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
摘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新兴的占据重要地位的经济形态,并且其地位还在日益提升中,逐渐趋于主导。数字经济现已紧密地融入我国的各行各业、各家各户中,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大数据、云处理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推动了传统工业的革新与实体经济的繁荣。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刷新,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数字经济 大数据 经济形态 发展政策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信息为生产要素,采用现代化数字设备为载体,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推动技术发展、产业优化、促进产能合理分配,从而实现更高经济效益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自诞生至今也就短短几十年时间,而在各国的发展中却呈现出天差地别的不同。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
数字经济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数字经济这样一种新经济形态应运而生。其概念是由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塔浦斯科特首次提出的,塔浦斯科特在其撰写的《数字经济》中详细地论述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形态的多方面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国家,率先发起了数字革命,迈入了数字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随后,一些欧洲地区的发达国家也加入了数字革命的行列中,为国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成效。
现如今,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据统计,近年来,世界上有多个国家的数字经济的总规模已经超过30.2万亿美元,占到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40.3%之多,在美、英、德三国,其数字经济在各国的国内生产
总值中的占比更是高于60.0%,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完成了经济形态的转变,成为其国民经济中的主体部分。在各国间,数字经济呈现高低不同的两极化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增大,逐渐形成数字鸿沟,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体量是发展中国家的2.9倍,2019年以来,中国和美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数字经济活动的中心,中美两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与世界上其他众多国家有着显著差距,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加大中。
中国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首个国家级数据中心于2015年在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贵州建立完成并投入使用,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不仅极大地带动了贵州的经济全方位发展,这更是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苹果等一大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也紧跟步伐来这里安营扎寨。腾讯公司就在贵州先后设立了数十台重要的服务器和数据储存设备,华为公司也陆陆续续地将其科技发展的重心和大量公司数据转移到贵州,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抢占先机。2021年以来,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将数字经济明确认定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2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9.6%,位居世界第一。
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
大量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由于积极地投身数字革命的行列,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红利。而对于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把握机会,后发制人,实现弯道超车是重中之重。
数字经济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有着显著优势,首先,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发达国家已探索出的前进路线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为自身的产业发展提供现实参照。其次,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有着更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在蓄势待发、等待机会。再其次,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仍处于不断高速上升的阶段,由于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经济发展上领先发展中国家数十年的时间,使得发达国家在无形中为发展中国家奠定了开启高速发展阶段的基础与标杆,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推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政策研究 3.1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是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一定基础上的,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有机结合,既是为数字经济的勃兴打下坚实基础,又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前进方向。由于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生产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导致二者在实际结合中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目前实体经济最大的难题是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在市场上对产品的销售渠道形成了垄断,网络电商的出现,相比实体店减少了贮存、租赁、水电、装修等高额的前期投入,使得线下销售模式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线下销售的资源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低、销量越来越差,长期的入不敷出,使得越来越多的门面倒闭关门。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生产环节改革缓慢的传统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技术进步、产业改革,实现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
3.2加快核心技术突破
由于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相较之前已经大不相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幅上升。在此环境下,我们必须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技术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命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垄断的时代背景下,核心技术依靠化缘、买卖是要不来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必须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摆在首位。首先,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入生活情境,让教育回归本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面貌。其次,推动从数量导向性研究评价向质量导向性研究评价的转变,科学研究要以创新性、高质量为评价标准,杜绝堆砌工作量的评定标准,注重科技创新的现实性、实用性,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最后,加强政策扶持,扩大开发投入,保障从业人员的就业待遇与社会地位,鼓励企业积极培养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能力,吸引更多人才入驻。
3.3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提高人们在科学技术研究和文艺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保护各领域人才努力创新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前提,也只有保护好权利人的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才能够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投身到创新事业中,从而提升经济效益。首先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各领域人才自立自强。其次要加速完善健全法律法规,由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从根本上杜绝侵权事件的发生,维护原创者的权益。
3.4加强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不仅关乎到公众隐私、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国家情报的泄露所带来的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首先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基站,实行统一化、独立化的管理模式,切断不相关人员的联系,例如中国已集中修建的大数据中心。其次,规范数据安全管理,对于各商业公司需要调取用户信息的商业行为进行严格把控,严防公民私人信息的泄露,提高公众的信任度。
3.5提高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是指人在数字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对数字技术长期的学习与工作所具备的数字技能和文化内涵、职业素养等。数字素养不仅是数字化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新时代下全体民众必须具备的综合国民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而言,数字素养意味着如何更好面对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2021年11月国家网信办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部署。当前,国家应从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提升高品质数字生活水平、提升高效率数字工作能力、构建终身数字学习体系、激发数字创新活力、提高数字安全保护能力、强化数字社会法治道德规范等方面研究详细的数字素养服务和实施措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四.结语
上世纪以来,投身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在中国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虽然处于世界数字经济的领头地位,但是绝不可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数字经济是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如今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同样离不开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中之重仍然是科学生产力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王伟玲,王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推动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9:75-81.
【2】牛文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20:33-35. 【3】张晓蕾.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浅析[J].神州,2019:298-298. 【4】贾映辉.浅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J].互联网经济,2019:64-67. 【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J].信息化建设,2018: 5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