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 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应用;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矩形、菱形等性质与判定。
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函数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
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三、教材分析
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章主要学习对统计的初步认识、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抽样调查,基本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学会画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本章重点:抽样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的调查方式。教学难点:抽样调查的应用;几种统计表示数据的图形在何时应用;频数分布表与
直方图。
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学习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二十章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的概念,常量和变量,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常量和变量。教学难点函数的应用和理解,变量和常量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在二十章的基础上认识一次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的应用和其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的应用和其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教学难点: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矩形、菱形、正方形及多边形的性质和内角外角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四、学情分析
从上期的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来看,本班教学成绩不太理想,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的“四基”还须加强,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五、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课后反思与学生课后辅导相结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耐心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
3、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4、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六、具体教学安排: 时间1至2周主要教学内容第十八章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总课时9课时18.1.1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18.2.1抽样调查(一课时)18.2.2抽样调查(一课时)18.3.1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一课时)18.3.2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一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一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三课时)第十九章反比例函数19.1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一课时)19.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课时)19.3坐标与图形的位置(一课时)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二课时)复习小结与测验(三课时)20.1常量与变量(一课时)20.2函数(二课时)20.3函数的表示(一课时)20.4函数的初步应用(一课时)3至4周9课时4至6周第二十章勾股定理8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三课时)7至8周第二十一章9至12周一次函数期中复习考试期中复习与检测21.1一次函数(二课时)21.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课时)21.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一课时)21.4一次函数的应用(二课时)21.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四课时)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课时)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课时)22.3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时)22.4矩形(二课时)22.5菱形(二课时)22.6正方形(一课时)22.7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二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六课时)8--9课时12课时13周至18周第二十二章四边形18课时19-20周期末复习与考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