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湘教版2022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调研

湘教版2022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调研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湘教版2022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调研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一)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_________的形象。

[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1 / 6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能力提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1]游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寸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春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本首诗,通过对什么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 / 6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场景。 [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承首句

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__________________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家庭成员各自承担家务劳动,男耕女织,儿童则学习种瓜,家庭内部关系和谐。 [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 [1]理解“迎凉”,判断正误。

(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__________)

(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 (_________)

[2]诗中的“河”指___________,“岳”指_________。“三万里”言河之_______,“五千仞”言岳之_________。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本诗与陆游的《________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同情,对__________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满。

3 / 6

7. 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

[2]请摘录词中原句填空。

在这首词中,“__________”写出了行军之艰难;“__________”写出了气候之恶劣;“__________”写出了队伍之庞大;“__________”写出了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学习的古诗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诗句默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理解下列汉字。

①满:________________ ②欲:________________

[2]“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作者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临终前写给________的。 [2]解释下列字词。

元:________ 乃翁:_______ [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yuè)·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4 / 6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其中(_________)是这首诗的词牌名,(__________)是题目。

[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 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 [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2. 课外阅读。

闻①官军②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③忽传收蓟北④,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⑤妻子⑥愁何在, 漫卷⑦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⑧须纵酒⑨, 青春⑩作伴⑪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闻:听说。②官军:指唐朝。③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称剑南。当时杜甫在梓州,正处剑门关西南,故云剑外。④蓟北:泛指河北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⑤却看:回过头来看。⑥妻子:妻子和孩子。⑦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兴奋得不能读书了。⑧放歌:尽情歌唱。⑨纵酒:纵情喝酒。⑩青春:明丽的春天。⑪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泪”是( )。 A. 悲伤的泪 B. 悔恨的泪 C. 悲喜交集的泪

[2]“漫卷诗书喜欲狂”运用了_____描写,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3]你从诗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诗人“喜欲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是那样激动、欢喜,更主要的原因是( )

A. 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 从此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5 / 6

[5]这首诗尾联中用了四个连接词“___”“___”“___”“___”,将

“___”“___” “___”“___”这四个地名串连起来,写出一种瞬间即至,瞬间即过的动感,表达了诗人_____(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心情。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_____) ②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______)

③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_____)

14. 知识百宝箱。

[双调]沉醉东风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理解下列词意。

咫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缺花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词意。

(1)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道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