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833118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6.23
(21)申请号 201921923972.2(22)申请日 2019.11.06
(73)专利权人 凌佳皓
地址 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大星
村赵家宅1号(72)发明人 凌佳皓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298
代理人 衣然(51)Int.Cl.
F28B 1/02(2006.01)F28F 19/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0833118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包括冷凝外管、侧进水座、热管口、气体排
冷凝水入口管、滤网管、出口、管顶座、固定顶盖、
螺旋冷凝管、净水收集管、冷凝板、外套管和冷凝循环管,冷凝外管的上端右侧设有侧进水座,冷凝外管的上端左侧设有气体排出口,冷凝外管的顶端设有管顶座,管顶座的上侧安装固定顶盖,管顶座和固定顶盖的中心安装冷凝水入口管,冷凝水入口管的下侧安装滤网管,滤网管的内部设有螺旋冷凝管,滤网管和冷凝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冷凝板,螺旋冷凝管和滤网管的下侧连接净水收集管,净水收集管的外侧设有外套管,净水收集管的下侧连接冷凝循环管,本实用新型有效节约更换冷凝管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CN 21083311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包括冷凝外管(1)、侧进水座(2)、热管口(3)、气体排出口(4)、管顶座(5)、固定顶盖(6)、冷凝水入口管(7)、滤网管(8)、螺旋冷凝管(9)、净水收集管(10)、冷凝板(11)、外套管(12)和冷凝循环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外管(1)的上端右侧设有侧进水座(2),所述侧进水座(2)内安装热管口(3),所述冷凝外管(1)的上端左侧设有气体排出口(4),所述冷凝外管(1)的顶端设有管顶座(5),所述管顶座(5)的上侧安装固定顶盖(6),所述管顶座(5)和固定顶盖(6)的中心安装冷凝水入口管(7),所述冷凝水入口管(7)的下侧安装滤网管(8),所述滤网管(8)的内部设有螺旋冷凝管(9),所述滤网管(8)和冷凝外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冷凝板(11),所述螺旋冷凝管(9)和滤网管(8)的下侧连接净水收集管(10),所述净水收集管(10)的外侧设有外套管(12),所述净水收集管(10)的下侧连接冷凝循环管(13);
所述气体排出口(4)包括管连接座(41)、排气管(42)、气管密封盖(43)、密封盖螺栓(44)和泄压块(45),所述管连接座(41)的左侧安装排气管(42),所述排气管(42)的左侧设有气管密封盖(43),所述气管密封盖(43)与排气管(42)之间的连接处通过密封盖螺栓(44)连接固定,所述气管密封盖(43)的左上侧设有泄压块(45);
所述管顶座(5)包括顶座本体(51)、卡嵌凸块(52)、里密封圈(53)和外密封圈(54),所述顶座本体(51)的下端里侧设有卡嵌凸块(52),所述卡嵌凸块(52)的上侧设有外密封圈(54),所述卡嵌凸块(52)的下侧设有里密封圈(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2)包括套管外壳(121)、套管内座(122)、套管密封环(123)和循环管路(124),所述套管外壳(121)与冷凝循环管(13)的接触部位设有套管内座(122),所述套管内座(122)内设有套管密封环(123),所述套管外壳(121)的侧面连接循环管路(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块(45)内设有泄压气管(4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收集管(10)伸入至外套管(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入口管(7)贯穿于管顶座(5)和固定顶盖(6),并伸入至冷凝外管(1)中。
2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背景技术
