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四海
一.教育实践报告的特点
教育实践报告和调查报告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调查报告。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教育实践活动也包含调查的成分。教育实践报告具有实践性、真实性、针对性、验证性、理论性等特征。
1.实践性 2.真实性
真实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中所反映的全部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二是用事实说话,忠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用客观事实说明观点,讲清问题,不能有半点的浮夸和虚伪。
3.针对性
针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必须明确解决什么问题,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应交代清楚;二是要明确教育实践报告的读者对象,具有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针对性是教学实践报告的灵魂。
4.验证性
教育实践报告应注意验证教育理论的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又反过来修正教育理论,使之更科学,更有实践意义。
5.理论性
教育实践报告不能只是流水账,要通过对教育实践材料的分析,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形成新的教育理论,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践报告的种类
教育实践报告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
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而撰写的,要求在全面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剖析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取的各种材料,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撰写这种实践报告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教育实践的过程要作比较完整的报告;对教育实践中收集和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作比较详细的交代;要以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全部内容串连起来,但要注意不能太“杂”和太“散”,要突出教育实践报告的主题。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中某个具体的教育问题而撰写的。专题教育实践报告,研究和反映的内容单一,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
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的典型性、代表性比较强,撰写时,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据,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教育实践报告着重谈具体做法、成绩和效果,经验和体会,不十分强调教育实践过程的叙述。
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报告主要是找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引起社会或教育部门的重视,达到解决问题的
目的。这类教育实践报告在行文上应特别慎重,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不可抓住一端不及其余,下结论不要太武断,要用探究式的语气。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主要是为正确制定教育政策和正确执行教育政策服务的。撰写时,不仅要叙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的各种典型材料,包括数据、百分比等,而且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阐释利弊,权衡得失,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和调整教育和教学政策和规范提供依据。
三.教育实践报告的一般写法
教育实践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写法是由标题、署名和正文几个部分构成的。
1. 标题
标题就是题目。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设想对象或主要问题作标题。二是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三是用提问作标题。例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某某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报告》、《怎样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在某某小学参加教育实践的体会》等。
2.署名
在标题下署上教育实践报告撰写人的姓名。 2. 正文
正文通常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又称前言、导语等,主要用以概述情况,例如对教育实践的单位、对象、目的、方式、内容等作扼要介绍,使读者对教学实践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开头部分虽然在整个教育实践报告中所占分量不大,但位置很重要,它对整篇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开头要写得简明扼要,紧扣主题,既要突出中心,又要考虑适合正文的需要,为展开正文而提供基础和方便。
教育实践报告的开头,一般有如下几种写法:(1)目的直述法,即在开头部分着重说明此次教育实践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3)结论先行法,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结论写在开头处,令人一目了然。(4)提问设悬法。这种写法,一开头就提出问题,给人设下悬念,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教育实践活动结果的部分,是教育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写得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实践报告质量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
教育实践报告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和逻辑顺序来安排材料,确定叙述的次序。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说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便于读者了解问题的全过程。
二是横式结构,即把设想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照其性质或类别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别叙述,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说明主题。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问题展得开,论述较集中,条理性清楚,观点较突出。
三是纵横交错式结构,即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结合使用,又叫混合式结构。这种结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纵为主,纵中有横;二是以横为主,横中有纵。纵横交错结构的优点是,既有利于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又有利于按问题的性质、类别展开深入的论述。为使
主体部分的层次更加清楚,在分部分写作时,常常要在每一部分之前加上序号和小标题。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的写法有很多种:一是概括式写法,即概括地总述实践报告的内容,说明实践报告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强实践报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总结式写法,即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总结出工作的经验,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建议式写法,即根据教学实践实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指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四是展望式写法,即由此及彼,扩展开去,指出报告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要注意的问题
1.扎扎实实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占有材料。
不作深入的教育实践,不掌握第一手材料,即使写作能力再强,也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实践报告。因此,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是写好报告的前提和基础。
2.认真地分析和整理材料,恰当地使用材料。 3.要讲究结构形式,恰当使用文字语言。
教育实践报告的结构要严谨,文章的结构要有利于提高文章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教育实践报告的语言要准确、简练、朴实、生动。准确是指概念要明确,陈述事件真实可靠,引用数字或语句正确无误,评价问题把握分寸。简练是指行文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对教育实践中经历的事件的叙述,不作过多描述;对观点的阐释,不作烦琐的论证。朴实是指行文通俗易懂,要用朴素、明白、平易近人的文字语言,不宜采用冷
僻术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应以叙述和议论为主,不要随意使用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比喻,也不要用抒情和渲染的描写。 五、教育实践报告的格式 见下页:
教育实践报告标题(小2号楷体) 署名(小4号楷体)
教育实践报告正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前言(序言)部分 基本情况叙述部分 收获与体会部分 问题与建议部分 完成报告日期
范例: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方法例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