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看似十分乐观,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对许多高校而言深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对学生实施分流培养、因材施教。新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以往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修正,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
标签: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我国以往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业型模式和复合型模式。无论是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需要。从汉语国际推广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来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也应走多元化的道路。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化人才模式探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任何教育模式都处于一种探索之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不能说相互比较而言,有哪一种特别优秀,反之,哪一种特别劣质。但是,总体而言,汉语国家教育专业的人才模式必然有其内在特质。唯有紧紧围绕这些内在特质,才能保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模式探索有所突破。
1.1 汉语的实用性
如今学汉语的人与日俱增,中国国力的强盛只是诱因,背后所体现的是中国人与世界交流的增加。这种增加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对话的需求;第二,外国人与中国人对话的需求。基于前者,国家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事业,借此希望国人能够走出去同世界交流。虽然,英语不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可以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就有了与外国人交流的语言基础。如今,这一现象反过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想与中国人交流。中国国力的提升,经济地位稳居世界。第二,话语权更多,这些因素导致汉语成为一股热潮。因而,不论是学习汉语还是教授汉语,都必不可能忽视,汉语的实用性质。
1.2 实施分流培养,打造专门人才
根据学生基础和未来就业取向不同,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基础条件好、有进一步升学愿望的学生和选择就业为主的学生分别归为研究型和适用型,学生
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分开编班,执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门人才。与原有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新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日前国内人才需求的实际,真正做到了分流培养、因材施教,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朋尝试。
2.突破传统框架,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新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日标因学生培养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日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对中外文学、文化有较全面了解,莲得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各级教有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了解学术前沿,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继续深造,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硕上学位的学术理论利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适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硼和英语应用能力,对中外文学文化有较全面了解,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其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国内外各级教育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国内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在行政机关、涉外机构外资与合资企业旅游部门等单位从事文秘、翻译等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月标将复合型人才的说法具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指向清晰,可操作性强。与以往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月标相比,更加符合当今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
3.优化培养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不同的就业取向和培养过程明确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有利于学牛:个人就业理想的实现和就业率的提高。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体系创新素养本位”为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先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新的人才培养乃案在课程设置上应有较大变化,除了课程门类变化外,大量增设实践教学环节。这一变化体现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管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经历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后,由从事对外议语教学工作的”生手者”变为“上手者”,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成长提供了最好的经验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国英.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
2010,(2)
[3]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4]秦海燕、刘一梦对外汉语:“看上去很美?”一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策略与就業前景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