[0002]工业生产中常涉及到冷却的相关设备,利用水冷装置等对物料或工业生产所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却,水冷装置的主要冷却原理是利用水冷装置内部的冷凝管进行冷却,利用外接冷凝水,将冷凝水通入冷凝水管,使热物料与冷凝水管接触,将热物料的热量传递给冷凝水,并使冷凝水加热,对蒸汽进行冷却时,常安装内部装有冷凝板的水冷装置进行冷却,现有技术的水冷装置的冷凝管,在冷凝时,内部的冷凝管只具有液体冷却或蒸汽冷却中的一种冷凝方式,无法兼顾液体或蒸汽的冷却,当液体冷却切换至蒸汽冷却时,通常需要更换冷凝管,步骤复杂,工作效率较低。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在冷凝管的正中心设置螺旋冷凝管,在螺旋冷凝管的外侧设置滤网管,滤网管的外侧设置若干冷凝板,当冷凝液态物料时,将物料通入使其与螺旋冷凝管接触冷却,并利用滤网管过滤处理,当进行蒸汽冷凝时,通入蒸汽,利用冷凝板直接冷却,节约更换冷凝管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包括冷凝外管、侧进水座、热管口、气体排出口、管顶座、固定顶盖、冷凝水入口管、滤网管、螺旋冷凝管、净水收集管、冷凝板、外套管和冷凝循环管,所述冷凝外管的上端右侧设有侧进水座,所述侧进水座内安装热管口,所述冷凝外管的上端左侧设有气体排出口,所述冷凝外管的顶端设有管顶座,所述管顶座的上侧安装固定顶盖,所述管顶座和固定顶盖的中心安装冷凝水入口管,所述冷凝水入口管的下侧安装滤网管,所述滤网管的内部设有螺旋冷凝管,所述滤网管和冷凝外管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冷凝板,所述螺旋冷凝管和滤网管的下侧连接净水收集管,所述净水收集管的外侧设有外套管,所述净水收集管的下侧连接冷凝循环管。[0006]所述气体排出口包括管连接座、排气管、气管密封盖、密封盖螺栓和泄压块,所述管连接座的左侧安装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左侧设有气管密封盖,所述气管密封盖与排气管之间的连接处通过密封盖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气管密封盖的左上侧设有泄压块。[0007]所述管顶座包括顶座本体、卡嵌凸块、里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所述顶座本体的下端里侧设有卡嵌凸块,所述卡嵌凸块的上侧设有外密封圈,所述卡嵌凸块的下侧设有里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包括套管外壳、套管内座、套管密封环和循环管路,所述套管外壳与冷凝循环管的接触部位设有套管内座,所述套管内座内设有套管密封环,所述套管外壳的侧面连接循环管路。
3
CN 210833118 U[0009]
说 明 书
2/4页
优选的,所述泄压块内设有泄压气管。
[0010]优选的,所述净水收集管伸入至外套管中。[0011]优选的,所述冷凝水入口管贯穿于管顶座和固定顶盖,并伸入至冷凝外管中。[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13]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通过在冷凝外管的内部安装螺旋冷凝管,在螺旋冷凝管的外侧安装滤网管,滤网管的外侧与冷凝外管的内壁设置冷凝板,当对液体型物料进行冷却时,通过侧进水座将热流体通入冷凝外管内,使热流体接触螺旋冷凝管换热冷却,并通过滤网管过滤,冷却完毕后通过下侧的净水收集管和外套管排出,当对蒸汽进行冷凝时,通过侧进水座通入蒸汽,使蒸汽通过冷凝板冷凝成液态水,并利用滤网管过滤,最后通过下侧的净水收集管和外套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并有效节约更换冷凝管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排出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顶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1、冷凝外管;2、侧进水座;3、热管口;4、气体排出口;41、管连接座;42、排气管;43、气管密封盖;44、密封盖螺栓;45、泄压块;451、泄压气管;5、管顶座;51、顶座本体;52、卡嵌凸块;53、里密封圈;54、外密封圈;6、固定顶盖;7、冷凝水入口管;8、滤网管;9、螺旋冷凝管;10、净水收集管;11、冷凝板;12、外套管;121、套管外壳;122、套管内座;123、套管密封环;124、循环管路;13、冷凝循环管。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0]请参阅图1,一种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包括冷凝外管1、侧进水座2、热管口3、气体排出口4、管顶座5、固定顶盖6、冷凝水入口管7、滤网管8、螺旋冷凝管9、净水收集管10、冷凝板11、外套管12和冷凝循环管13,冷凝外管1的上端右侧设有侧进水座2,利用侧进水座2通入蒸汽或热液体物料,侧进水座2内安装热管口3,热管口3用于连接外部进料管,冷凝外管1的上端左侧设有气体排出口4,气体排出口4用于气体的排出或泄压,冷凝外管1的顶端设有管顶座5,管顶座5的上侧安装固定顶盖6,固定顶盖6将管顶座5固定,并使冷凝外管1内部密封,管顶座5和固定顶盖6的中心安装冷凝水入口管7,冷凝水入口管7贯穿于管顶座5和固定顶盖6,并伸入至冷凝外管1中,冷凝水入口管7的下侧安装滤网管8,滤网管8将被冷凝液体过滤,滤网管8的内部设有螺旋冷凝管9,螺旋冷凝管9可延长冷凝水活动的距离,使冷凝水与被冷凝的溶液充分接触,强化冷凝效果,滤网管8和冷凝外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冷凝板11,通过设置冷凝板11使进入冷凝外管1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液态水,螺旋冷凝管9和
