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脉络。 【学习提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3、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随堂检测】
1、抄写下面的字,并组词。
蜻 蜓 陶 塘 衡 整 构 商 贞 掌 蚊 抚 2、造句:
商量 。 保持 。 七嘴八舌 。 3、抄写词语:
放飞 飞行 池塘 慈爱 抚摸 结构 构成 调整 入神 展开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 又细又长
4、课文先写了 ,又写了 ,最后写了 。
第 二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能读出正确的语气。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课堂预设: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能读出正确的语气。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有益动物。 【学习提纲】
1、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蜻蜓放了?他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认真读陶行知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你明白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
3、说说蜻蜓各部分的功能及特点。 【随堂检测】
1、填空,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1、他( )着她的头说:“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孩子们七嘴八舌地( )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3、他用( )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4、孩子们( )说:“放了他,让它回家去!” 2、朗读课文,回答:
陶行知为什么劝说翠贞他们放飞蜻蜓,他是为了保护蜻蜓,还是为了教育这些孩子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在劝阻别人捕捉益虫益鸟的时候,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3、你见过的蜻蜓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话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课后反思】
22 在金色的沙滩上
第 一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理解. 2、课文读通顺、流利。 3、明白课文写了什么。 【教学重点】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想:
课文中主要写的是谁?看图说话(在金色的沙滩上,画家遇到了一位拾贝壳的小姑娘。)
三、读这篇课文要带着什么问题呢
1.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
2.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四、带着问题再次读书分段
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认准以下这些词语的音(见板书。) 六、齐读课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词或句子。) 八、作业:读书,想一想,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理解. 2、课文读通顺、流利。
3、明白课文写了什么。 【学习提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3、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随堂检测】
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qún jiā jiāo 衣裙 画夹 礁石 qìn jiāo gē 沁出 焦急 搁在 sù kàn lòu 塑料 看着 漏出 2、填空练习。
(1)( )为( )看衣服。 (2)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 )。
(3)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 )。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 二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的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2、帮助学生通过自读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读懂课文,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城市淳朴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情,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叙述重点事情的重点词,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你到过海边吗?你喜欢海滩上那些奇形怪状、五光十色的贝壳吗?但是在海滩上还有比贝壳更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读全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生在金色的海滩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读一大段。 二、深入理解内容 【课堂预设】
(一)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主要内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 (二)当小姑娘捧着贝壳让画家看时,画家“笑了笑”,画家心里可能想什么?(画家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给她捡点漂亮的贝壳。)
(三)画家游向礁石,是给谁拾贝壳去了?小姑娘知道吗?她怎样做的?(画家是给小姑娘拾贝壳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给画家看着衣服。)
(四)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五)总结学法。(出示投影片。) 1.读文知内容。 2.抓重点词句。 3.分析与概括。
(六)用上述方法学习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讲什么?(主要讲小姑娘给画家看衣服的经过。)要抓的词语是“焦急”、“紧紧地”。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课文通过天热,时间长,老伯伯的劝说,体现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好品质。)小姑娘开始是焦急,当海水轻轻地漫上海滩时,她为什么要紧紧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两件事来。(分成两层。)画家捡
来的贝壳怎么样?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词语“灿烂夺目”什么意思?(她给画家看衣服,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画家感动之极,他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故意丢壳,回报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被小姑娘淳朴、诚实的行为所感动。) 三、总结全文说说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四、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一)文中有几个角色? (二)分角色朗读。 (三)读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浓,使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去领会那美好的心灵。 【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的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2、通过自读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读懂课文,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城市淳朴的美好品质。 【学习提纲】
1、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为什么不肯?
2、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随堂检测】
1、写近义词。
焦急( ) 惊讶( ) 沁出( ) 感动(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 ) (2)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 ) (3)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 ) 3、选词填空。
感动 感谢 感激
(1)听了小英雄赖宁的故事,同学们深受( )。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快地提高了。小明心中充满了对老师的( )之情。
(3)红领巾们把一位盲人叔叔送过了街,盲人叔叔连声说:“太( )了,太( )了!”
