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僧大峰轶事

高僧大峰轶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CHAOSHANGCHAOXUE

史海钩沉高僧大峰轶事

陈浩展

深秋时节,我们驱车到潮阳“大峰纪念馆”采风,受到馆领导的热情接待,并为我们介绍“大峰二、高僧宋大峰(林灵噩)轶事

纪念馆”、大峰生平轶事,以及大峰风景区发展概北宋宣和四年(1122),庚子仲夏。大峰(灵况。

噩)自闽游缘到潮阳蚝坪(今和平),时逢干旱,

一、高僧宋大峰(林灵噩)传略

田园歉收,瘟疫流行。翌年又遭暴风雨来袭,练江水漫江堤,尸横遍野,饥饿疾病困扰乡民,路有饿宋大峰为900前佛门高僧,早年习举子业,56殍、满目疮痍。高僧大峰为乡民祈福、禳疫、施医岁中进士,曾出任县令,后辞官出家。民间传说宋赠药;为灾民治病、慈悲济世,收殓路尸,施棺、大峰(林灵噩)诞生于浙江温州永嘉林姓名门。名赠葬。大量善举博得乡民无限敬仰,众乡民恳请他灵噩,字通叟,生于北宋宝元二年己卯(1039),卒结庐“后灵谷”(今桥尾山)。后灵谷与蚝坪之间有于南宋建炎丁未(1127),擢任浙江会稽县令。[1]

练江横阻,往来须舟楫济度。高僧大峰每日下山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宋大峰(林灵噩)出任化缘,须乘度船过江。眼见江流湍急,时有覆舟之时,天下分崩离析,中国北方演变成残唐五代、南患,且有人葬身鱼腹,遂生侧隐之心,而萌造桥之方分裂成10个小国,国家出现严重的内乱外患。念。募化建桥之志遂决。他每日到江边测量水之深其时,王安石变法失败,驿骚华厦,朝无正人,忠浅、地之高下,以及水流、土质、潮汐之涨落。在谏之士无不痛心疾首。身怀抱负,忧国忧民的宋大江边找到一处红土沙质为地层作桥基,计算木石工峰辞官入佛,皈依净土,到显通寺拜法寅为师,受役,然后广向周围远近乡民,宣说建桥之利,募化具足戒,削发为尼。法寅赐他“内字真觉,法号大捐资建桥。

峰。”尔后雪峰结庐,参禅习法三载。

在宋代,福建以建桥闻名。泉州与洛阳江交界

69

潮 商 · 潮 学

之洛阳江入海口的“海港大桥”,在古代造桥史上,就首次运用生物学“牡砺固基法”造桥并成为首创典范。宋大峰于北宋宣和五年癸卯,携款回闽,实地学习运用“牡砺固基法”并运来大量建桥材料,为建桥做先期准备。建桥时,高僧大峰先测定桥址于桥头村及番薯埠之间,又利用潮汐涨落周期,运送长2米、宽1米的松林筏排至江中,按预定桥墩位置压上长1.5米至2米的短石条下沉江底,让巨石下压排泥,让水流冲刷,桥墩安然稳卧。桥墩建成后,再在桥墩间,铺上长7.5米至8米,厚0.75米,重逾万斤的大石板做桥面。桥面两边用混合土筑成栏墙,每隔4米竖一石桩以连结成栏杆。桥东原有混合土与石块筑成驿馆。石之东西两端,各由石块砌成台阶,东边九级西边七级,过桥时须拾级而登。就这样一座十八孔的和平大桥,只差枕岸二孔,便大功告成了。(和平大桥北端,今尚存留长约8.5米,宽高各0.65米之万斤巨石一条,为当年建桥见证)[2]。据住持僧人所述,当年御赐圣旨,原珍藏于寺中,今已不知下落,寺内尚存(灵泉护国禅寺)木70雕印一方、(灵泉古寺)石匾一块。[3]

三、浅析高僧传略轶事

据《潮阳县志》卷十八有关大峰记载,宋大峰,不详里氐,始自闽来。明隆庆《潮阳县志》(文辞志,报德堂碑记)中,记载大峰事迹也十分简略。清乾隆《潮州府志》虽有专节记载,但语焉不详。陈振泰《宋大峰祖师史话》、郑彝元编著《大峰祖师传略》、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理事长郑午楼撰写前言中可予考证:以进士出身出仕,授县令当是事实,地名则显然有误。大峰纪念馆领导为编写潮剧《大峰传》,查县志载:清朝县令王三重,奏疏朝廷后,御赐宋大峰为《忠国大师》、大峰卓锡

禅寺为《护国灵泉禅寺》。综上述,清代僧人修大峰墓、驻锡报德堂,实为宣传鼓励善行。历代封建王朝黑暗,满汉矛盾激烈,进而国际列强入侵,古代社会矛盾加剧,民生困难。地方史志记录:以大峰发禅地潮阳县为例,清顺治至光绪年间水患二百三十七次,旱灾三十七次,飓灾五十二次,水灾三十一次,震灾十五次,蝗灾五次,大疫六次。如此景况,潮汕黎庶百姓深陷水火不言而喻。[4]大峰生时,名不见传,圆寂后200多年,却有人为之作记。这一花独秀,其中原因,岂不令人深思。作为一名僧人,他在垂暮之年,以一个行脚僧游缘来到潮阳,逢瘟疫设医馆,施医赠药;遇水患、风灾,目睹舟楫溺舟之苦,立志建和平桥。他是远道而来僧人,并无子孙受益,从未为自己留下片言只字,让自己名垂青史。遂致圆寂200多年后,后人为其作传时,不明里氐。他以身体力行,慈悲济世,为民植福。如果说,世上有不为名,不图利,专门利人,毫不利己之人,则高僧大峰堪称典范。大峰的建桥神化的传说不少,然而,殊不知专家们曾为此考察发现,桥墩的“牡砺固基法”,在古代尤其闽地、福建的洛阳江出海口的“海港大桥”,就是我国古代建桥史上的典范,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潮阳大峰风景区如今已成“千年古县”。集纪念馆,发展旅游事业为一体的大峰风景区,已被广东省评为3A级单位。旧的和平桥和新的和平大桥备受旅游者青睐。

参考文献:

[1][2]见郑彝元篇著《大峰祖师传略》、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郑午楼撰写传略前言。

[3][4]见泰国林悟珠著的《华侨报德善堂研究》丛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