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浙江建筑,第27卷,第3期,2010年3月 Zhejiang Construction,Vo1.27,No.3,Mar.2010 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restress TechnologY in Ultra・-High・-Large Span Beam 俞 洋,李志佳,蒋斌,朱娴维,黄伟广,胡 强 YU ,LI Zhi-jia,J1ANG B ,ZHU Xian-wei,HUANG Wei—guang,HU Qiang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介绍了杭州市广播电视中心一期工程中230 m 和600 m 演播大厅灯栅架上空超高、超限、大跨度梁中预应力技术的 运用。在此对预应力技术优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地介绍了预应力束铺设、搅捣、张拉、灌浆等相关施工工艺及其相应的优化措 施 本工程预应力技术的成功运用,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视建筑;超高;超限;大跨度;铺设;数据分析;灌浆 中图分类号:TU757.1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0)03—0035—03 l 工程概况 强度标准值厂n =1 860 MPa。主梁预留孔道采用金 属波纹管。主要预应力构件参数见表1。 杭州市广播电视中心一期工程位于杭州市钱江 新城5号区块,婺江路68号。地块北部为待建三期 表1 主要预应力构件参数表 地块,西部为待建二期地块,东侧为婺江路,南侧为 之江路。 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演播厅多且层高高、跨度 大,而且大厅上部需要安装灯栅层和大量相关的设 备,这些荷载全部要由上部结构梁来承担,这就势必 要加大结构梁的截面尺寸。考虑到上述问题,所以 本工程在高度为1 1.1 m的230 m 和高度为19.5 m (说明:预应力筋束形均为直线形布置。) 的600 m 的演播大厅主跨方向设置了预应力梁以 平衡部分竖向荷载,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同时给构 由于本工程仅在局部区域内使用了预应力技 件施加了一定的压应力,以解决构件的开裂问题。 术,预应力的施加将使该区域内的混凝土受到压应 对于该工程而言,在框架梁内采用预应力技术不仅 力而产生应变,从而使预应力区域与非预应力区域 减小了构件高度,而且解决了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 结合处的混凝土产生裂缝。为避免上述现象产生, 下的裂缝及挠度控制难题。 在该结合处设置了后浇带。即在楼盖混凝土浇筑完 2预应力梁的设计方案 毕并达到预应力张拉要求之后,首先张拉区域内的 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再封闭后浇带,以防止张拉产 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筋采用(b 15.24 mm高 生裂缝。 强低松弛钢绞线,主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抗拉 预应力束张拉端节点的构造处理见图1。 收稿日期:2009—10—20 作者简介:俞洋(1977一),男,浙江杭州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36 浙 江建筑 2010年第27卷 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工期。项目部通过流水作业组织 此段后浇 统筹作业,先安排劳动力集中绑扎一条大梁的钢筋, 再进入预应力束的铺设,待验收无误之后再进行封 梁侧模的工序。从而错开普通钢筋绑扎与预应力束 铺设的时间,保证了总体施工进度。 @50 (3)由于本工程预应力梁中预应力束张拉为直 张拉灌浆结束后浇筑混凝土 线型张拉,在预应力束的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体 的平整度在5 mm之内,考虑到预应力束的自重较 图1张拉端构造详图 3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 安装梁底模 t 绑扎框架梁普通钢筋 ● 穿没波纹管 ● 安装端部配件 ● 预应力筋制作H 穿筋 ● 隐蔽工程验收 ● 浇筑混凝土t--4制作混凝土试块 ● 养护、拆测模 t 『 张拉机具标定H 张拉}・ 压混凝土试块 t 冲洗孔道 ● 灌浆机具准备H孔道灌浆 H制作水泥浆试块 ● 封端 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 4预应力束铺设过程中注意事项 4.1预应力筋的铺设及定位 由于跨度和荷载较大,梁内预应力筋的施工质 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及使用功能要求,应采 取必要措施以保证预应力筋的安放及定位。 (1)波纹管的连接用同一形式大一号的管,长 300 mm,每边旋入150 mm,对接后用胶带密封。波 纹管与固定端钢绞线连接用棉丝封堵,再用胶带密 封。整段波纹管在梁内应顺直,不得有明显弯折,水 平允许偏差5 mm。 (2)由于预应力施工中预应力束的铺设属主导 工序,需要单独占用一定施工时间,所以工序安排将 大,所以在波纹管底部标高位置加设 10@1 000的 u型定位钢筋作为支撑的骨架与箍筋点焊牢固。波 纹管通过铁丝与骨架绑扎牢固,这样就解决了预应 力束铺设完成后的整体平直度,避免了在后期的张 拉过程中由于局部的应力集中而造成梁体的开裂。 4.2 出气孔的设置 出气孔设置将会对后期的灌浆产生一定的影 响,考虑到在混凝土实际的施工过程可能会发生意 外情况,所以波纹管中间增设了一组出气孑L。为了 保证出气孔在后期的注浆过程的出气畅通,项目部 要求施工班组放弃在皮管里面放圆钢的施工方法, 直接改用西20的电线管,高出部分灌浆后割除。 5 混凝土工程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的浇捣质量将会对后期的张拉产生 影响。