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号上旬刊 又放赞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与思考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为例 周秀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摘要: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 510420) 治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1.网络是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在读低 年级学生对就业信息关注不够 业直接面临市场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竞争 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作 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行为展开调查,对毕业生 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 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网络上的招 聘信息,其次是学校提供的信息。调查显示,64.4%的毕 0业生经常利用网络上的招聘信息求职,21.92%的毕业生 经常使用学校就业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使用职业介绍 机构、企业本身、人才洽谈会、新闻媒体、父母朋友等渠道 获取就业信息的比较少。说明目前毕业生使用网络求职 比较普遍,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关注还不够。调查还 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条件、各类证书对 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 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 就业行为,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一调查思考对策 、调查情况说明 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高年级时才关注就业信息,64.04% 的学生在大三时开始关注就业信息,有26.32%的学生到 大四才关注就业信息,只有7.89%的大一二学生关注就业 信息。 2.个人的发展前景、兴趣爱好等因素是影响毕业生 确定工作单位的主要因素,毕业生对工作强度及对社会 贡献的大小较少考虑。 调查显示,59.65%的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时,觉得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状况,研究大学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为指导高校就业工作和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提供依据,2o1O年6月我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 学院2010届汉语言(涉外文秘)、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三 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基本信息、求职过程、工作状 况。本问卷有41道封闭题,问卷设计的重点是求职过程, 分别从毕业生求职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毕业生确 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 心毕业生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 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研究。发 “个人的发展前景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符合个人的兴 趣爱好、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因素有46.49%的毕业生选 择,19.30%的毕业生认为“对社会的贡献”非常重要, 14.04%的毕业生觉得“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因素非常 重要。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自主意识较强,比较考虑个 人的发展,有吃苦精神,不求工作的舒适度。但对社会和 国家的贡献方面考虑比较少。 3.毕业生个人的工作能力及相关实习经验、执行能 放调查问卷共180份,收回126{ ̄,其中有效问卷为126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7O 。在1264-被调查者中,12人为继 续升学者,有求职经历但未最后落实单位的有33人,已经 落实单位的有81人。本研究着重研究有求职经历者,故样 本取样为114份。占总有效问卷的90.48%。 力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成败。 调查问卷列举了22项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包括学 习成绩、工作能力、有相关实习经历、形象气质、学历、应 聘技巧、学生干部、学校声誉、老师推荐等。其中毕业生认 为影响就业结果非常有利的因素首先是“工作能力强”, 达57.02%;其次是“有相关实习经历”,为53.51%;再次是 “应聘技巧”,为44.74%。“学习成绩好”、“专业热门”等因 由于调查对象为即将结束学业、离开校园走上工作 岗位的大四毕业生,他们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求职的过 程.对求职的整个过程有最深切的体会,问卷的调查结果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调查者的思想及心理状况。对其结果 分析,可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就业观念和就业意 识。以期改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 望值不能过高.不要给子女施加太大的压力。通过沟通 [2]贺江平.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教育 发展研究,2005,(3):11-13. 『3]钱路平.当前就业压力下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几 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22):219—220. [4]冯雯.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对策[J].新西 部,2010,(22):166. 交流,帮助子女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引导其树立积极 的就业观。此外,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 子女求职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为其顺利就业创造 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 [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55-58. 2oo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思政研究课题(SGSY2009Y B243) _ 素认同度较低,分别为23.68%、19.3O%。在对用人单位最 关 12,毕业生哪个条件中,选择“综合能力”的占70.16%; 其次是“学校声誉”,为30.70%;选择“专业成绩”的仅占 13.16%,说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能力比较看重,对 专业成绩、专业不太看重。用人单位最关 tL-毕业生的素质 因素主要是综合能力 4.外语能力证书对求职的作用较明显。 调查显示,90.3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英语 四、六级证书对求职最重要.其次是奖学金证书和各种专 业人员上岗证书,分别为50.00%、37.72%。对驾驶证、特长 证书较少认同。说明用人单位比较重视毕业生英语的应 用能力,也重视学习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表现。 5.就业观念在理性调整.毕业生的自我期望值在回 归理性.。 调查得知,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 单位的意向选择,将公务员单位和国有企业排在第一位, 但将私营企业单位排在第二位。这说明毕业生的就业选 择能拉开层次,比较现实和理性。在求职薪酬方面比较合 理,有70.18%的毕业生薪酬要求在每月200 3000元。这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而言.是比较现实的。但 是,在就业地域方面,大城市意识强。调查了解到,有 86.84%的学生有意向留在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形工作。 这说明,学生的区域就业观念比较趋向大城市,只有少部 yj'-毕业生回生源地工作。 6.择业观念较理想,但能够理性对待。择业的主动意 识还有待加强。 46.50%的毕业生认为要“先就业、后择业”,42.11%的 学生认为“要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选择自主创业的只 有1人。从这个结果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但 从最后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毕业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 及时调整期望值,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在推荐 自己方面.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占39.47%.在就 业网站上公布就业材料和寄发自荐材料的都占39.47%。 说明有一部分毕业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与用人单 位接触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 三、对策与思考 上述对毕业生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 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 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思想政 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将就业观的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对就 业观念的培养比较欠缺。在就业市场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新形势下,应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将就业观的 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应该从 一年级抓起。要引导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加强职业生 涯规划.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从调查中发现,多数 学生到大三和大四时才注意就业问题,这样不利于及早 塑造自己。正确择业观念的树立要从低年级开始。要将职 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在新生入学教育 中开设“本专业就业去向”及“规划大学生活”的专题讲 座.使学生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了解所学专业和未来就 业定位。通过展示学生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新生从 入学开始就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时根据社 会需求、个人特点等对未来人生及早规划,并根据职业发 展规划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和生活,为就业做好准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对学生职业生涯个性化指导. 根据大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单独建立生涯规划档案。 大一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大二注重 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确定职业发展的目 标.