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卷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揩桌子(kāi) 仰之弥高(mí) 忧心忡忡(chōnɡ) ....B. 狂澜(nán) 嗥鸣(háo) 诲人不倦(huì) 悲天悯人(mǐnɡ) ....C. 污秽(huì) 燕山(yàn) 忍俊不禁(jīn) 血气方刚(xiě) ....D. 震悚(sǒnɡ) 愧怍(zuò) 海市蜃楼(shèn) 如释重负(sì)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项“澜”读n”,“悯”读“mǐn”;C项“燕”应读“yān”,“血”应读“xuè”;D项“释”应读“shì”。 “lá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奠基 绞肉 字帖 群蚁排衙 B. 镐头 云鬓 响午 大庭广众 C. 商酌 修葺 鸿儒 风餐露宿 D. 孱头 猥琐 鲁莽 心有灵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响”应为“晌”。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考场上静悄悄的,一片小心翼翼的景象,大家都埋头努力解答着试题。 ....B.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C.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D. 做完这份工作,他精疲力竭地躺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用于此处不合语境。B项“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C项“息息相通”形容彼此的关
系非常密切。D项“精疲力竭”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留点时间来“浪费”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甲)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①,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②跳出漂亮的弧线。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乙)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
留点时间来“浪费”。④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1)第①处标点有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动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位置不当,应放在_______(甲、乙)处。
【答案】 (1). (1)句号(。) (2). (2)划 (3). (3)“因为打篮球,所以我身心愉悦。”或“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 (4). (4)乙
【解析】(1)试题分析:“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本身就是依据为完整的句子。后面是在具体解释。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篮球的入篮筐的过程是一个完美的抛物线,所以应该用“划”字更合适。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本句的病因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要么去掉“因为”。要么把关联词语补充完整。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即可。多读几遍,在语感强烈的时候,在哪里顺口,那里就是合适的
地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______________。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回篱墙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
④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长篇传记《三位大师》等。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答案】D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D错,《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 7.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汉子”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词,有敢说敢闯,不让须眉之意。《木兰诗》中的木兰就是一个“女汉子”,诗中形容她和战友们英勇作战,九死一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杨花榆荚无才思 (2). (2)深林人不知 (3).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5). (4)将军百战死 (6). 壮士十年归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榆”“荚”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8. 名著阅读。
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以上选文出自__________(作家)的小说,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人名)。 【答案】 (1). 老舍 (2). 祥子
.................. 9. 综合性学习。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近日,网友@作家文道总结了一系列“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引发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
(1)对于这些“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请你根据李强的观点提出反驳的意见。
李强:我认为中华礼仪用语不必拘泥,因为这些词汇夹杂着腐朽和虚伪,有些词语已经不适合在现代生活中使用,应该将其淘汰。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强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如果你是小李,你将如何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示例:我认为这些中华礼仪用语需要学习继承。“中华礼仪用语”不仅仅是说话用语的不同,更多的是教育我们待人接物需要有礼貌。虽然有些礼仪用语需要改造,但礼貌用语的习惯是不能被改变的。 (2). (2)示例:刘阿姨,对不起,我浇花不小心淋湿了您的被单,我替您洗洗好吗?
【解析】(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某种现象发表看法的能力。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从正确使用礼仪用语,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文明礼仪用语,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可从赞成和反对两个方面来回答。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表达能力。首先整体阅读文段之后,结合语境理解刘阿姨的话的意思(意思是李强浇花浇到了自己的被子上)。根据说话的对象使用称谓,表达自己的歉意。
阅读理解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 诗中所写到的季节有什么特征?
11. 发挥想象,把“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10. 梅子成熟,细雨绵绵,蛙鸣阵阵。
11. 示例:现在已经是半夜了,朋友怎么还不来呢?我可是与他约好的呀。诗人只得无聊地敲着 棋子,不料灯灰竟然被震荡,洒落在棋盘上。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前两句写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11.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做此类题要注意内容不能脱离诗词,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并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④懿:美好。 12.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见往事耳(了解) .
B.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 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 遂七年不返(才) .