4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3/4页
滤网管8的下侧连接净水收集管10,通过滤网管8过滤的液体,直接进入下侧的净水收集管10中,净水收集管10的外侧设有外套管12,未被滤网管8过滤的液体进入外套管12中,净水收集管10伸入至外套管12中,净水收集管10的下侧连接冷凝循环管13,净水收集管10中收集的液体通过冷凝循环管13排出。[0021]请参阅图2,气体排出口4包括管连接座41、排气管42、气管密封盖43、密封盖螺栓44和泄压块45,管连接座41的左侧安装排气管42,排气管42的左侧设有气管密封盖43,气管密封盖43将排气管42密封,气管密封盖43与排气管42之间的连接处通过密封盖螺栓44连接固定,气管密封盖43的左上侧设有泄压块45,泄压块45内设有泄压气管451,当冷凝外管1内的气压较高时,通过气管密封盖43上的泄压块45进行泄压。[0022]请参阅图3,管顶座5包括顶座本体51、卡嵌凸块52、里密封圈53和外密封圈54,顶座本体51的下端里侧设有卡嵌凸块52,卡嵌凸块52的上侧设有外密封圈54,外密封圈54为里密封圈53的保险,密封效果较里密封圈53差,卡嵌凸块52的下侧设有里密封圈53,里密封圈53为主要密封圈,密封效果较好。[0023]请参阅图4,外套管12包括套管外壳121、套管内座122、套管密封环123和循环管路124,套管外壳121与冷凝循环管13的接触部位设有套管内座122,套管内座122内设有套管密封环123,套管密封环123可防止冷凝循环管13与套管外壳121的连接处发生泄漏,套管外壳121的侧面连接循环管路124,循环管路124通过与外部管道连接,将外套管12中的液体排空。
[00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现有技术的水冷装置的冷凝管,在冷凝时,内部的冷凝管只具有液体冷却或蒸汽冷却中的一种冷凝方式,无法兼顾液体或蒸汽的冷却,当液体冷却切换至蒸汽冷却时,通常需要更换冷凝管,步骤复杂,工作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通过在冷凝外管1的内部安装螺旋冷凝管9,在螺旋冷凝管9的外侧安装滤网管8,滤网管8的外侧与冷凝外管1的内壁设置冷凝板11,当对液体型物料进行冷却时,通过侧进水座2将热流体通入冷凝外管1内,使热流体接触螺旋冷凝管9换热冷却,并通过滤网管8过滤,冷却完毕后通过下侧的净水收集管10和外套管12排出,当对蒸汽进行冷凝时,通过侧进水座2通入蒸汽,使蒸汽通过冷凝板11冷凝成液态水,并利用滤网管8过滤,最后通过下侧的净水收集管10和外套管12排出,节约更换冷凝管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的循环冷凝管,通过在冷凝外管1的内部安装螺旋冷凝管9,在螺旋冷凝管9的外侧安装滤网管8,滤网管8的外侧与冷凝外管1的内壁设置冷凝板11,当对液体型物料进行冷却时,通过侧进水座2将热流体通入冷凝外管1内,使热流体接触螺旋冷凝管9换热冷却,并通过滤网管8过滤,冷却完毕后通过下侧的净水收集管10和外套管12排出,当对蒸汽进行冷凝时,通过侧进水座2通入蒸汽,使蒸汽通过冷凝板11冷凝成液态水,并利用滤网管8过滤,最后通过下侧的净水收集管10和外套管12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并有效节约更换冷凝管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5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4/4页
所固有的要素。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6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7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8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9
CN 210833118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4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