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浅析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浅析岩溶地区 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张保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监理公司 500142 预测预报工作必须纳入到施工工序管理 小于10m。当预测预报前方存在重大不良 主要介绍了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工程地质及水 中。 地质构造时,应加大预测预报频率,预报 文地质问题,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难题,提出了 2.1.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实施原则 距离控制范围应相应缩短,预报位置搭接 超前预测预报、信息化施工、安全设计的原则; ①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隧道掘进开挖 长度应相应加长。 注策加固、超前支护及其它辅助措施等设计与 之间的关系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挖、 ④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施工技术。 不探不挖”。 时,预测预报距离应控制在30m以内,每 岩溶;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②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隧道基底处理 两次预报位置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m。当采 之间的关系原则是“加强探测、强化治理、 用地质雷达进行溶洞范围探测时,应在刚 不留后患”。 性支护完成前实施,以消除钢结构对其产 1、岩溶对隧道的影响 ③根据岩溶隧道工程复杂的地质特 生影响。当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到溶洞范围 点,为提高超前预测预报的准确性,超前 及规模较大时,必须采取钻探法验证。 岩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 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应采取五结合原则, 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各 ⑤采用红外线进行超前探水时,预测 种地表或地下溶蚀现象的总称。 即:地表和洞内相结合原则,长距离和近 预报距离应控制在30m以内,每两次预报 距离相结合原则,宏观控制和微观探测相 当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溶洞 位置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m。 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隧道基 结合原则,构造探测和水探测相结合原则, ⑥钻探法根据地质构造情况分深孔长 底难于处理,有的溶洞位于隧道上部,在 地质法、物探法与钻探法相结合原则。 距离钻探、中距离钻探和浅孔短距离钻探 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充填物坍落的情 2.1.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和作 三种。 况;有的溶洞岩质破碎,容易发生坍塌;有 用 ⑦对隧道基底可以采用钎探法,钎探 的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石夹 岩溶隧道施工应采取地质法(掌子面 孔布置要保证一定的密度,一般孔间距可 地质素描法、平导先行指导正洞法)、物探 以控制在3米内,深度控制在5米左右,根 水大量涌入隧道;有的遇到填满饱含水分 的充填物溶囊,当隧道掘进至其边缘时, 法(TSP203法、地质雷达法、瑞利波法、 据岩溶具体情况可以进一步加密、加深。 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隧道,难以遏止,甚 CT法、红外线法、高密度电法、钻孔射频 2.2信息化施工体系 透视法、声发射法)和钻探法(超前深孔 至地表开裂下沉,山体压力剧增;有的溶 监控量测是保证岩溶隧道施工安全的 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 钻探、炮眼孔加深钻探)等综合方法进行 又一重要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洞内外 宽广,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通过地质法分析 观察,进行掌子面地质述描,对围岩变形、 前方地质构造,通过物探法预报前方异常 2、设计和施工技术 外水压力和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及 体构造,通过钻探法确定前方不良地质。 时地反馈监测信息,实施信息化施工,确 针对岩溶隧道工程的特点,为保证其 通过对各种预测预报方法相互印证,不断 保工程安全。 安全、优质、高效施工,根据以往的施工 总结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和准确性。其中 ①通过监控量测,分析施工过程中的 经验,应就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安全的设 地质法、钻探法,以及物探法中的TSP203 应力应变状态,对及时调整支护措施和施 计原则、信息化施工和有效的施工技术等 法、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法是必须实施的 工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个方面综合运用,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②对于已完成开挖支护地段,通过监 安全。 2.1.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标准 测水量变化、水质变化、水压变化、应力 2.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体系 ①掌子面地质素描隧道全程实施。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保证岩溶隧道施 变化,必要时进行水力连通试验,可确定 ②一般情况下,平导应超前正洞200m 岩溶段的安全状态。 工安全,以及隧道施工完成后运营安全的 以上,但原则上不应大于500m。 ③对溶洞区进行永久性的水压力和支 一项非常重要措施,同时,它又是隧道动 ③TSP203预测预报距离应控制在 护应力监测,可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营需求, 态设计的主要决策依据,因此,超前地质 1 00m以内,每两次预报位置搭接长度不得 防患事故发生,并且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可 一l72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应小于3 m。管棚布置后应采取注浆封 按“宜排不宜堵”的原则制定措施。 2.3强化以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 填,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单 2.4.4N道底部遇到溶洞的处理技术 安全设计原则对保证岩溶隧道安全施 双线隧道开挖方法采用台阶法或CD法, 对已经停止发育,跨径较小并且无水 工、防患安全事故的蔓延、确保隧道建成 三线隧道宜采用CRD法开挖。 