě jiàn):昭然:明白的样子。指明明白白,可以着见
6、明知故问(míng zhī gù wèn):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7、昭然若揭(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大白;非常明显。
8、丁一确二(dīng yī què èr):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9、装聋卖傻(zhuāng lóng mài shǎ):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10、的一确二(dí yī què èr):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明知(míng zhī)。近义词有:明确。反义词有:含混。
明确理解或了解。
[丁玲《松子》:“她胆子很小,她需要一个可靠的人依着。所以她明知松子不欢喜而也要偏偏跟着他。”]
明知参考例句:
1、我明知深情是害,可还固执的死性不改。
2、他明知这件风波已经平息了,却拿来挖苦我们。
3、感情犹如飞蛾扑火明知是死却义无反顾。
4、最怂的就是明知自己是备胎却还舍不得离开。
5、我明知其中有诈,却无法自拨的沉溺下去。
6、问题股,就是问题股,明知不对,少动为佳。
7、明知是很危险的试验,但他仍然坚持做下去。
8、明知有危险,还一个人去赴约,岂不是羊入虎口?
9、明知不可能获胜,他们还是进行了拼争。
10、我们明知故犯地毁坏了一处可能的历史遗迹。
明知有关的成语:
1、老龟刳肠(lǎo guī kū cháng):神龟明知有难也不能渡过。比喻难不能避,祸不能免
2、装聋卖傻(zhuāng lóng mài shǎ):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3、恶醉强酒(wù zuì qiǎng jiǔ):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4、知而不言(zhī ér bù yán):明明知道而不说
5、知而不争(zhì ér bù zhēng):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6、尤而效之(yóu ér xiào zhī):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7、知难而行(zhī nán ér xíng):明知困难却仍然去做
8、明知故犯(míng zhī gù fàn):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9、死马当活马医(sǐ mǎ dāng huó mǎ yī):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10、知其不可为而为(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明王(míng wáng)。
圣明的君主。《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隋 王通《中说·天地》:“愿执明王之法,使天下无寃人。”宋 范仲淹《君以民为体赋》:“先哲格言,明王佩服。”《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果能自信,则明王復作。”
旧时社神封号。《魏书·地形志中》载,东彭城郡 勃海县 有 东海 明王神。佛教也有明王之称,如 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 等。明,光明。以有智力摧垮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
明王参考例句:
1、不动明王菩萨是佛学密宗的。
2、而如今,他更是将新晋为明王的慕容霄视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3、周有三母才生出圣帝明王,女子不读书明理,怎能出孝子贤孙。
4、一二九五年,元成宗诏令全国对圣帝明王以时致祭。
5、当阿难向释尊禀告之后,释尊乃说出一种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恶疾的陀罗尼,此即孔雀明王咒。
6、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始于开国之初,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伴随整个明王朝的始终。
7、明初农民领袖唐赛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8、明王朝建立后不久,为巩固其统治,厉行海禁,并定为基本国策。
明河(míng hé)。 天河,银河。
鸣锣(míng luó)。
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郭灿东《黄巢》:“王处存便命鸣锣收军。”]
鸣锣参考例句:
1、这种言论只能为谣传者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2、汽笛一声长鸣,好像在为他鸣锣开道。
3、非但不落轿,还要鸣锣喝道,煞是威风。
4、就在此时,忽听鸣锣喝道声,原来是两广总督林则徐出巡到此。
5、经济伦理的现实目标是为信用制度的建立鸣锣开道,理想目标是促成经济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6、他鸣锣通报自己的到来,恭恭敬敬在门口鞠了三个躬,然后静静在师傅面前坐了下来,恭敬如仪。
7、做好宣传工作,为这件新生物茁壮成长鸣锣开道,是我
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鸣锣有关的成语:
1、鸣锣开道(míng luó kāi dào):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
名牌(míng pái),形容词。
写有人或事物名称的牌子。 [会议桌上依次放着代表们的名牌。] 出名的牌子。
[《人民日报》1981.1.2:“发挥上海自行车行业的技术优势,增加更多的名牌产品。”]
