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l建筑论坛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I ARCHITECTURAL FORUM 以两座寺庙为例浅谈历史环境下的重建与新建 Two Temple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construction and New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赵慧一Zhao Hu 不完全适合中国遗产的实际。”我们的现实情况往往 像前文提到的案例一样,木构的历史建筑在不幸遭 【摘要】本文以南京灵谷寺和栖霞寺两个实例为出发点,通 过分析两者在其各自历史环境下进行重建以及新建建筑的 不过这样细节也多少传递出该建筑建造年代信息。 (3)石栏杆:栏杆从石头的材质看,应该加建 差异,进而探讨目前在中国类似具体环境下的重建与新建 不久,但处理得粗糙与随意:栏杆横向与斜向的寻 问题。 杖在相交的柱子上没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两个柱头 更是高低不一。有趣的是,处于相交柱上的柱头采 【关键词】历史环境重建新建 用了南京特色的南朝石刻辟邪,这似乎是设计者的 自我想象,来表达他认为的某种“南京当地特色”。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take the Lingu and Qixia 2.案例2一一灵谷寺 Temples in Nanjing as a starting point,and analysis the difere- 坐落于紫金山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514年), nccs ofreconstruction and new construction in their respecitve 原址在紫金山西侧,明朝时为了修建明孝陵而迁于 historyical contexts to explore hte problems similar to the spe- 现址,明宣德年间、清咸丰年间先后两次被毁,清 ciitc environment in China. 同治年问重修,规模远不如前,仅有明朝龙五殿的 部分建筑。近年,寺内又新建了玄奘法师纪念堂, IKeywordsl historical environmental,reconstmction,new co— 供奉三藏法师玄奘的舍利塔。 nstruction 相比清朝中规中矩的重修部分,近年新建的玄 奘法师纪念堂引起笔者极大的兴趣与思考。院落中 引言 的纪念堂:屋顶舒展,出挑深远,斗拱硕大,直楞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传播和发展, 窗,加上明快简洁的色调,庄重而大方。显然,这 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佛教,而寺庙也成为中国 是一座仿唐的建筑,除去历史的痕迹,整体效果类 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古建筑采用木 似南禅寺,一个三开间的小而精致的建筑,而斗拱 质结构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现今保存完好的寺庙 的做法则来自佛光寺(仅少了一跳)。 不多,更多的寺庙是在文献记载下进行的完全重建 对于这样的一座新建建筑,笔者最大的疑惑在 或者在有部分遗存的环境下进行的新建。其实重建 于为何采取了完全仿唐的风格?倘若是因为纪念玄 抑是一种新建,对于历史环境下的新建建筑究竟是 奘所以选择了唐朝建筑的风格,那么从历史上讲, 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现代人的眼光与需求呢? 唐朝的灵谷寺尚在紫金山的东侧,而玄奘的头骨也 南京的灵谷寺和栖霞寺,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刹, 只是南京博物院赠与辗转而来,有什么充分的理由 但也都曾遭遇兵火之灾,几乎毁于一旦,后经修整, 在明朝后才搬迁于此的寺庙里新建一个完全唐风的 虽规模远不如前,但影响力尚在。笔者通过对二者 建筑?灵谷寺的这个玄奘纪念堂到底是想彰显其历 的实地考察,试图通过分析其历史环境下新建建筑 史的深厚还是混淆其原本深厚的历史(迁移这一重 的差异,来探讨目前中国在类似具体环境下的重建 要事件)? 与新建问题。 3.案例比较 一、实例分析 对于两个案例比较分析来看,对于历史价值方 t.案例1一一栖霞寺 面,尽管很有可能不是设计者有意而为之,但两座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毁于太 寺庙的新建确实形成了一对有趣的矛盾。 平天国和清军战火,1919年重修,并且在1979年 栖霞寺的仿古新建与传统建筑比起来显得拙劣 修复一新。其在唐代为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可谓历 不堪,但无论是钢筋混凝土的外露、玻璃等材质的 史底蕴深厚。该寺新建的建筑也以仿古为标准,试 应用还是栏杆等做法却恰恰暴露了其新建的事实, 图营造传统感。笔者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几处疑惑。 似乎有些“假得太假”;相对应的是,灵谷寺的仿古 (1)钟鼓楼:钟鼓楼在寺庙整体中的位置非常 新建没有过多考虑寺庙历史,只是基于现有唐风建 别扭,处于栖霞寺山门300m之外 传统的钟鼓楼在 筑的努力模仿,无论在结构还是做法上,都中规中 寺庙中为僧人服务,所以一般都处于寺庙的山门与 矩,可以说“以假乱真”。但这样做显然是对寺庙历 大雄宝殿之问,空间上来讲也有利于烘托大雄宝殿 史的一种含糊不清。 的气势。而现存的钟鼓楼是一次失败的加建,与整 三、关于历史环境下重建或新建的思考 体的寺庙没有发生应有的呼应关系。此外在钟鼓楼 历史建筑往往离不开“原真性”,但笔者以为, 的平座位置,钢筋混凝土的梁板出挑格外醒目,与 “原真性”更多得是一种修复的概念,并且“现在 整体想要营造的传统感相互矛盾。 实行的联合国遗产公约所认定的原真性等评价标准 (2)大雄宝殿:大殿五开间,采用重檐歇山的 主要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我国为签约国, 形式,但在重檐斗拱的位置,被一条连续的木格玻 贯彻其保护精神和原则对于保护我国的遗产无疑是 璃窗取代,建筑整体的传统效果显然因此大打折扣。 必须的,但基于石构建筑遗存基础上的评价体系并 215 遇劫难后荡然无存,倘若刻板得按照“原真性”的 原则,类似这样历史环境下的寺庙在原址上不应再 复原任何建筑,更不能新建任何臆加的建筑。 曾经在19世纪大肆抨击对历史建筑进行复原 的约翰・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写道:“只 有工人的手和眼才能赋予的那种精神,永远也不会 召回。在另一个时间,也许会赋予另一种精神,那 是就成了一幢新建筑;然而其它的手和思想是无法 召唤和控制己逝的工人的精神的”。 诚然,我们对待这样的重建,应该及其谨慎, 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 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 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征得国务院 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批准”。国家对文物古迹的重建有着严格的规 定,只有在特殊情况,有充足的理由才可以重建。 但是,中国目前的现状却是对类似的寺庙进行 大量的重建,显然,这种重建不可能获得承载于原 有建筑中的历史原真性,但是为了某种宗教、旅游、 景观或艺术价值,这样的重建变得随处可见,前文 所提到的栖霞寺和灵谷寺的案例即使如此。所以笔 者以为,仅靠所谓的“原真性”去杜绝类似的重建 并不现实,反倒是倘若真打算重建或新建,如何减 少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采用怎样的模式才是更 为实际的问题。究竟是栖霞寺的“假的太假”还是 灵谷寺的“以假乱真”?抑或还有许多更为合理的 方式?这都是我们应该更值得反思的问题。 四、思考与结论 面对国内这种重建的粗放式解决方式,笔者认 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造的逻辑必须体现,这 种建造不仅是现代材料的建造,也包括我们必须加 深对传统知识、材料、技艺的了解,同时,也要与 时俱进,借鉴欧洲等国,对保护的理念进行更新, 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肯定会走向一种理性和多元的 探索,面对实际的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才是经 得起历史考验的。 参考文献 [i]喻学才.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统的研究[J]华中 建筑,2008(02). [2]约翰・拉斯金著,刘荣跃主编,张磷译.建筑的七 盏明灯E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lO月 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 会议通过,2002年12月3日颁布).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