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毕节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我市农业资源条件

毕节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腹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的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57米—2900.6米,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毕节地形切割纵深,耕地破碎,生态类型多样,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美誉,在中东部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是发展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烤烟,早熟马铃薯、果菜类蔬菜,柑橘、葡萄、樱桃,喜树,猪、鹅、大鲵的优势区;中部海拔1200-1700米区域是发展玉米、马铃薯、芸豆、大豆、烤烟,辣椒、食用菌、大白萝卜、叶菜类蔬菜,梨、猕猴桃,天麻、半夏、前胡,高山生态茶,猪、鸡、羊、冷水鱼的优势区;西部海拔1700米以上区域是发展地膜玉米、马铃薯(种薯)、苦荞、烤烟,食用菌、冷凉蔬菜,核桃、苹果、梨,天麻、党参、重楼,牛、羊的优势区,特有地理气候赋予了发展山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

全市大部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季的特征,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10.5℃-15℃,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日照时数1102-1780小时,无霜期205-297天,年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全市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95.56万亩、天然草场747.3万亩、林地1862.12万亩。尤其境内夏秋季气候凉爽,地形天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不易传播,加之无“三废”污染,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享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

1

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贡茶之乡”等19个“中国之乡”和“天然药园”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富集的生物资源,为发展山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全面实施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烤烟、油菜、生猪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马铃薯、商品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茶等生态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马铃薯、商品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茶和特色杂粮等优势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马铃薯:毕节海拔高,气候冷凉,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毕节马铃薯以个头大、品质优、口感好,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输、耐贮藏,品质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2013年,“威宁洋芋”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我市在马铃薯的生产中,受立体农业气候影响,不同生态区,马铃薯的耕作栽培制度不同,一是西部海拔1900以上的凉山、半凉山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特别冷凉,马铃薯的种植是春播秋收和以净作为主,其种植面积占全市40%左右;二是中部和东部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区,马铃薯是冬末春初播种,夏季收获,在种植制度上以间套作为主,形成了间套作和接茬复种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占全市的60%左右。近年来,马铃薯作为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发展迅速,201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23.11万亩,年产量将突破6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威宁为主的原种、一级良种和以赫章、七星关、大方、纳雍为主的二级良种产业带,以威宁、赫章、七星关、大方、纳雍等县为主的马铃薯商品薯产业带。为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基地”奠定基础。

2

2、蔬菜。毕节地处乌蒙山脉腹地,大部分地区夏秋气候较为凉爽,7月份日均温仅为21.9℃,具有“天然空调”气候优势,是全国三大夏秋喜凉蔬菜优势区之一,境内雨量充沛,日夜温差大,蔬菜干物质积累多,品质好。全市8个县(区)中有7个(七星关、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威宁、赫章)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夏秋蔬菜发展重点县,特别是平均海拔最高、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威宁县,7月份日均温仅有17.8℃,是贵州省夏秋冷凉蔬菜生产最适宜区域。“织金竹荪”、“大方皱椒”、金沙“湾子辣椒”、“毕节大白萝卜”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将蔬菜产业作为全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脱贫增收的重点产业,并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2017年,全市蔬菜计划种植面积283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种植商品蔬菜240余万亩,产量300余万吨,销售额41.30亿元。

其中,辣椒种植面积85万亩,预计年产辣椒120余万吨。现有16家辣椒加工企业。有“大方皱椒”、“湾子辣椒”、“毕节线椒”等多个地方特色品种。其中,又以“大方皱椒”和“湾子辣椒”最具盛名。先后于2013年、201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毕节食用菌发展速度迅猛,先后引进“大方雪榕公司”、“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入驻大方县、威宁县、黔西县。截止目前,种植食用菌4.26亩,产量5.94万吨,产值4.82亿元。

目前全市蔬菜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威宁、七星关、大方、纳雍为主的夏秋喜凉蔬菜产业带,以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为主的特色辣椒产业带,以威宁、大方、黔西、织金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以七星关、金海湖新区为主的毕节大白箩卜产业带,为打造“中国南方冷凉蔬菜基地”奠定基础。

3

3、特色经果林。毕节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阳光照射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核桃、苹果、樱桃、漆树、板栗等特色经果林。其中,苹果26万亩,预计年产量近10万吨,主要分布在威宁县。2017年,“威宁苹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目前,威宁苹果产量提升很快,气调保鲜库、粗加工和精深加工企业缺乏,特别是精深加工厂,目前尚无1家。樱桃20万亩,预计年产量超过6万吨,主要分布在纳雍县、赫章县。本地销售之外,贵阳、重庆、云南、四川等地是主要销售区。当前,樱桃主要以鲜食采摘为主,储藏加工设施缺乏,在产业链下游开发潜力巨大。

