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径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径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径研究 沈晓渡高杨阎婧神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网络已经普遍渗透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组织构建上,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发 展做出改变,这已经是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心声。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067(2014)09—14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多方发展,互联网对于当代 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之一。信息时代的来临,使 得我们周边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学生正处于青 时效性强,便于及时更新。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可谓一秒万 里,令人咋舌。无论是高校心理工作者,还是大学生自己都可以在第一 时间了解到最新盼 理学资讯。无论是心理知识传播,还是汇总心理工 作资料汇总,网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方便获取,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随着网络的发展,搜索引擎技术日 趋完善,只需轻轻地敲击几下键盘,所需的资料的全部展现在面前。对 于一些对心理咨询较为回避的大学生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可以在网 络上提供相应的咨询,供学生线上自行学习,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根 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春晚期的阶段,其人格发展及个性特征还没有稳定下来。网络在给大学 生带来广阔视野的同时,也是一个新奇的万花筒,过早地接触到网络上 丰富的信息资源,很容易迷失自我,沉溺于无边无际的虚拟网络当中。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网络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 日益增多,诸如学生遭遇网络欺诈、患上网络成瘾、由于上网导致的厌 学、人际交往障碍等事件屡有发生,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 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已经成为时代为高校提出的一个新的难题。 一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在课堂上 可以灵活地展示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的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图、 文、声、影并茂,丰富了课堂表现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更有利于大 、网络环境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1.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2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时代新鲜事物的体验者和倡导者,无疑是最早接受网络 影响的群体。网络上的新鲜资讯和知识资源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 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不出门也可以将 自己展现给全世界,网络给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提供了一个十 分广阔、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处于J}生格 形成的不稳定期,内心充满了矛盾,渴望交往又不愿开放内心,容易轻 信又爱怀疑,对于这些心理特点,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点恰恰满足 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网 互联网技术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 来了新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环境良莠不齐,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 因其人格尚未稳定形成,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产生偏激 情绪,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障碍。 网络环境监管不力,易引发学生道德问题。虽然我国在不断加大网 络监察力度,但是色情、暴力、等负面内容依然在网络上较为易得, 大学生容易经受不住诱惑,一旦误人歧途,沉浸其中,则不堪设想。 网络环境资源丰富,教师能力弱化。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接触的信息往往相对闭塞,心理问题相对单纯。网络环境下, 各种资源丰富,学生可以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增加了自主权,教师的 能力逐渐弱化。 络的保护,他们可以更开放、更自由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自 主地回避现实交往中可能带来的挫折与伤害。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自由 的发泄自己得不良情绪,得到心灵的释放。 1.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之外,也有许多不良的影响。 由于网络世界的无边无际,过度精彩,使得很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大 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很多学生表示“一天不上网就觉得缺点什么”, 网络技术局限,信息易于泄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于学 生的心理隐私应遵循保密原则,但是互联网的应用往往在带来便利的同 更有甚者每天对着电脑超过8个小时,吃饭、洗衣服也要在电脑前。大 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心理问题,给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度依赖网络导致的学业障碍、人际交往障碍、 情绪控制障碍问题,时不时以个体咨询、突发危机的形式出现在高校心 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近年来,网络成瘾问题更是成为了心理学专业领 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可见网络双刃剑,他在带灵感和生机的同时,也扼 杀了很多年轻的灵魂。 时,也会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的漏洞导致信息的泄密。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给高 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在网络环境 下构建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 3.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因素 对象:近年来,由“补救性”向“发展性”转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对象始终是全体大学生。针对大部分的健康学生群体,以倡导积极生活、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主,针对小部分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2.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 资源丰富,提高工作效率。网络富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为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及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极 大地扩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行个体心理咨询或行为矫正。 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网络宣传,降低工作成本。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搭建,节省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需跟技术人员提出相 应的专业需求,即可搭建便捷、实用的网络平台。而且建成后,后期维 护简单,一次建设基本可以终身享用。 144 中国电子商务●2014・09 助人自助。在总目标下,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设立下级目标。针对少数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实施矫正性目标,助其克服心理和行为障碍, 增进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大多数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对其可能在 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的时机,实施适应性目标,主要培养其发 展性能力如适应能力、自我能力等;针对全体大学生,应实施发展 性目标,开发学生潜能,发挥优势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自 我心理教育能力。 