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2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④月似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的一种诗体。②瑟瑟:碧绿色。③可怜:可爱。④真珠:珍珠。 [1]“残阳”的意思是( )

A.破旧的太阳。 B.朝阳。 C.夕阳。

[2]这首古诗描写了两幅美丽的画,第一幅是__________,第二幅是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描写的景物中,像珍珠的是_________,像弓的是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1 / 8

系 藜 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 A.春日赏花 B.夏日淋雨 C.春日远足 D.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 A.草长莺飞 B.生机勃勃 C.色彩缤纷 D.花红柳绿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之: 故人: 烟花: 尽: 。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选出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正确解释。 (1)“奇”的意思是_____ A、奇怪。 B、奇妙。

(2)“西子”指的是_____ A、美女西施。 B、西湖。

(3)“空蒙”的意思是_____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

(4)“潋滟”的意思是_____ A、非常美丽。

B、波光闪动的样子。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咏 柳

2 / 8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碧玉: 妆: 丝绦:

咏:_________ 裁: 。似: 。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 春天。 B. 秋天。

6.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景色。

[2]诗中写________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散作_______。 [3]“舟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夜晚看见渔灯,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是哪一句?并解释这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意。

1、月黑见渔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光一点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微风簇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散作满河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然后对照课文自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8

7. 古诗阅读。

天平山中 [明]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a):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1]下列选项中,对诗中“山深浅”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山的大小。 B. 山路的远近。 C. 山路的宽窄。

D. 指山的深浅程度。

[2]“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两句从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 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 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 角度描写。

[3]请将“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翻译成白话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它精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前两句,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你还知道写“景”的诗句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选择下列字词的正确解释。 ①径 A.小路 B.经过

②生 A.生活 B.产生,生出 ③坐 A.座位 B.因为

④擎 A.举,向上托 B.拿取

4 / 8

⑤君 A.君主 B.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诗人 在《山行》中描写

了 、 、 、 、 、 六种景物,其中最让他心醉的景象是 和 。《赠刘景文》中描写

了 、 、 、 四种景物,其中能让人感受到丰收景象的是 和 。

(3)两首诗虽然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但在写法上略有不同。两首古诗前两句都是写景,但到了后两句时,第一首古诗是 ,第二首古诗是 。 (4)你最喜欢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的哪一句?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一写。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9.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川: 子规: 才了:

[3]理解“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比赏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首都是陆游的诗,试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8

11. 诗歌鉴赏。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景色。

[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表现颜色的诗句是:________;表现形状的诗句是:________;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

12. 课外阅读。

早晨,鲜亮鲜亮 最后一颗晨星掉进荷塘, 山村的早晨鲜亮鲜亮。 大路从梦中醒来了, 撒出鸟叫撒出脚印撒出喧嚷。 我背着书包,好沉好沉哟, 背着爷爷的希望爸爸的梦想;

爷爷和爸爸的童年, 背着粪箕背着文盲背着惆怅。 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 路边,电子琴流行曲立体音响, 不协调的音韵组成和谐的晨曲, 啊!美丽的山村我的故乡。 我的脚步像架子鼓, 踢踏踢踏响在上学路上, 把昨夜的梦折叠起来, 去追寻金色的辉煌。

(1)这首诗歌一共有________小节。写天亮了,山村变得热闹起来的是第________小节;写山村在朝现代化发展的是第________小节。 A.四、一、三 B.三、四、一 C.三、一、四

(2)“我”的童年是背着书包去上学,而爷爷和爸爸的童年是背着农具去地里干活。“我”觉得书包“好沉好沉”是因为( ) A.书包里装了很多很多的书本。

B.我的年龄太小,力气也不大,感觉到书包沉重。 C.“我”上学这件事寄托着爷爷的希望和爸爸的梦想。

(3)“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写出了“我”上学路上________的心情。 A.不自由 B.欢快 C.难受

6 / 8

(4)“去追寻金色的辉煌”表明了“我”有一个美好的________。结合诗歌内容,你认为“我”的梦想是________。( )

A.梦想;不辜负爷爷和爸爸的希望,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能造福社会的人。

B.心愿;去追寻金色的辉煌。

C.梦想;长大后离开故乡,去追寻更好的明天和未来。

13.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深、色、流向 B.色、深、起伏 C.色、深、走向

1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霜鬓:白色的鬓发。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除夕

C.大年初一 D.元宵节

(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

7 / 8

A.异乡家里 B.故乡家里 C.异乡旅馆 D.故乡旅馆

(3)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 A.对新一年的希望 B.对岁月流逝的伤感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D.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4)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