4、山地生态畜牧业。毕节是贵州重要的草食生态畜牧业大区,以牛、羊、可乐猪、禽为主,其中优质肉羊重点布局在威宁县和赫章县,优质肉牛在威宁县、织金县和纳雍县,优质肉鹅在七星关区、黔西县和织金县。毕节可乐猪、威宁黄牛、贵州黑山羊、威宁绵羊、威宁鸡、乌蒙乌骨鸡已列入农业部《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为发展山区特色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调研毕节提出的“要充分发挥毕节牛羊品种、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努力把毕节建为优质牧草基地、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中国南方重要的草牧业基地和牛羊繁育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全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2016年末,全市优质牛、羊、可乐猪、乌骨鸡存栏量分别117.8万头、120.8万只、1万头、20万羽,出栏量分别为30.5万头、68.9万只、1万头、20万羽。围绕生态畜牧业板块经济发展布局,依托恒大集团、正大集团、柳江集团、优农谷公司等落地企业,按“生产适度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产品标准化”要求,采取“企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户”等形式,按照统一圈舍、统一品种、统一防控、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销售,推行“代养”“寄养”“三变”等带动模式,集中打造大方县10万头纯种安格牛繁育基地、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金沙县5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赫章县12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10万头可乐猪生产基地等一批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4

5、中药材。毕节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已查明的中药材资源有1672种,其中植物药1577种,动物药79种,矿物药16种,在全国368种重点植物药中,毕节就有172种。大方天麻、威宁党参、赫章半夏、大方圆珠半夏、织金续断、织金头花蓼6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集中打造威宁以党参、鱼腥草为主,赫章以半夏、魔芋为主,大方以天麻、丹参为主,七星关以刺梨、苦参为主,织金以黄柏和续断为主,黔西县以皂角刺、白芷为主的中药材优势产业带。2017年,全市优势中药材种植面积70万亩。其中种植面积上万亩有半夏、党参、天麻、鱼腥草、黄柏、丹参、续断、刺梨、金银花、百合、杜仲、太子参、魔芋、前胡、苦参15种;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14家。

6、高山生态茶。我市素有“贵州高原屋脊”之谓,周年云雾缭绕,空气相对湿度高,昼夜温差大、寡日照突出,天然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所产茶叶具有有效成份含量高、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风格。纳雍县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金沙获“中国贡茶之乡”美誉;策划打造“奢香贡茶”区域公共品牌和“纳雍古茶树”、“金沙贡茶”、“威宁乌撒烤茶”等企业品牌,“金沙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6年,全市高山生态茶园面积89.4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0.25万亩,产量0.85万吨;有茶企99个、专业合作社10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个(含省级龙头企业10个);有31家茶企(专业合作社)获得QS认证,无公害和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分别达到10.31万亩、3.50万亩。成立了古茶树保护机构,拉开了我市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序序幕,目前,纳雍、金沙已对古茶树进行挂牌管理、育苗、加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农科所还组织调进40余个茶树新品种在七星关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建立了良种茶树品比园,为我市高山生态茶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种质资源贮备。

7、特色杂粮。毕节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区,属高海拔无污染的高寒山区,荞麦栽培历史悠久,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苦荞集中分布海拔2200米以上的凉山、半凉

5

山地带,其中以威宁、赫章两县最为集中。无污染的高寒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它品质优于其它地区所产苦荞,是黔西北高寒山区药食同源的特色作物。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市针对高寒山区生态环境和苦荞生产的实际需要,开展苦荞新品种选育研究,先后育成黔黑荞1号、黔苦2号、黔苦3号、黔苦4号、黔苦5号、黔苦荞6号、黔苦7号等6个黔苦系列新品种,率先在高芦丁含量育苗领域取得突破,育成的黔苦2号、黔苦3号和黔苦荞5号3个品种芦丁含量特别高的新品种,品质突出,黔苦荞5号黄酮含量达高2.695%。

2017年,苦荞种植面积14万亩,优质稻1.23万亩。

三、需在广州销售的产品

1、冷凉蔬菜。我市冷凉蔬菜全年种植210万亩,产量400万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甘蓝、白萝卜、青菜等。尤其是春夏白萝卜和大白菜品质好,生产量大,2者年产量均超过百万吨。

2、马铃薯。毕节马铃薯以个头大、品质优、口感好,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输、耐贮藏,品质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年常量600万吨以上。

3、荞类制品。毕节苦荞总产量近4万吨。目前开发的荞制品有荞酥、荞茶、荞米、荞酒、荞粑等多个产品,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亲睐。

4、林下土鸡、可乐猪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