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修辞的运用
【摘要】教师常常运用口语修辞作为教育调控的工具。一方面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段,另一方面,控制自己的教育心理,防止无意识修辞状态的出现。笔者在教学过程总结了运用口语修辞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教育教学;口语修辞
口语修辞是使口语表达更生动、准确、得体,易被别人接受的语言艺术。它是有声的、直观的、处于交流中的动态修辞,所以比书面语修辞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例如:
一个学生抄袭作业,教师的批评句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1、“你这样做太不好了。”
2、“你这样做难道是很好的吗?”
3、“你这样做简直太‘好’了!”
4、“你这样做就不好了。”
第一句是肯定句,直截了当,但嵌了个“太”字,语意随肯定语气的表达显得重了些,学生听了可能会有抵触;第二句是反问句,严厉的质问带有训斥的味道,溢于言表的愤激很难叫学生心悦诚服;第三句是反语句,透出的讥讽和挖苦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第四句用了否定句,态度明朗,却又显得委婉诚恳。在语出于口的一瞬,又加了一个不起眼的修辞词“就”,学生比较易于接受。这就是口语修辞的妙处。
批评用语的句式选择和词语的酌定,只有在教育心态稳定的前提下才会有恰当的调控,否则急不择语,就会修辞失当。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修辞要注意些什么呢?
1、语音要和谐
当代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他小学三年级的教师蔡芸芝先生“爱用唱歌的音调”读诗,以至“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的音调”。如果我们也像蔡老师那样,对孩子充满了爱,并用纯熟的普通话说话,掌握用气发声、归音吐字的技巧,注意选用节奏匀称、十分上口的儿童化短语,我们的语音也会和谐悦耳的。
2、语调有起伏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声”就是语调,它的表意功能很强,学生会很敏锐地觉察你的语调的细微差别。教师应当熟练地驾驭自己的语调。句末语调的平、升、降、曲,整句语调随语势的高、低、起、伏,都会比直着嗓子用高平调说话更富有表现力。同时,要注意低声调的教育功能。用这种声调(有时像说悄悄话那样)与学生交谈,他们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切与尊重,潜在的心理压力减轻了,会更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3、语气宜委婉
语气是“声气传情″的技巧,是表达者内心世界的微妙流露。如果在心绪不好时轻易用指令语气说话,如“你给我坐好!”就容易引起反感;如果用商酌的语气,如“坐好了,行吗!”或用礼貌语气,如“请你坐好了!”(当然也包含句式的变化)效果就会好得多。“诚于衷而形于外”,语气不可做作。教师养成语气委婉的说话习惯,前提是尊重每个学生。
4、语体要适当
口语有“体”,这是近几年人们开始注意研究的问题。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日常口语体、正规口语体和典雅口语体三种;从内容上分种类较多,如婉曲语体、激励语体、质询语体、慰勉语体等等。如果向家长介绍教育学知识,用日常语体和婉曲语体较适宜;而讲课宜用正规语体,它规范、严谨、明白易懂,如果用典雅语体,就会:“曲高和寡”了。
5、遣词要慎重
有位教师表扬一位平时不爱发言而今天举手发言的同学,却惹得他一肚子不高兴。这位老师是这样说的:“××同学今天居然也举手发言了。”这是含有贬意的“鼓励”。在肯定一个学生的进步时,何必要用“居然”、“也”这两个副词当众点出他以前的缺点呢?副词一定要慎用(又如开头提到的“你这样做太不好了”中的“太”),同时,使用的每个词,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的浓淡都应注意,尤其不可在心理失控的情况下,故意选用尖刻的、“入木三分”的词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6、语速有变化
匀速的语流常常调动不了学生的注意。语速要随表达对象、环境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说,浅显易懂快于复杂艰深,描摹叙述快于分析讲解。表达不同的感情、创造不同气氛,语速也有差异。紧张情节的叙述宜急促些,沉稳有力度的语速宜创造悲壮气氛,而用慢条斯理的语速说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话,会有一种渗透力。有时语流中断,留下点“空白”,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而在与学生谈话时,这个“空白”又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待。
7、冗余要删削
教师的“苦口婆心”并不意味着非得整天唠唠叨叨。这只会把重要的语言信息淹没在无效的冗余表达之中。有位老教师说:“说得太多等于没说”,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注意“语量”的控制,注意删削无效的冗余。当然,有时需要必要的重复和延宕,但表达中叠床架屋的修饰、单调而无意义的重复、赘词冗语、拖腔拖调以及口头禅等,则均应在删除之列。从表达心理控制上讲,要时时注意无效冗余语汇的外滑,这样才能养成简洁明快的风格。
8、语态要亲切
语态是“副语言行为”。对教师来说,表情的暗示,亲切抚摸的沟通与慰勉、肯定赞许的笑意、恳切关注的神情以及充满期待的目光,都包含着极易让学生领会的丰富的语言信息。它们的共同点是:微笑、亲切。可以说,这就是教师的职业语态。
此外,重音的确定、停顿的设置、轻音儿化的表达等口语修辞手段,与朗读技巧近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的说来,口语修辞并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它同时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的反映。对于教师来说,口语修辞是通过教育心理调控实现教育方法调控的重要手段。只有增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时时注意净化自己的教育心理,才能纯熟而正确地运用口语修辞手段,使它成为教育调控的工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