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的相是: , 。
3.语言综合运用。(7分 )
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习作片段,请完成①——③题。(6分)
应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一律无效。
2.试题4页,答题卡2页,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题前请将答题卡前端的考生信息填写完整清楚。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名著阅读(8分)
(1)【甲】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乙】我看到许多人都已饿的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甲】文段中的青年军官是 。【乙】文段中的“我”是 。“我”经过这一件事出现了一个什么大的转折?(4分)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① 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②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 吾视其辙乱, ,故克之。(《曹刿论战》)
⑥ 《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
【甲】人们曾经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必定有着代沟,他们所想的必不相同。(A)可事实也常证明这是个很片面的。嘘寒问暖,这些事太过平常,但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有些事,存在也太过自然。(B)自然得让我们忽略了去问为什么?临行前,父母那句“走路、行车注意安全”“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孩子很自然的“爸爸,您别太劳累”“妈妈,再见”却能温暖父母的心,也让子女自信地踏上人生的征途……这就是心灵的呼应,家庭和谐最朴素的篇章。
【乙】家,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永久地照亮我生命的黑暗;家,是一叶不歇的扁舟,永久地摆渡在我生命的渡口; ,我愿用世上最美最温暖的词汇来赞美家。
①【甲】文画线句(A)有语病,应改为: 。(2分)
②【甲】文画线句(B)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改为: 。(2分)
③在【乙】文中,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7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著名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和《秋天的怀念》等。
B.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字雁冰,是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C.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5.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读音正确..
的一项( )(2分) A. 看.护(kàn) 秕.谷(bǐ) 抚弄..(fǔ nòng) 大相径庭..
(jìng tíng) B. 发髻.(jì) 匿.笑(nì) 熏陶..(xūn táo) 参差..不齐(cēn cī) C. 黄晕.(yūn) 央.求(yāng) 柠檬..(níng méng) 恍.然大悟(huǎng) D. 应和.(hè) 衣裳.(cháng) 缥缈..(piāomiǎo) 花团锦簇..
(jǐn cù) 6.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褒奖 揉躏 张惶失措 千钧一发
B. 箫瑟 藩篱 来势汹汹 因地治宜 C. 瓦砾 沉湎 相形见绌 珠联璧合 D. 编撰
丰谀 不能自已 一拍即和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 )(2分) A.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B. 俄罗斯世界杯如期而至,美轮美奂....的足球比赛成为炎炎夏日里球迷关注的焦点。 C. 5月19日,中华龙舟大赛在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拉开帷幕....
。 D.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古诗词阅读(4分)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8.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 9.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诸军军.
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帝遣真诸军军.郿 ④迁.
大司马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不以.
物喜 B. 以伤先帝之.明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真以亮惩于.祁山 行者休于.树 D. 帝从其.计 其.真无马耶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13.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乙文作答。(3分)
14.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4分)
(三)说明文阅读(6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16.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1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漏。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等资料改编)
15.文章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2分)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四)记叙文阅读(13分)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 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他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了,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力,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有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并把被单摊开。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笑声和甜美的泪光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励。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就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11)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是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是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 ……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
(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8.请阅读选文④~⑩,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段落 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B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等满车礼物回“招待”做生意亏物,边看我们玩耍,家。 本的父亲。 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D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2分)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20.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选文第(11)段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第(13)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新型肺炎席卷着神州大地,令春天失去了它本该朝气蓬勃的模样。有这样一群人,当病毒来势汹汹,他们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生命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城墙,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请以“致敬最美逆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写出真实情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 伴我成长”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补足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 考 答 案
说明:凡主观性试题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
一、积累运用
1.(1)周恩来 彭德怀 去当兵,军人生涯由此开始,不久以后,就成了一个革命家。 (2)打,一举消灭蜀国。明帝听从了他的计策,曹真带兵征讨诸葛亮,临行时,明帝亲自前往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经子午道向南进军,司马宣王逆汉水前进,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他几路人马,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断,入蜀的栈道很难行走。皇帝诏令曹真等人撤兵。曹真每次出发征战,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饷不够,就将家产拿出来贴用,所以士卒都愿为他效劳。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他的病情。曹真逝世,《骆驼祥子》(1分) 外貌描写(1分) 最初是一个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2分)
2. ①决眦入归鸟 ②牧人驱犊返 ③烟波江上使人愁④峰峦如聚 ⑤望其旗靡 ⑥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每空1分,错1字该空不得分)
3.(7分)(1)可事实也常证明这是个很片面的观点。②自然得让我忽略了去问为什么。③示例:家,是一曲不断的欢歌,永久的陪伴在我生命的历程
4.A 5.B 6.C 7.B 二.阅读理解
(一)8. 本诗用了“水”、“杨柳”、“马”、“春风”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9.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别之情。
(二) 10.①亲身,亲自 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驻扎 ④升迁,升官 11. C 12.①(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间文明显达。②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13.诸葛亮围祁山 2.亮果围陈仓 3.蜀连出侵边境 14.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
【译文】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守军叛魏而响应诸葛亮。明帝派遣曹真都督诸军驻扎郿县,派遣张郃迎战诸葛亮的将领马谡,大获全胜。安定城的杨条等人掳了一些官吏、百姓守卫着月支城,曹真包围了他们,杨条对他的手下人说:“大将军亲自来招安,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叛向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平定了。曹真以为诸葛亮在祁山受挫,以后必会出兵陈仓,于是派部将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做好了应战的准备。诸葛亮第二年春天果然率大军攻打陈仓,但陈仓早有准备,诸葛亮没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连以前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230),在洛阳朝见天子,升迁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给予他穿履上殿、入朝参见免跪拜的极高待遇。曹真上书,指出日前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给予还击,分兵几路前去攻
谥号为元侯。
(三) 15. 形成条件 分布地区 16. 作比较 突出了可燃冰巨大燃烧价值。 17. D
(四)18. A无比自豪 B父亲两手空空、疲累沮丧地回家 C疑惑不解 D满足激动 19.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的样子。 20.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生意亏本的父亲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 21.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盛的爱,所以不矛盾。 三、写作表达
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四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较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清;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 在按以上评分标准给出考生作文总分后,凡一、二类作文,达到下列要求之一者: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在所给分数的基础上加2~5分,但合计总分最多5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