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 后的安全运营需求,以及环境保护都有着 2.4.2实施有效的注浆加固 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等予以 重要的作用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大溶洞,并 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边 ①对于岩溶隧道,采取“以堵为主、限 且溶洞充填物饱含水分,可能发生突水突 墙基础。 量排放”的设计施工原则,是保证隧道安 泥的情况,为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 当溶洞较大较深,可采用梁拱跨越。 全施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施工质量,以及确保隧道建成后的营运安 但梁端和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基岩上, ②采取“平导超前、多设横通、平导 全,施工中主要采取注浆措施,通过注浆, 必要时用混凝土加固。 尽快沟通”的设计施工思路,是防患安全 达到加固、堵水的目的。开挖施工时,应 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 事故蔓延的一项重要设计手段。对于横通。 严格按照新奥法进行施工,隧道开挖应按 时,可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 道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 “三快一抢”(快挖、快支、快封闭和抢时间) 当隧道底部遇到较大溶洞并有流水 灵活应用,在复杂地质段,横通道距离不 的原则进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时,可在隧底以下砌筑浆砌片石或混凝土 宜大干200m,这有利于在开挖施工中一旦 (1)注浆方案 支墙,支撑隧道结构,并在支墙内套设涵 出现事故后逃生。 施工中可能发生严重突水涌泥地段。 管引排溶洞水。 ③对于出现溶洞地段,应采取及时施 }物探异常地段,超前地质探孔单孔涌水 当隧道边墙遇到较大较深的溶洞,不 做二次衬砌的设计原则。对于粉细砂层充! 量:Q≥40m /h。实测水压:P水≥2MPa。 以加深边墙基础时,可加强两边墙基础, 填型溶洞,应采取抗水压衬砌是合理可靠l 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注浆加固范围 并根据情况设置桥台架梁通过。 的。 为开挖工作面及开挖轮廓线外8m。 当隧道穿过大溶洞,情况较为复杂 ④对于暗河地质,应优先考虑泄水洞 f施工中可能发生严重突水涌泥地段。f 时,可根据情况,以边墙梁及行车梁通过。 方案。 物探异常地段,超前地质探孔单孔涌水 2.4.5隧道拱部上方存在溶洞时的处理 ⑤对于长大岩溶隧道要充分考虑施工 量:Q≥40m /h。实测水压:1MPa≤P水 技术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水突泥情况,要准备 <2MPa。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注浆加固 -当溶洞不具有坍塌条件的完整顶板, 足够的排水设备,尤其是反坡施工的隧道,} 范围为开挖工作面及开挖轮廓线外5m。 { 其厚度大于等于洞跨度的l/2时,且无明 更要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同时要设计和! (2)注浆材料 显渗、漏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路基或桥梁 安装报警系统,一旦险情发生,施工人员1 注浆材料主要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 方案直接通过该溶洞,而不需要施作初期 可以顺利逃生。 (简称C浆)、普通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简 支护和二次衬砌,可称为洞内无衬砌结 2.4实施有效的施工技术  l称C—S浆)、超细水泥单液浆(简称MC 构;当采用无衬砌结构时,发现洞内存在 2.4.1使用可靠的支护体系和合适开挖 l浆)、超细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简称MC一 明显渗、漏水情况时,应考虑棚洞或明洞 方法  1s浆)、TGRM浆(简称T浆)、HSC浆。 结构,用以保护溶洞内道路行车安全。 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信息.,针对不; 注浆材料使用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选取。 为防止洞穴岩壁或顶板坍塌,在清除 良地质应采取合理可靠的超前支护体系,。 (3)注浆效果检查 松动岩石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锚杆或大 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减小开挖施工所引 注浆效果检查评定通常采用分析法、 钢管、钢轨加固岩体,此时隧道衬砌应考 起的沉降与变形。 钻检查孔法和力学指标测试法三种,以及- 虑抗冲击措施,一般是采用明洞衬砌,衬 ①对一般充填型溶洞,应采取小导管 检查注浆时的过程控制。  l砌顶部设置回填体,其表面设置护面结构, 超前支护,小导管长度不应短干3m,直径j ①分析法:分析法主要是根据注浆施 回填体以上空间的溶洞洞壁采用锚杆、钢 不应小于 32ram,壁厚不应小于2.5ram。 工过程中的P-Q~t曲线、浆液填充率反算、 筋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支护;若溶洞较大, 小导管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布置,外插角宜 涌水量对比分析等方法来评定注浆效果。 可设置横向钢轨横或设人字形钢轨栅架。 小于l0。,环向间距小应大干30cm,布设 ②钻检查孔法:根据注浆实施状况, 3、建议 范围为拱腰以上。纵向两组小导管搭接长 选择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钻孔检查, ①岩溶隧道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 度不应小于lm。小导管加工成花管模式, 检查孔应不涌泥、涌砂,单孔涌水量应≤ 及时根据围岩情况进行调整,优化设计。 必要时应采取注浆加固。单双线隧道开挖 0.2L/m-min ②超前地质预报要严格按要求施做, 方法采用台阶法或CD法,三线隧道宜采[ ③开挖取样分析:在开挖过程取样, 并且及时分析,对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后再 用CRD法开挖。  f测试浆液对地层固结体的物理力学指标, 施工。 ②针对较大规模的充填型溶洞,应采 通过和注浆前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相比较,。 取管棚超前支护,管棚选钢管直径不应小j 从而判定注浆加固效果。 干 70mm,壁厚不应小于6mm。管棚 2.4.3采取必要的泄水方案 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布置,外插角宜为1~ 当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表明隧道穿 【1]钱东升主编.,厶\路隧道施工技术 3。,环向间距小应大于50cm,布设范围) 越暗河时,应优先选择采取泄水洞方 [2】黄成光主稿.隧道旄工 为拱腰以上。纵向两组小导管搭接长度不} 案,尽量不改变原有暗河的排水体系,I [5】中硼l 蓬出 藏社。铗路隧道施工规范 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