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说答题技巧初中

小说答题技巧初中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考题型:

• 1、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

2、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 3、能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作出分析;

• 4、理解并能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 5、理解标题的作用及内涵。

• 6、读懂小说的内涵,理解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并能结合主题谈感受;

一、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所以说人物、环境和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

二、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四、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五、1分析某处情节的作用: ① 结构:为……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入高潮或转折照应前文情节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内容:环境描写的作用

手法+表现或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或塑造了人物形象

手法+揭示(表现、突出)……(物) +有利于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结局: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构上:陡生波澜,耐人回味 内容上:与前文伏笔照应,深化主旨

② 令人伤感的结局:更好的深化主题;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给读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给人以欣慰喜悦之感;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心理预期,引起共鸣。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进行艺术再创造

3鉴赏文章情节: ①情节生动曲折,波澜起伏

②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主题 ③一三人称变换便于叙事和抒情

④铺垫和首尾呼应是使小说结构紧凑严密 ⑤线索设置,象征……,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

1答题模式: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注意地位)。列举事例说明。 或者是 ……..(事件),说明…….

2人物刻画的作用:手法+作用

手法( 正面描写:肖像、行动、细节、语言、心理 和侧面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烘托,人物反衬(显示两方面完全相反的内容,但都要说)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烘托)了……的人物形象

表现或揭示主题为下文做铺垫等在故事情节上的作用 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三、 环境描写

㈠自然环境: ①点名时令,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②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

㈡社会环境:①交代人或活动的时代背景 ②揭示小说主题 暗示小说结局

四、 主题(意蕴)

①歌颂…… ②讽刺…… ③ 寄托……希望 ④ 合理拓展广度和深度

五、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人称、顺序、描写方式

②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③结构安排:铺垫和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结构严谨,完整匀称 ④语言特色: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想象)

▲作用: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读者(例:欲扬先抑:对比,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坑影响

六、探究

1线索的作用(或题目的作用) ①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 ②对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上的作用 2小说的主人公: ①贯穿始终 ②矛盾冲突的中心 ③与小说主题相关 ⑤ 可不止一人

2次要形象的作用:

结构上:详略主次的安排,开头结尾的策划,文献所得贯串,过度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内容上: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

对主要形象的彰显作用:通过对比衬托类比,突出主要形象

㈥分析作品结构

㈦作用类(内容、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

文首的作用:

文末: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写作对象什么特点,,深化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㈦探究文本意蕴(从文章中挖取信息) 表层含义:直接,浅显

情感取向:赞扬,批判,肯定……(多角度多方面)

个人感悟:对事情的看法或对我们的启示 对比现实:批判呵护与

修辞方法:比喻,本体喻体;一语双关(标题常用) 表现手法:象征

从个人到群体,从个人到与之相关的人

▲ 标题的意蕴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标题含意答题思路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例子:《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

答: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

2、要注意它是否语意双关。

例子:《那一扇门》:“题目的‘门’可以理解为那些门?

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