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我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我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 劲 李 洁 陈立鹏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23期

摘 要:我国政府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存在问题是:考察干部考察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政策环境对选拔任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27- 前言

我国政府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上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现行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显得捉襟见肘,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亟须克服自身弊端,向“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选拔任用模式迈进,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 一、 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模式的几种模式 (一)委任制

委任制,就是指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一种制度。实行委任制,一方面权力集中,有利于贯彻领导意志保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性率;另一方面,委任制的考察方式一般都采取组织考察组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考察结果取决于考察主体的素质、能力和品德,因而委任制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具有很大的或然性,在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风气,或者滋生任人唯亲、唯派、唯利等腐败现象。 (二)聘任制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职位要求,采用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发放聘书的办法,聘用某些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的制度。另外,也有助于增强干部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缺点在于仍未改变由上级聘任的唯上途径,且缺乏稳定性,如果监督不力,容易导致短期行为,造成部门利益的损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考任制

考任制,原指国家党政机关录用干部时,必须经过法定的统一考试,然后在合格者中择优录用的制度。优点:拓宽了选人视野,打破了论资排辈,有助于选拔精英分子;引入了干部竞争机制,打破传统选人方式的不透明性、不公开性的弊端,保持了干部队伍活力,扩大了民主,有助于遏制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从公务员法律法规来看,符合“凡进必考”的原则,即取得公务员身份必须经过考试环节。 (四) 选任制

选任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者社会区域内部,按照有关法律、章程的规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领导人员的一种制度。优点:扩大了选拔任用制度的民主性,把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建立更加广泛的选举人上,使得被选进人必须对选举人负责,增强了责任感,有利于树立“公仆”意识,也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缺点:一些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民意失真”的现象,一是有关操作性的规定不能真正体现选举制的本意,特别是没有实行真正的差额选举;二是在实行过程中走样,违背选举原则,特别是选举人无法表达真实的选择意愿。 二、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对于基层干部的考察评价与考察对象现实表现存在差距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是缺乏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在干部考察中,仍是以传统的干部考察为主,即定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是比较笼统的对被考察者做一个大致的印象标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缺乏具体内容的考察评估标准和量化的考察依据。二是考察主体的素质和专业性不强。三是干部考察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政策环境对选拔任用的影响

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除了受到制度设计上的制约外,还受它所处的政策环境影响,并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了干部的提拔。这些因素包括:(1)干部年轻化问题。当前许多地方都存在按照年龄定职位的现象,这是对干部“年轻化”的误解,干部“年轻化”不代表干部“低龄化”,年轻既有生理的因素,也包括心理上的,从年龄结构来说“老、中、青”都占一定比例的结构更加合理,而不是刻意强调“年轻化”。(2)关系对干部选任的影响。“关系”并不是构成干部选拔的一个标准,但“关系”在干部选拔任用及晋升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这个“潜规则”引发了培植嫡系,裙带关系,权钱交易等一系列腐败现象,结成了一张覆盖整个社会的庸俗关系网。(3)“政绩”标准对选任的影响。以“政绩突出”作为选任的标准无疑有其合理性,但部分干部为了在“政绩突出”的评价中得高分,急功近利,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导致 “经济发展,环保欠债”,或者造就了大量的政绩工程,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歪风。 四、解决我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加强考察机制

考察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由德、能、勤、绩、廉等要素构成,以政绩为核心的干部考察评价体系。一是量化政绩指标,充分反映部门工作实绩的关键指标、能够反映班子整体素质和状态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干部个人角色定位和作用的差异性指标,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考评主体要坚持“三位一体”。 使考察范围向纵向管理部门、横向联系单位及服务对象群体延伸,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从而构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评估,运用民意调查、媒体评价、住户调查等方式,考核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建立专业考察队伍。 (二)完善监督制度

一是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开通监督电话、监督信箱,接受广大干部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增加考核透明度,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二是健全考用结合制度。考核结果的运用是整个实绩考核的最终环节,考核结果兑现必须敢于动真。三是科学地设置监督机构。 (三)构建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积极构建“公开透明、社会参与、平等竞争、科学决策” 选拔任用干部的政策环境,一是对学历、年龄、行政级别、任职年限等提出过高要求,会把一大批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应以适岗能力为标准,尽可能地降低限制条件,力争让每一位优秀人才都能脱颖而出。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保持人员合理流动,并完善退休、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探索了一些较好的操作方式,对于完善当前我国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步解决我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中制度设计不足,考察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选拔过程中的透明性和竞争性不高,以及民主氛围不强等问题,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社会参与、平等竞争、科学决策” 选拔任用干部的政策环境,最终实现选人用人的公平和公正。

参考文献:

[1]李烈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