名牌参考例句:
1、他经过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
2、用的都是名牌但是我没钱。
3、这件大衣货真价实,是地地道道的名牌。
4、教官记下犯规同学的名牌,加以惩戒。
5、姐姐既聪明又用功,考上名牌大学并不奇怪。
6、考名牌大学,是他寡人之疾的愿望。
7、着一身名牌,不如把自己弄成名牌。
8、名牌大学的录取率在几十年间不断下降。
9、这种名牌产品一向很吃香。
10、警方在临检时,从一部可疑的车辆里查获一批名牌赝品手表。
名世(míng shì)。
名显于世。
名世参考例句:
1、中国的川菜驰名世界,色、香、味兼而有之。
2、之后德国的恋物癖电影迅速扬名世界。
3、曾侯银剑茶以其甘甜滋爽和特殊的风味,作为顶级名茶驰名世界。
4、罗隐在晚唐以诗文名世,其实他也是一位哲学家。
5、英国的绿林好汉罗宾汉就在这一带杀富济贫,闻名世界。
6、他以几何学和拓扑学的杰出工作闻名世界,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和沃尔夫奖,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
7、安妮在海伦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精力,海成名就,扬名世界,而安妮也很快因“奇迹的创造者”而闻名。
8、喊上铁蛋,让他跟紧自已,让本大少爷带你去开开眼,见见这大上海滩闻名世界的十里洋场去。
9、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广涉历代名碑法帖,精研汉碑,熔古铸今,以行隶名世。
10、三月三十日,大学士九卿等奏食侍讲俸之钱名世,作诗投赠年羹尧,称功颂德,备极谄媚。
名目(míng mù)。近义词有:款式,花式,式样,名堂,技俩,花样,名称。
名称;名义。
[郁达夫《空虚》:“统一、裁兵、废督,名目是好得很呀!”] 名堂。
[茅盾《子夜》:“依我看来,仿佛还是学诗将来会成点名目。”]
名目在教材中的例句:
1、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出自: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名目参考例句:
1、他假借出国考察的名目,到欧洲旅游。
2、生活在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的年代里,人民苦不堪言。
3、这笔费用看来是店家巧立名目,变相加价。
4、调查研究,要先有个名目,然后循名责实。
5、那所学校常巧立名目,向学生收取额外的费用,真是十足的学店。
6、年终到了,要防止一些单位巧立名目,滥发钱物。
7、统治阶级巧立名目,在治水、导淮等等幌子下横征暴敛,
中饱私囊。
8、武侠小说中尽管有数不清的武器名目,但都是由十八般兵器中衍生而来的。
9、人肯给你一个漂亮的名目,你就接受,何必苦苦追究,说穿了,哪里有什么好听的话。
名目有关的成语:
1、巧立名目(qiǎo lì míng mù):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
2、巧立名色(qiǎo lì míng sè):见“巧立名目”。
3、扣帽子(kòu mào zǐ):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头上
4、凿空取办(záo kōng qǔ bàn):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5、百品千条(bǎi pǐn qiān tiáo):【解释】:指繁多的名目。
6、巧作名目(qiǎo zuò míng mù):巧立名目。
谬误(miù wù)。近义词有:纰谬,舛误,错误。反义词有:真理,正确。
错误;差错。
[艾思奇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真理愈辩愈明,而谬误总是经不起认真的争辩的。”]
逻辑学上特指因违反思维规律而导致的论证错误。
谬误参考例句:
1、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2、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
3、真理往往从谬误中产生。
4、不知道谬误,也不会懂得真理。
5、对真理沉默,等于为谬误呐喊。
6、览镜能正衣冠纳言能改谬误。
7、真理易于从谬误中产生,难于从混乱中产生。
8、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9、圣人执着于真理,愚人执着于谬误。
10、我们今日所唾弃的谬误,很久以前却是真理。
谬误有关的成语:
1、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2、积非成是(jī fēi chéng shì):非:谬误;是:正确的东西。长期形成的谬误;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
3、积讹成蠹(jī é chéng dù):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4、以讹传讹(yǐ é chuán é):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5、重纰貤缪(zhòng pī xī miù):谓谬误重出。语本《文选·左思〈魏都赋〉》:“兼重以胣缪。”李善注:“言既重其,而又累其缪也。”
6、析疑匡谬(xī yí kuāng miù):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7、是非人我(shì fēi rén wǒ):是非:正确和谬误。正确与错误,他人和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8、功过是非(gōng guò shì fēi):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
9、是非轻重(shì fēi qīng zhòng):正确和谬误,事情的重要与不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