13. 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段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他的学业。
C.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甲文段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答案】12. D 13. B 14. A
③
④
15. (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2)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解析】甲文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北朝 甲文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文译文: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
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12.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错误,遂:于是,就。
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
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正确,可根据句意断句,句意为: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
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不正确,孙权
的意思让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并没有想让他钻研经书。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辞:推辞。何异:有什么不同。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注释】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16. 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17. 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 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19. 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20.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答案】16. 普通平凡。
17. 坚持出黑板报,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风中拉好银幕。
18. 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19. 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深远影响像河水一般长流。
20. 天空中的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们彼此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以及结尾“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可知“李忠义是一个工人”,突出的是普通、平凡,据此解答即可。 17. 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
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18. 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这句话将李忠义花白的头发比作了成熟的随风飘洒的蒲公英,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表面上写白发,实际上,随风飘洒的是李忠义的精神,这种高尚的精神,将会飘洒在人们的心中,并生根发芽。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19.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语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把握。说李忠义“就是一座山、一条河”,我们可以抓住山和河的特点去分析。山是高大的,河是蜿蜒流动的,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这里是说李忠义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精神像水一样源远流长。
20.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标题的含义。我们要明确理解标题的含义,主要从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考虑。表面含义就是标题在文章中直接的反映,如结尾两段“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意思是,每个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在发光;深层含义主要从主旨的角度思考,挖掘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根据文章内容和最后两段的意思,可以明确深层含义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
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21. 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 22.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2)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23. 第③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24. 请简要指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21. 写蒲公英不择地势,【答案】历经磨难仍旺盛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写蒲公英为避开践踏和伤害,卧石而生,伏地而长,表现出隐忍和有度伸曲的生存智慧;通过与牡丹、桃花、海棠的美艳得宠相比,再现出朴实无华,甘于寂寞的品质。
22. (1)通过“洁白如雪”“轻盈如羽”“小伞”等比喻,从颜色、形态、形状等方面写出了蒲公英果实的特征,表现其富有诗意般的可爱。(2)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的自我束缚、胸襟狭窄的心态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23. ①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的内涵。②用以说明同种类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
24. 做人要像蒲公英一样,面对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平和而积极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 【解析】
21.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此处从生长环境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合理表述即可。
考点:筛选原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2.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写作
25. 题目:我的青春里有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我的青春里有太阳
明媚的阳光照在人生的路上,那最耀眼的地方便是青春。一路洒下如银铃般的歌声,此时我就是空中熠熠生辉的太阳。
我的青春里有太阳。正值年少,一切都像刚萌芽的样子,精力充沛。伸展伸展身体,活动活动,便会开始崭新的一天。青春,一寸光阴一寸金,此时的我们,就像太阳一样,在最宝贵的时节。让自己的青春充满阳光吧,青春易逝,不要去想生活中的零零碎碎,让阳光洗涤我们的心灵。
我的青春里有太阳。面对迷途的恐惧,要坚信风雨总会过去。远方的旅途在等着我们,不能在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看透那层层的乌云,云层之后的是我们如太阳般闪耀的梦想。风雨过后,万物吐出新绿;风雨过后,天空重新湛蓝。插上丰满的羽翼,抖下水珠,轻装前进。你的太阳始终在前方指引着你,照耀着你,梦想,定会实现!
我的青春里有太阳。上学放学时牵着你的温暖手掌,失落时的鼓励,骄傲时的指点,我们身边的太阳散发出暖人的光辉。但是,有时你可能感觉并非如此。它们会是指责你时的严师,犯错时臭着脸的父母,还有日复一日的作业,你自负时的冷水,还有如修剪小树般引你成长的创伤。不断被磨砺着,站在青春的殿堂;不断哭泣着,拖着一条黑黑的影子走在清冷的长廊。太阳有时很明显,让你感到甜甜的温暖;太阳有时很冷酷,激你再次爬起腾飞。擦亮双眼,它们就在你身旁。
活力四射的我,不断逐梦的我,感受温暖的我,交织成了青春的交响曲。我终会成为那明媚的太阳,因为我的青春里有阳光。把自己断送在青春的路上是可悲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到达梦的彼岸。
【解析】“我的青春里有 ”是半命题作文。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比如横线上可填“欢乐”“梦想”“收获”“勇气”“阅读”等。
点睛:本题属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给出横线处所缺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建议列出详细提纲,包
括开头、结尾、过渡、事件、点题、亮点等一一标出,搭好框架,扣紧主题。这篇作文题适合初中年级学生,贴近生活,学生都能有话说,但要写得精彩,同样需要扎实的功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