由于预应力梁在后期预应力束张拉时将会产 生很大的应力,所以混凝土的局部振捣不密实都可 能致使梁的局部开裂。项目部在混凝土浇捣前对施 工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要求班组集中现有 最好的施工技术人员(特别是振动棒手),从梁跨中 间向两端对称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捣的高度和 振动棒的震动范围(振动棒不得接触波纹管);严格 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坍落度,以防产生温度裂 缝和收缩裂缝。 (2)混凝土施工时正值炎热的夏天,项目部采 取了在梁上面一定的范围内砌砖块进行蓄水养护和 在养护期间不拆除梁侧模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的 时间为14 d。 (3)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后,及时拆 除预应力梁张拉端的侧模板,清理张拉端喇叭口和 预应力筋,安装锚具,为张拉工作做好准备。 6预应力筋张拉及数据分析 本工程张拉方式采取一端张拉、另一端锚具固 定的方式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以控制张拉 第3期 俞洋等: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37 力为主,同时用张拉伸长值作为校核依据,本工程考 虑超张拉后实际张拉力取为0.75倍钢绞线强度标 准值,即1 860 X 0.75=1 395 MPa。 6.1 张拉的施工工序 7 灌 浆 根据设计要求 预应力张拉后要进行波纹管的后 注浆,注浆压力值控制在0.5 MPa。为了确保灌浆的质 量,现场在注浆的施工过程中采取二次注浆的施工方案, 事先做好油泵压力标定及钢绞线弹性模量、强 度检验及理论伸长值计算。 (1)清理垫板及钢绞线表面的灰浆; (2)安装锚板,夹片; (3)千斤顶就位,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孔位与构 件端部工作锚的孔位排列要一致; (4)将工具锚夹片均匀打紧并外露一致; . (5)油泵供油给千斤顶张拉油缸,并随时检查 伸长值与计算值的偏差; (6)张拉到规定油压后,持荷复验伸长值,合格 后实施锚固; (7)千斤顶活塞回程; (8)拆除千斤顶; (9)切除多余的钢绞线。 同时为了确保张拉时的人身安全和张拉效果,项 目部在每一个张拉端均搭设了1 m X1 12q的操作平台。 6.2数据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当预应力梁混凝土达到100% 设计强度后即进行张拉,张拉控制应力 =0.75f= 1 395 MPa,张拉程序为0—10%一2O%一103%(锚 固)。张拉控制为双控,即以应力控制为主,用伸长 值进行校核,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率应 在一6%~6%之间。 、 由于考虑到预应力束长,影响预应力束张拉结果 的因素复杂多样。为了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数据,我 们选择其中一根梁进行试验,为以后的张拉提供参考 (持荷时间为2 arin 25 s),具体张拉数据见表2。 表2张拉数据表 从表2可以看出预应力束的张拉偏差值均在设 计允许误差的范围内,这说明张拉过程是成功的。 通过同样的方法对剩余的梁进行了张拉,经过数据 对比发现最大正误差值为5.4%、最大负误差值为 一4.3%,均在设计允许误差的范围内,本工程的预 应力张拉圆满成功。 有效地排除了管内的残余空气,确保了灌浆的密实度。 7.1 灌浆材料要求 (1)灌浆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 泥浆体28 d标准强度不低于30 MPa。 (2)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3 h 的泌水率控制在2%以内,流动度以16~20 S为宜, 并添加适量膨胀剂:但不得掺人含氯化物等对预应 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3)水泥浆自调制至灌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 超过30 min。 (4)灌浆不得使用压缩空气。 7.2灌浆工艺要求 (1)灌浆前切割外伸钢绞线,钢绞线露在锚具 外的长度控制在30~50 mm,然后用水泥浆密封所 有张拉端,以防浆体外溢,并将排气孔部位的波纹管 逐个打通,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 (2)灌浆前应进行机具准备和试车,孔道应湿 润、洁净。 (3)灌浆工作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 应排气通顺。 (4)灌浆孑L设在张拉端垫板上,水泥浆从一端 灌入,灌浆压力控制在0.5 MPa。孔道较长或灌浆 管较长时压力宜大些,反之可小些。 (5)灌浆进行到排气管冒出浓浆后,方可堵塞 此处的排气孔。 (6)灌浆过程中制作2组70.7 mm×70.7 mm X70.7 mm的立方体水泥净浆试块,标准养护28 d 后送交实验室检验试块强度,其强度不应小于30 MPa。 由于灌浆质量直接关系到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 土的粘结效果以及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施工过程中 项目部在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从而确保了本工程 的灌浆质量。 8 结 语 本工程通过预应力梁施工完毕后,各项技术指 标均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减小了梁的截面尺寸,为 今后我公司大空间、大跨度超限梁预应力技术的施 工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