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寸代下半月-2006年10 ..__同 I 口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兰香杜翠梅 (1、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2、山东工商学院 社科部 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想上重视不够,方法上不恰当,体系上 不健全。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服务思想、诚信意识、艰苦 奋斗精神的教育,辅之以心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注重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对策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 去用已有的理论去解释现有的状况,比如“为什么在我们社会主 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丁作带来了新的 义国家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可贫富的差距却在日益扩大?社会主 挑战。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改革。 义优越,可为什么人人争着出国?党提倡勤俭节约,克己为公,为 人民服务,可为什么贪污腐败现象频频出现?”等等。因而很容易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对理论的不信任,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到厌烦。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教育体系不健全。导致教育力度不够。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判标准不够量化。导致思想上重视 目前总体来说,各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 程度不够。 “两课”教师和各院系的辅导员,没有形成全校范围内统一的教育 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从 体系。通常把“两课”教学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两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转轨的不完善,当前中学教育关注的仍然是 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并不多,相比较而言,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 高入学率,而高校教育关注的则是高就业率。这一量化的指标被 触则更多,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同时.学校是一个整体。 看作是评判学校的标准,为此,学校不得不更多的注重“知识”教 因此,单靠“两课”教师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应该形成一个完善 育,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就有些不够。与此同时,学生更看 的教育体系。学校上下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倡导者,不管是教 重的是“技能”,追求更多的是“实用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 师,行政人员,甚至学生团体都该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让学生体会 是“虚无缥缈”而处于被打人“冷宫”的状态。尽管党和政府十分注 到“时时有教育,处处是教育”,要让这种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 重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判标准不够量化,人们的 细无声”。 理解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也就有所淡化,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 也就不可能有恰当的措施。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2.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实效性不强。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 近几年来面临高校学生的道德问题: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 切实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 对策,必须做到“一个核心,两个坚持,三个注重”。 考试违纪作弊者数目增多,甚至违法犯罪者亦有之.各校都在不 (一)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引导“三观”教育。 断地加夫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主要体现在入学教育,就业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 教育,以及更多的是体现在“两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三观”教育中。但在教育方法上,却因循守旧,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 育转换的效果不明显,更多的还是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对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是非、善恶、美丑都提出了明 学生进行的是“教导”,而不是“引导”,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确的要求。它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集中反映 因此,效果很不显著。同时,单纯的理论教学与当今的实际情况相 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因而是新 脱节,一味的宣扬积极因素,尽量的回避负面效应,使得学生无法 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高校要以荣辱观为核 作者简介:赵兰香(1978一),女,辽宁省锦州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 想政治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积极开展“三观”教育。具体实施在以下几个方面: I.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统 一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的、不断克服 错误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意识越 强,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因此,除了有教师 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对于全体大学生,都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 的主导灌输教育,更应该依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在自我管 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 理、自我服务中受到教育,自觉增强主体意识。 (三)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校园文化 建设。 起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想和坚定信念。当前,已不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平与发展是时 代的主题,因此要教育大学生自觉地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集 体主义统一起来,爱国就是爱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祖国。将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 2、培养大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 一1、注重社会实践。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主要就是理论与 实践相脱节。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的, 要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的 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 体验,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前一段时间, 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 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青 年是祖国的未来,而大学生又是青年人中的先进分子,为此必须加强 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大力开展大学生“进社区”活动。 3.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然而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度出现了“道德滑坡”、 “诚信缺失”的状况,这在大学生身上也有明显地体现,考试作弊, 简历“灌水”,贷款不还等等。为此,必须以“荣辱观”为核心,以先 进的事迹引导教育大学生,加强他们的“诚信”观念。同时,为了很 好的执行此目的,应该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并作为毕业时 向用人单位推荐的一个依据。 4.重申“艰苦奋斗”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没有艰 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 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而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 作支撑的大学生,是难以挑起祖国的明天的。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 反复地强调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另一方面,让我们不得 不担忧的是,现在的孩子们攀比之风严重,把艰苦奋斗的思想抛之 脑后,连最贫穷的山村出来的孩子也逐渐丧失他原有的淳朴,不知 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为此,纠正学生的浮夸风,树立艰苦奋斗 的意识,大力倡导学生自力更生,这已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二)坚持心理教育,坚持自我教育。 1.坚持心理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 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学业、就业、情感等问题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 问题日益突出,校园极端事件大有增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 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 想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是思想教育,而后才是思想政治教育, 而心理是思想的先导,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大都源于心理问题。这 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大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开展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渗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 动,并利用网络开展“心理热线”活动;转变以往的“好学生”思想, 不光要“学习好、思想好、品德好”,还要“心理素质好”。 2.坚持自我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思 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 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 人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学生的工作,学生是学校教育的 主体,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 教师为主导”。首先要尊重学生,自觉地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主见、 我院曾经组织学生去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他们说平时总听“社 会主义优越性”、“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是没有什么实际的感受,这次真正地体会到了还是“社会主义 好”。因此,这次实践活动无疑为他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共产主 义教育”,而且是主动地接受教育。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但 目前在一些教育工作者中存在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学校就应 该更重视专业的教学,“两课”那东西不学也会,不就背背吗?也没 什么实际用处。试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如何能进行好教育呢? 我就亲自体会到,“三个代表”天天说,天天讲,但却有一些教育者 并不确切地知道究竟“三个代表”都“代表”什么。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不得不首先抓紧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唯有如此, 才能切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否则真的就只是“背背”而已了。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如果把师资队伍建设看作是学校的“硬环境”,那么校园文 化建设则是学校的“软环境”。环境的熏陶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 人。”可见环境对人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硬 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人手。在“软环境”方面,高校要通过宣传栏、 板报、校报等,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 园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 娱乐活动,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参考文献: ①曾晓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政工学 刊.2006年第1期. ②孙德占.《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革新策略》山西高 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 ③梁桂全,明日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思想道德建 设.2006年03月29日.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梁桂全). ④马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 3. ⑤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教 育探索2005年第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