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是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与老舍先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最佳途径。因此,《猫》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感悟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并从课文的学习中学会作者这种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从而在习作中能学以致用。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多种情境,带领学生经历多种体验,从而读出真情,悟出真谛,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阅读老舍的生平简介、文学成就以及主要作品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有关猫的资料,作者老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谁?
1.播放课件。(猫活动的可爱画面)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刚才所看的课件,谈谈对猫的感受。 3.学生浏览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写了对猫的哪些方面的感受。 4.学生再读全文,联系上下文画出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师生互动交流中提取关键信息,提炼“古怪”“可爱”的重点内容,也是一种学法指导。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
1.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要求:圈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文章理解不懂的词语。
3.同桌交流。 4.检查词语: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枝折花落 遭了殃 丰富多腔 蹭 责打 5.学习生字。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重点注意“职、痒、凭、辟”,注意多音字“折”。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字词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自主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佳的途径。通过初读课文,对文章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中写的?
2.小组内自学。 3.汇报交流。
第1~3自然段写猫的古怪性格,第4自然段写猫刚满月时的淘气。 4.交流总结: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1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2自然段:写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 第3自然段:写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4自然段:写猫刚满月时的淘气。
设计意图: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后,大致能感受到这只猫性格的特点。更能使学生顺理成章地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为下一步精读课文作了铺垫。
四、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真是古怪至极,但我们又分明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并不古怪的东西在涌动,那就是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刚满月时更可爱,下节课我们接着读。 2.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搜集有关写猫的文章诵读并摘抄。
设计意图:简洁的语言能成功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节课作了完美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课文,听写练习 1.谈谈感受,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出示画面,学生根据画面写出文中的词语。如,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学生可推断写出“屏息凝视”或“尽职”等,只要词语和画面内容切合就可以。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得到了反馈;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的学习资源得到了共享;在交流中,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根据画面写出文中词语,图文的有机结合,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益处。 二、品味赏读,理解“古怪”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认为猫古怪的地方。 2.全班交流,提炼要点。
3.先自由品读第1自然段表现猫“古怪”的句子,注意自己在品读时的感受。 4.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体会“古怪”。 (1)体会猫的乖。
①学生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 教师播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
②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③“乖”本来是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体会猫的贪玩。
①从哪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儿呢?
学生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教师播放课件。(猫玩耍的样子)
②“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 ③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呼唤它呢? (3)体会猫的尽职。
①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
学生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 教师播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 ②品味“屏息凝视”。
a.结合插图先说说什么叫“屏息凝视”。 b.辨析:“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 c.指导朗读: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表现?(生练读)
d.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同学们让我们找准目标,屏息凝视体验10秒钟。 e.交流感受。(生再读品味)
f.体会“一连”“非„„不可”:同学们,“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按三个钟头来计算吧,三个钟头是多少分钟?(180分钟)又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钟的多少倍?(1080倍)而我们刚才才体验了10秒钟啊!(生激情诵读)
③齐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出猫的尽职。
5.整体回顾第1自然段,体会猫确实古怪,但又着实可爱。 6.赏读第2、3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从哪些地方也能看出猫的古怪?
①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a.理解“蹭”。什么是“蹭”呢?做个动作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呢?此时的猫在作者的眼里像什么呢?
b.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呢? ②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a.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
b.作者把猫的脏脚印说成是清香秀丽的梅花,从中能看出什么呢? c.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吧!
③课件出示:“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a.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说什么?
b.本是平常的叫声,可在作者的耳朵里却是这样的丰富多腔,从中你感觉到什么呢?
c.带着这种情感读这一句吧。
④课件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哪些词句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重点词句: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7.总体赏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儿童是靠形象来思维的。此处创设情境,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达到品味语言的目的,进一步深化对主题“人爱猫、猫爱人”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任凭„„也„„”这一句的丰
富内涵以及老舍先生用词的凝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重点学习,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三、自悟为主诵读,体会“可爱”
1.认真诵读第4自然段,画出小猫的淘气可爱之处,同桌互相交流感受。 2.小猫可爱,大家学习这么认真更可爱。第4自然段和课后阅读链接里的两段话都不难懂,请任选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3.愿意画的可以画;愿意读的可以三三两两聚到一起读;愿意复述内容向别人介绍淘气小猫的可以改动课文内容,做到创造性阅读。 4.各小组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应留有时间让大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四、明确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1.以第1自然段为例,领悟“总—分”的构段方式。
2.领悟用“中心句”“总起句”概括主要内容、段意的方法。
3.引导提问:学习作者描写这只猫的方法,并思考它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爱动物、善观察、勤动笔等即可。) 4.送给同学们几句话:
让我们细观察吧,事物会因你的观察生动无比; 让我们勤动笔吧,习作会因你的勤奋充满灵气; 让我们爱动物吧,世界会因你的爱心融在一起; 让我们爱生活吧,生活会因你的努力充实绚丽!
5.思考出智慧。谁能只做小小的改动,就把这四句话变成自己的?(只需把句中的“你”改成“我”即可。) 6.师生共同诵读。
设计意图: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做一个细观察、勤动笔、爱动物、爱生活的人。
五、激发观察兴趣,课外延伸
1.说说自己养的或观察过的小动物。 2.交流资料中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3.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延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创造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引导大家悟出名家写得准确生动是长期观察的结果。悟出不断地“观察——发现”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希望这一课上下来理想的境界是:书声琅琅,情意浓浓,笑声阵阵。虽然事实与理想有些差距,但还是有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1.读书的质量比较高。无论是对于“乖”“屏息凝视”等词语的理解,还是对“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等句子的理解,都能体现学生自主读书、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过程。 2.创设的情境促进学生充分地进行阅读体验。为理解“屏息凝视”而创设的“体验10秒钟”的环节;为理解猫叫声的“丰富多腔”而创设的“情境引读”的环节,都能看出学生被深深吸引着,难点的理解也因创设的情境而变得相对容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