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感悟,让生物课堂更精彩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这充分说明只有参与体验,才能掌握更多。近期,我们学校在推行新的\"活动一感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新模式将教学任务设计成趣味盎然的小活动,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我们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感悟和收获。\"活动一感悟\"教学模式从\"导、探、汇、练、延\"5个环节紧紧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不断学习中,我觉得新的\"活动一感悟\"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挖掘我们的思维潜能,非常适合我们的学习。我将自己在生物学习中的体会、感悟具体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活动一感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为生物教学注入了活力。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活动中,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说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对于光,大家就争论起来了:有的说“需要,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有的说“不需要,因为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会供给营养。”对于这个争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乘兴引导我们进行光的对照实验。
在一周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意外地发现了:1、黑箱的种子(有水、有空气)长出的幼苗普遍长得比有光照的好;2、有一个同学,因为以前见过萌发的种子把塑料布穿破了,就把“有水、有空气”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两层纱布盖上,一份不盖,而盖上的明显萌发得快,萌发的种子数多;3、全淹在水中的种子也有四五颗刚刚萌发了一点。面对自己
新奇的发现,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就像打开闸门的水:“原来遮光能促进胚轴的伸长,怪不得我妈在黑房里发豆芽。”“为什么水中的种子也有一点的萌发?”“因为水中有氧,但不充足。”……大家在热烈地探讨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迁移着、创新地动用着。整个探究活动都是以我们的自主探究为主,老师点拨为辅的学习过程,同学们在“学做合一”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由探索科学知识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并激发了我们活跃的创造思维,促使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活动一感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可以让我们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还可以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的知识。如“在玉米的剖面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的实验中,许多同学观察到被碘染过的胚乳变了“黑色”。胚乳(含有大量淀粉)滴入碘液变黑色还是变蓝色?这些同学做了进一步的探究:捣碎玉米的胚乳取汁,放在烧杯中,加少许清水稀释,再滴入一滴碘液,此时,大家都清楚地看到是变蓝色而非变黑色。这样我们通过对实验的改进,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并认识到学习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一感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刻板的生物知识“活”起来
新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任务设计成趣味盎然的小活动,努力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探究教学当中,使我们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巩固了理论知识。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当中,老师让我们先熟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引导我们先提出:鼠妇怕光吗?作出假设:怕。于是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两个玻璃瓶,一个白色、
一个棕色,鼠妇20只。潮湿的土适量,强光手电一只。.实施实验:把20只鼠妇分成两组,然后,分别在两个瓶子里,各装入适量潮湿的土壤,又在两个瓶子里各装入10只鼠妇,观察:棕色瓶子里恴鼠妇,活动自如。而白色玻璃瓶里的鼠妇一动不动。然后,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10个小时观察10次,每一次都对两个瓶子里鼠妇活动的数目作记载,最后取其平均值,结果,同学们终于得出:鼠妇怕光的结论。最终,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都对各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交流着,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神情。通过实验,同学们更加掌握了生物实验的七个步骤,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活动一感悟\"教学模式能让我们的学习变的更加主动,让我们在探究活动中不断有感悟,有体会,有新知识的生成,从而培养我们可持续地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新发展的学习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