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培养创新素质~
在作文中培养创新素质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认为:“一 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中国的一位教育先辈也曾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 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 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 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 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 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 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 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 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 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 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 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 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约 束,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 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 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
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 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 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 等。
二、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 作文创新能力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 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 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 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 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 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 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 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一是逆 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 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 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 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 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 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 这样的见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二是多向思维方法,即从材 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 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 文
章。三是外向思维,即思维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 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 决本领域的问题。譬如面对《夜》这个题目,可想到五光十 色的霓虹灯,昼伏夜出的动物,加班加点的工人,破门入室的 小偷,街道巡逻的警察等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 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 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着,甚至自然科 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 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班级或学校可组织一 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 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 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 中,从古今中外名着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 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 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 之炊'而苦恼。
四、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强烈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 动器。强烈的兴趣是靠学生在求异质疑中产生的。只有对 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 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作文的 创新兴趣,首先,应当在作文课上
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 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 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 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心理氛围。 其次,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不同于作家的 风格,学生个性主要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他们 写作上的优势(立意、谋书、越词下一页
在作文中培养创新素质、造句等)。三是采取激励措施, 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非拔尖的群体, 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 并及时给以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假若不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而是要求他们像大作家那样创造风格,那就会小 看甚至无视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严重挫伤其创新的积极 性,甚至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编印《尖尖角》,成立 文学兴趣小组,推荐到各种报刊发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创 新热情,更能出创新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