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
陈燕妮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的有利之举。本文以广告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托广告心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弘扬工匠精神,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艺术生;课程思政
1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内涵理解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最早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课程思政”,该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全国许多学校的关注。“课程思政”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地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和思政素质恰当融合,把德育元素贯穿并渗透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的方法路径。自学校倡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学校各类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思考,《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艺术类专业课程,授课教师积极组织课程思政团队开展建设。团队成员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2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方法2.1“课程思政”建设前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广告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之前,项目负责人就邀请广告策划专业的老师、心理教师加入团队,针对如何建设该门课程展开了讨论,初步商定建设思路;接着访谈了学生辅导员、学生,了解辅导员期待专业课做哪些思政教育,倾听学生的思想困惑。根据调研结果,团队成员着手开展建设。
2.2“课程思政”建设前期充分准备优质资源
本门课程项目负责人已连续任教7届,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源。但是,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全方位育人,项目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搜集了大量优质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文资源,而且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新增大量新资源。如新修定的广告法、疫情下的公益广告等。
2.3“课程思政”建设前期精心设计教学设计
项目团队全新开展教学设计,修订了授课计划、教学方案,重新设计教学课件,将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融入整门课程教学教学的各个环节。2.4“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说明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课前预习,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讲授、话题讨论、经典广告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广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蕴含在广告中心理规律的感受性,善于理解广告受众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独自设计广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宽容、团结协作和平等互助等积极心理品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课后拓展部分,延伸课堂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广告
创意表现力、审美意识,养成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培育
和传承工匠精神。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反思3.1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要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强化思想引领
高职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学习,《广告心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相比我平时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能明显感受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重视程度更高,参与度更好。除了因为是小班教学外,更多的是学生本身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更高,认为专业学好了就好。专业课学生的学时是比较多的,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要通过知识讲授、课堂互动、实训环节等融入。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部分融入科学精神;广告人角色部分融入广告法,让学生创作广告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实训二广告创作环节,要求大家结合当前的疫情,考虑大学生现在在疫情期间的心理需求,创作一则抗击疫情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3.2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全面发展,强化行为自觉
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习实训、上台分享展示、小组团队合作、个人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反思的机会,促进其知识转换的同时,更多的是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最开始组建了创意广告团队,为自己的团队品牌进行宣传;每次课程都有课堂互动,教师发起举手,学生上台回答;实训一是小组完成的任务,实训二是个人完成,既有个人创作部分又有小组协作部分;两次实训既安排了公益广告也安排了商业广告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3.3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要打破专业壁垒,强化协同育人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专业的一门非核心课程,时间也非常短,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学科,如何让非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入门,作为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短时间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让学生最受启发,如何让非专业的学生理解专业术语,还能在设计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难度更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基本能理解广告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但是在应用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难度。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组成,也有一线学生管理人员,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打破专业壁垒,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玉香,陈敏.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研究个案[J].船舶职业教育,2019,7(4):64-67.
[2]徐凌娇.\"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实践路径探索[J].卷宗,2019,9(30):231-232.
[3]李俊玲,杨保华.基于协同育人机制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设计与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报,2019,18(2):80-83.
[4]张滢.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对策研究[D].陕西:陕西科技大学,2016.
[5]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6]刘云飞.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3):121-122.
[7]田晓蓉.高职专业课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9,(21):273-274.
[8]何丽萍,陈丽娇.协同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9,(4):60-62.
[9]曹玉婵,杨梅,林波.关于高职影视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5):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广告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燕妮(1985-),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拓展等方向。收稿日期:2020年3月28日。
2020年第04期
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