制度建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常的工作制度中,应加强 对于网络环境的强调,如心理咨询师督导制度、咨询师工作守则、心理 咨询保密制度等都应在其中注明如何进行网络的利用及其注意事项。而 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隐私,充分调动 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2)互动性原则,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者在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不仅要提供各种心理 学信息资源,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求助做出及时 的反馈。 对于网络心理咨询、网络测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发布等主要由网 络为载体的工作方式,更应该建立单独的《网络心理咨询制度》、《网络 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类似制度。 资源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建设,应该本着 整合和优化的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通过一系列的软、硬 件配备,建设功能相对完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该网站应具备的 功能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心理健康课程课件、 专业心理测试、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等。网 络平台应该图文并茂,并配合以轻柔的音乐和轻松易懂的视频信息等。 途径:近年来,随着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的问题,各 高校也在各显其能,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1)开设网络心理健康 课程,网上选课、网上听课、在线答疑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 学习自主性。(2)开展网络心理测评,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开展新 四、结论 网络的普及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 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者们的一个重要考验。本研究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 式的探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工作途径,还恳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者们多批评指正,以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生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问卷调查更加便捷,人机交互的 方式也使得学生易于操作,只需在电脑上进行简单操作,即可获得完整 的数据。(3)拓展心理咨询网络化方向,网络也可应用在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中,可以运用邮箱、即时通信软件、论坛、心理咨询专门系统 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解答等。(5)设计网络心理 It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能的专题设计配套的训练方案,学 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0. 3.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 机构建设。高校的大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应充分考虑在网 络环境下的应用,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三级网络层层联动,在学校专门心 [2]段鑫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9. [4]林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湖南大学出版社, 2 008. 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项活动。基于网 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要加强嗣络的日常使用和维 护,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上接143页)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至 关重要。对于IT行业英语课程来说,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教学活动和 任务类型以及师生所扮演的角色,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 主要出发点。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理性客观处事能力,且不断渗透实用的计算 机、网络应用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对常见的技术问题、IT 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并在技术层面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 生具备职场环境下使用英语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IT方 面的工作及适应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语言基础。对学完该课程的学生而言, 他们应该具备职场环境下使用英语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这是评估该课 程大纲设计是否成功的极为重要的一方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多种练习和活动,把教学过程变 成一个交际过程。例如:在进行网络在线交流工具的学习时,可以运用 学校和学生现有的装备:无线WIFI、平板电脑、手机进等行课堂即时在 线交流。要求学生从MSN,Skype,QQ等在线交流工具的安装,到发起即 时对话,再到技术问题描述及解决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可以 举行英文的网络会议,针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用英语进行讨论等活动; 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Outlook Express和e—mail网络通讯工具进行有关技 四、结束语 本文以交际性教学大纲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的需求与语言能力、教 材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交际能力以及课程目标四个方面,对高职I,r 行业英语课程大纲设计做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有价 值的参考。同时该课程大纲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检验和完善。 术问题咨询、提供技术支持等英语写作练习。其它有关知识的教学可以 采用演示、实验、案例、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练习教学以及自主学习 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互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 参考文献 [1】王南.试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大纲【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2008(09), 性。通过真实环境的练习,教师适时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 语听说和读写水平,达到学习英语并用英语进行行业内交际的目的。 4.课程目标制定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 行)[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朱瑞娜、戴明元、邓冬至、张百千.对高职高专英语实用教学大 课程目标一般分为内容取向型目标和技巧取向型目标两种类型。能 否实现该大纲在设计之初所规定的预期目标决定了课程设计的成败。总 体而言,制定课程目标时,一要考虑该如何评估使用者关于目标语的需 求,二要考虑使用者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掌握相关的语言内容和语言技巧。 高职IT行业英语的主要目标是以岗位需求为导线,以行业涉及的典 型lT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为导向,通过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 交际技能的有效结合,通过大量真实和模拟技术场景下的操作和练习让 学生熟悉并掌握IT行业工作中所涉及的行业知识、英语知识及应用技能。 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 纲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 [4】兰兴武、向晓红.试析彝族文化旅游英语课程大纲的设计【J】. 科技信息,2O12(04). [5]卢涛.行业英语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一一以软件技术专业为 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1 3期. 作者简介 代小玲(197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 师,讲师,主要担任大学英语及IT行业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4・09 中国电子商务.一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