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地理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据中国砂石协会了解,从2018-2019年我国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进口大量的优质河砂。据此完成1、2题。
1.与马来西亚河砂量多质优无关的是
A.崎岖的地形
B.丰富的降水
C.众多的河流
D.密布的雨林
2.中国大量进口河砂的主要原因是
①基础设施建设 ②房地产开发
③严禁河道非法采砂 ④机器制砂技术低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土耳其内陆高原卡帕多西亚地区的沟壑和谷涧中分布许多“石柱森林”,它们是火山岩浆和火山灰冷凝后,经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石柱。图1为“石柱森林”景观图,图2为岩浆、沉积物和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石柱森林”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4.“石柱森林”的岩石属于
A. a B. b C. c D. d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主要由兴安落叶松构成。林内并不幽暗,被称作“明亮针叶林”。林中有许多倒木,个别地方甚至一小片兴安落叶松都横躺在雪地中。当地人把这种成片的倒木称为“倒木圈”。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泰加林冬季尤为“明亮”,原因可能是
①树叶呈针状,树叶散射作用强
②林内积雪多,地面反射作用强
③冬季树叶少,阳光透入林内多
④枯枝落叶多,地表吸收作用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倒木圈”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病虫害多,难以存活
B.纬度较高,气温过低
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冻土层厚,难以扎根
2020年12月31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全线轨道铺通,为川藏铁路后续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铁路沿线地形起伏更大
B.青藏铁路沿线以种植业为主[
C.川藏铁路建设受冻土影响更大
D.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人口分布更多
8.关于川藏铁路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增强西藏连接川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能力
②加快西藏人口大量迁出
③便于西藏承接四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增强国防铁路运输能力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总和生育率,即平均一位妇女在其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数量。下图为部分国家总和生育率及经济发展水平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总和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整体呈正相关
B.整体呈负相关
C.发达国家之间特征不同
D.发展中国家之间特征相同
10.我国总和生育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B.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
C.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D.特定人口政策的影响
生长在较冷海水环境中的澳大利亚岩龙虾是世界公认的顶级龙虾。澳大利亚岩龙虾主要销往中国,约1/3贸易业务发生在1、2月。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材料推测澳大利亚岩龙虾主要分布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影响岩龙虾贸易业务发生在1、2月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石家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关于四地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乙 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C.丙 高寒草甸带
D.丁 亚寒带针叶林带
洮儿河为嫩江主要支流,流域内大多数水库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图1为洮儿河流域水系图。图2为察尔森和洮南水文站降水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表示察尔森水文站径流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流域内中上游地区水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 B.航运
C.养殖 D.旅游
右图为我国某地冬夏至正午太阳光线示意图,角a、β相差32°.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
A.16° B.32°
C.39.5° D.47°
18.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时
A.直射点向北移
B.直射点向南移
C.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D.该日当地东北日出
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通州,北京出现“逆”城市化。下图为不同年份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于图表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①1990-2019年中心区人口大量迁往郊区
②1990-2010年近郊区人口增速最大
③1990-2010年北京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④2000年以来北京出现城市郊区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北京出现“逆”城市化的影响有
A.导致中心区“空心化”
B.加剧北京“热岛效应”
C.缓解中心区人口老龄化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高寒草原(AS)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按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化率。据此完成21、22题。
21.关于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1986-2000年H-AS和M-AS减少的面积相同
B.2000-2007年高寒草原总面积一定增加
C.2007-2013年L-AS面积减小
D.1969-2013年H-AS面积持续下降
22.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化对源区的影响
A.地表径流减少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地下水位升高
D.生物多样性增加
下图示意南大西洋1月、7月大浪频率分布。据此完成第23题。
23.图中四处海域大浪频率分布的特征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甲处海域1月和7月发生大浪的频率都较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②乙处海域1月较7月发生大浪的频率高,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丙处海域1月和7月发生大浪的频率都较高,受西南风影响较大
④丁处海域1月较7月发生大浪的频率低,7月受极地东风影响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南亚高压是位于亚洲南部高空的大气活动中心,每年7-8月份停留在青藏高原高空,是亚洲夏季风的主要成因之一。其西南侧和东北侧暖湿气流活跃多降水,尤其是其东北侧易引导高空干冷气团,受其影响降水强度往往较大,是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形成原因之一。下图为南亚高压中心5-8月位置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关于南亚高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弱亚洲夏季风的强度
B.位置移动与直射点移动同步
C.导致中南半岛较印度半岛雨季开始晚
D.7、8月份的位置与青藏高原的增温有关
25.关于南亚高压对我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导致我国东部雨带以锋面雨为主
B.导致我国东部雨带台风雨为主
C.4-5月份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持续性降水
D.6月上旬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暴雨
[地理解析]
1—5:DABAC
6—10:DDDBD
11—15:BCBAB
16—20:ACDCD
二、选择题 21—25:DBDD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