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隧洞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洞岩性为石英片岩夹大理岩、大理岩夹石英片岩、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碎裂岩、断层角砾等。主洞需下穿两个浅埋段,洞室埋深最小20m,上部最大水头100m,该两段埋深小、水压大且施工突涌水、涌泥可能性很大,是工程监测的重点。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根据设计图纸,本隧道施工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口浅埋地段地表下沉观测、洞室周边位移变形监控量测以及日常观察与施工调查。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根据设计图纸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进监控量测,见表-1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一览表。

表-1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洞内外观测) 量测面距开挖面距离(m) 方法及工具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测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布置 0~18m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断面布置见图,V级围岩每15~20m一个,IV级围岩每20~40m一个,Ⅲ类围堰30~50m一个 断面布置见图,V级围岩每5~10m一个,IV级围岩每10~30m一个,Ⅲ类围堰30~50m一个 18~36m 36~90m >90m 1 每次开挖(爆破)后进行 2 水平收敛 各种类型收敛仪 1~2次/天 1次/天 1次/2天 1次/周 3 拱顶下沉量测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1~2次/天 1次/天 1次/2天 1次/周 监控量测方案

开挖面前后<80m 1次/周 4 地表下沉 水平仪、 水准尺 挂钩钢尺 洞口埋深小于17.5m时40m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7~11个测点 开挖面前>30m 开挖面前后<30m 开挖面前后<30m~80m 1次/2天 2次/1天 1次/2天 五、测量监控方案 1)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洞内外观测)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同时报设监理、计单位进行现场查勘,制定加固处理方案。

2) 拱项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加大量测频率。

收敛量测采用JSS30A型收敛计。可测量小于25mm的距离,测量精度为0.01mm。使用时先悬挂仪器、调整钢尺张拉力,至刻度标线重合时,即可读数。为减少测量时的视觉误差,读数三足取平均值。根据测量数值计算收敛值△L=L1-L2和收敛速度 V(t)=△L/△t。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测点布置见图。

2

监控量测方案

支洞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主洞III、IV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主洞V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3

隧洞中线水平相对净空测线隧洞中线隧洞中线水平相对净空测线 水平相对净空测线1水平相对净空测线2 监控量测方案

根据《铁路隧道检测量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情况,确定各级围岩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岩层变化处应调整或增设量测断面。

每次测量结果应记录,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收敛速度,具体测量结果记录表格见附件。

3)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

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地表下沉量测布置在隧道每端洞口,其测点的布置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量的测点在同一断面内。其量测频率原则上采用1~2次/日的频率。地表下沉量测点布置见附图铁厂沟隧道洞口及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方案。

六、 量测要求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各项观测。量测部位及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开挖后24h内或下一次开挖前测读初次读数;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距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现场测量的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仪器的现状进行选用,要求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便于分析和反馈。

七、量测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最终收敛值大于允许收敛值的80%且无明显减缓趋势,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当变化速率大于10~20mm/天时,需加强支护系统;当隧道水平位移收敛速度为0.1~0.2 mm/天,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为0.1mm/天时,可以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在膨胀性围岩和地应力大的围岩中初期支护变化时间长,必要时,可提前施作衬砌砼。

二次支护(混凝土)施作时间:本工程二次衬砌按承受部分围岩压力设计,应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的适当时间,施作过早可能使二次衬砌承受过大荷载。

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测点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应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续观察。

4

监控量测方案

未详事项,请参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中规定办理。 形成记录表为:

1、隧道开挖地质监测记录表 2、拱顶下沉测量计算表 3、拱顶下沉数据回归分析图

4、隧道拱顶及地表下沉位移测量记录表 5、隧道水平收敛量测记录表

6、周边(水平)收敛数据回归分析图 八、量测管理

成立专门的现场监控量测小组,由隧道项目负责人任组长,下辖测量队、隧道施工队等人员,负责测点埋设、日常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施工和设计。

现场监控量测小组人员: 组长:高岗涛

组员:###(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 (水平收敛、拱顶下沉) ### (地表下沉)

现场监控量测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现场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编制信息预报成果,由主管技术人员予以复核,并报设计、监理。为变更设计、修改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的变形情况,来正确指导施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经分析、整理的监控量测资料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