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元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_,即农历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
[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 [4]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 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
千门万户曈曈日 (____)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5]“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_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描写的是______时节的景物。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______到来了。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芽:芦苇的嫩芽 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C.欲上:想逆江而上 D.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3]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1 / 6
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3. 补全古诗,完成习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 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2]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用得十分巧妙。其中“动”指的是________,“静”指的是________,“声”指的是________,“色”指的是________。
[3]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 B.最后两句点明了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 C.全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2 / 6
5. 古诗阅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2]诗句中“_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6.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 )绿了, 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补全诗歌,体会用字的精妙。
[2]画线的部分把“山溪”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山溪”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间钓鱼图啊!我从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他的专心,我还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他获得了成功。
[4]这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在写的时候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小小的“点”上,请你试着来填一填。
7. 古诗阅读。
所见
牧童骑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__,忽然____立。
[1]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2]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欲:①想要。 ②将要。 ③欲望。(______) 立:①立刻。 ②站。 ③存在,生存。(______)
8. 你会读吗?
宿新市徐公店
3 / 6
篱落疏疏一径深, 梳头花落未成茵。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描写了 种景物,分别是
[2]“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9.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绝 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是__代诗人____写的。
[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博学多闻。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苏轼的这首《春宵》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物,看到的景物有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春天的夜晚是安静的,因为“月有阴”,此时也是漆黑一片的。诗人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听到楼台传来的细细的歌声,感受到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可以看出来。
11. 阅读理解。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①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心②聊代醉。
[注释]①帝里:京都。②茗:茶。 [1]诗中没有写到的景物是( ) A.翠柳 B.花 C.草 D.飞燕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的时候写的
B.诗的三、四句通过马车声和城外的柳色,写出了人们清明踏青出游的情景 C.诗的五、六句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舒心、畅快的感觉 D.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京城内真实看到的景象
[3]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 )的。 A.兴奋 B.激动 C.愉悦 D.沉郁
[4]对比杜牧的《清明》一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4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村居
(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一选。
A.前两句 B.后两句
① 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② 描写了人物的活动。
(2)诗中的______字把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 A.“放” B.“忙” C.“散”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首诗中的景象。
13. 课内选文阅读。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萧萧: 篱落:
(4)“动客情”在此处指的是( )
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冬日美景的向往。 B.勾起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C.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
14.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 , 一日还。 两岸猿声 , 万重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被后人誉为 。 [3]写出下列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朝 还 重
[4]《望天门山》也是这首诗的作者写的,诗的后两句是:
5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