4、《在金色的沙滩上》文中小姑娘有什么品质 。 【课后反思】
23 和时间赛跑
第 一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难点能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二、交流预习情况。
1 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 2 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
3 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4 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 三、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
学生练习书写。 四、课后作业
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理解. 2、课文读通顺、流利。 3、明白课文写了什么。 【学习提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3、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随堂检测】
一、拼一拼,写一写。
jiāng lái yōu shāng rìyuè rú suō suī rán ( ) ( ) ( ) ( ) ( ) kuáng bēn shǔ jià shòu yì wú qióng zī wèi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著( ) 赛( ) 蔚( ) 迷( ) 暑( ) 寒( ) 慰( ) 谜( ) 三、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 衣→( )→( ) 耳→( )→( ) 穴→( )→( ) 竹→( )→( ) 足→( )→( ) 四、填关联词语。
1.( )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2.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五、填一填,读一读。
1.少壮不努力, ( )。 2.花有重日开, ( )。 3.一日之际在于晨,( )。 4.黑发不知勤学早,( )。
第 二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可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全课文,和同学讨论没读懂的问题,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主动思考和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1 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
2 师生读课文,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
3 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 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课堂预设】
5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
6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 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
8 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 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 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会笑我唠叨。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
11 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2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小练笔
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 【学案】 【学习目标】
1、辅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可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全课文,和同学讨论没读懂的问题,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主动思考和自觉积
累语言的习惯。 【学习提纲】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听了爸爸关于“永远不会回来了”的回答后,“我”知道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随堂检测】
1、填一填。
对于医生来说,时间就是( )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就是( 〉 对于工人来说,时间就是( )
对于赛场上的运动员来说,时间就是( 〉 2、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了本课我最大的感受是 。 【课后反思】
24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第 一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要求:全班同学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帮助解决。个人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要求:读书上有关语句后,再谈自己的理解。] (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
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他坚持不懈,不断开拓;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等。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师应加以肯定。)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六)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学习提纲】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习生字,全班质疑。 3、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随堂检测】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奇特—— 疑惑—— 稳定—— 眩目—— 充满—— 领域——
2、填空,再读一读,仔细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1、小男孩儿仰起头,脸上( )满了疑惑。 2、他发明的饮料( )谁也不敢喝。
3、阿兰是个特别的学生,他的思维经常是( )的。 4、正是带着这种充满( )的思维,阿兰成年后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在计算机理论领域里( ),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 )为“计算机之父”。
3、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说说“计算机之父”这个称呼的意思。课文先后讲了阿兰•图灵的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许多人眼里,小阿兰有些‘怪’。”这句话中的“怪”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六
第 一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成语,读准字音;把字写好,熟练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格言,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知道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时代天才的原因,并学习他从小树立坚定决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文中的成语。
2、认真读课本中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个成语的意思。 4、指名进行成语的朗读,注意每个字的发音。 5、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6、小组讨论各个成语的意思。
7(1)板书“临、坚、紧、帅、师、归” (2)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组词。 (3)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4)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5)学生做书面组词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
1、出示文中珍惜时间的格言。 2、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3、小组内交流对这些珍惜时间的格言的理解。 4、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时间的格言。 5、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 三、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大器只材》,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5、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
2、学习“积少成多”。 3、学习“阅读平台”。 【学习提纲】
1、学习“汉字真有趣”,会读成语,会写“临”和“帅”的第二笔,并知道他们的区别。
2、学习“积少成多”积累和时间关名言。 3、学习“阅读平台”。 【随堂检测】
1、我会拼,我会写。(10分)
xí guan píng héng xiàn mù lǒu zhù ān wèi ( ) ( ) ( ) ( ) ( ) 2、照样子我会做。(18分)
晴(晴天) 挺( ) 搂( ) 堆( ) 蜻(蜻蜓) ( ) ( ) ( ) 急(急忙) ( ) ( ) ( ) 稳(平稳) ( ) ( ) ( ) 3、我会补充词语。(9分)
一( )无( ) ( )不自( ) 山( )水( ) 风( )雨( ) ( )高( )爽 ( )思广( ) 同( )协( ) 聚( )会( ) ( )嘴( )舌 4、我会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0分) (1)陶行知同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2)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5、我会补充格言。(10分)
(1)抛弃 的人, 也抛弃他。(英国 莎士比亚)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 。(英国 达尔文)
(3)世界上最 而又最 ,最 而又最 ,最 而又最 ,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让人后悔的就是 。(苏联 高尔基)
6、我能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使句子更具体。(8分)
(1)在( )的海滩上,有个( )的小姑娘在拾贝壳。 (2)( )的贝壳从塑料口袋里露出来,( )地落在海滩上。
7、照样子改写句子。(8分) 例1: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我发了这份电子邮件。 。 例2:宝塔山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在夜色中,宝塔山显得更加雄伟。
荷花在夏天开放了。 。
第 二 课 时 ( 月 日)
年级 三 设计者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目标】
通过“有趣的发现”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 二、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在小组内归纳,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小组进行评价。
三、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 四、总结
五、写一写你的新发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