培养其适时调整的意识和能力:大三着重对学生职业 定向指导、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 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大四注重对学生就业应聘技能技巧 的训练和指导.适时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法规法律教育. 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2.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调查中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就业过程 中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 生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 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和建立 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基地。要充分发掘社会实践、第二课 堂等实践项目的内涵,通过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体 验各种社会角色。提高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为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供保证 我们应积极改进现有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人际沟 通方面的课程,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积 极结合专业特色,依托课内教学,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 动。可以发挥导师力量,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发表学术论 文、习作等,参加各类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对所学专 业知识巩固、拓展,构建健全的素质拓展体系。通过开展 与专业学习密切结合的学生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 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 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着眼社会需求,加强和 社会的互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明确社会的需求,在提 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文字、表达、管理、实践等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增强就业竞争力。 要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 业成绩,而且要有良好的行为表现、良好的人文素养。为 提高人文素养,我们要紧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凝练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围绕培养人文精 神的思路开展。可以依托系列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开展以高素质公民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推动学生理想信 念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举办辩论赛、人文知识沙 龙等人文素质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在 思想教育中重视渗入感恩教育,将学校对学生的各种要 求内化为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如以课堂行为要求为基 础,以公约和倡议的形式提出要求。从主动帮助老师擦黑 板、遵纪守时、专心听讲、举止文明等细节加强学生的感 恩意识.使他们学会做人。将人文素质教育有形的内容和 形式与无形的感染和熏陶紧密结合起来,在有声有形和 无声无形中使大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启迪、感染和 熏陶.通过多方面的教育与熏陶,学生人文素养得以加 强。从而就业竞争力无形中得到增强。 201 ■麟 塑 李 霞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100075) 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 几点思 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大学生价值 能够积极抵制和- ̄ttN,“大学生庖止 公民道德建没的前 列”等观点得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认同.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引领的作川 (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断增强。 代犬学 父 心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行将其Lj 己的发展紧密联系 起来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北京奥运会、建闲6O周年从桃活 动等重大国事活动中,在-tA:击汶JII、 树特大自然灾售和急 观教育带来多方面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 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定误区. 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深 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 建设,积极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完善长效教育机制,引导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胸怀祖同、敢于担当、拼搏奉献,充分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 政治素质尤其是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加 强对他们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 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多方 面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紧贴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着 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按照思想教 育的规律,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 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l面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当代大学生的务实进取意识进一步提高。 代人 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 普遍持认可态度 :多大学生自觉响应政府的 ,奔赴 西部,走向基层,进社 、下村序,以村官代表张广秀为典 型的一大批高校学生发挥} 身特长在基层一线建功立 业.成为_『社会主义建设的“弄潮儿” , 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t流是积极向J:的,是 政治教育T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fif,trl ̄者,是践行社会 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是党和喇家未来建设的希肇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1)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改革开放i_卜多年来尤其是 对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 (1)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 一些大学生埘中 共 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巾 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不深,埘巾 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精神实质认识不到位,未能牢剧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一些学生没有- 定的理想信念,把』J『I入 产 党看做是为就业增添筹码lm不足一种终生的政治追求, 存存一定的投机取巧币¨功利 义的思想。 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 强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广大高校学生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更加坚定。 (2)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随着素质教 育在高校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强,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得 到进一步提高。大多数高校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 (2)一些大学生价值观趋向物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人.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价值规受 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脱趋 物化,具有较强 和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一些丑恶现象 4.加强专业学习思想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 层就业。 就业。随着高校扩招。城市火学生数量基本饱干¨,夫学生 到基层就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大学生的思想政渝教 育巾,要加强引导。H前,吲家Ⅲ 了一系列鼓励人学毕 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学习成绩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 作用并不十分 著,但我们不能不重视专业学习。调查数 据 示,专业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用人单位很重视毕业 生的英语能力、奖学金证书和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的获 得,说明片j人单位比较重视英语的应用能力,也最视学习 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我f『J要做好政策的宣传I:作,尤 其要做好到中两部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机会分析,i,t: 大学生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太就业的观念.通过多 种就业形势和行业分析使学 丫解客观实际情况,树立 基层就业的观念. .参考文献: 方面的表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和英语交流能力往往成为影响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行 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展专业对口的思想教育 讲座,提高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进行专业学习思想 l1 I李正卫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 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l0-3. 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挖掘发展潜力 从调查巾得知,多数同学在确定就业单位时,希望留 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不愿意到最需要人才的贫困地区 202 『2]康渝生.关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 路径研究.黑龙江教育.2010,(1). 『3]漆小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