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下⾃⼰,今年5⽉份参加的系统分析师考试,⼀次性通过,成绩上午:49,案例:48, 论⽂:45分。本来还担⼼案例过不了,结果超出预期,论⽂成绩低于⾃⼰的预期,上午成绩跟估计差不多。
对于⾃⼰能通过系分考试,还是很开⼼,年轻写代码的时候,很羡慕系分的同志,都觉得他们挺⽜X的,这是我年轻的时候梦想,终于梦想实现!
2017年上半年也⼀次性算是⾼分通过⾼项(信息系统管理师),总分166分。感谢江⼭⽼师带领我⼊门,谢谢⽼师
说⼀下系统分析师的考试感受,供考友参考:
1.考试结构
分为上午、案例和论⽂,跟其他⾼级考试都⼀样,时间分布及总时长也是⼀样的。
不同的是案例和论⽂。下午案例是五道题,第⼀题是必答题,后⾯四题选做两题,对时间的管理及要求更⾼,其中的第三题每年都是嵌⼊式⽅⾯的,做过硬件的,搞过嵌⼊式开发的才会擅长,其他的⼤概是数据库⼀道题、互联⽹或WEB⼀道题,系统分析基础⽅⾯⼀道题。 论⽂是四选⼀,在四个论⽂题⽬⾥⾯选⼀道作答。
2.考试难度:
系统分析师被很多⼈认为是软考⾥⾯最难的⼀项考试。属于⾼级⾥⾯的⼀项考试,难点主要在:
①范围⼴:⾼项⾥⾯的九⼤管理在系统分析师教材⾥浓缩为⼀章,不到100页;系分的考试范围⼏乎是涵盖了系统架构师和信息系统管理师的所有考点,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已,例如系统架构师多侧重系统架构、系统设计模式等,⾼项多侧重项⽬管理等。系统分析师考试内容包括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硬件原理、运筹学、数据库、多媒体、项⽬管理、系统架构、系统分析、软件⼯程及开发、软件测试及可靠性、嵌⼊式、系统安全、系统配置及性能、计算机⽹络及通信、法律法规、英语等等⽅⾯的内容,⼤约包含了⼤学⾥⾯所有学到的关于计算机⽅⾯的重要课程。
②题⽬新:上午基础知识跟其他考试差不多,多刷题多练习就差不多了。题⽬新主要体现在案例⽅⾯,现在的官⽅系统分析师教材还是2010版的,案例经常出很多⽬前市⾯上⽐较新的技术⽅⾯的考题,⽐如微服务、可信计算等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对于这类题⽬如果没有经验很难拿到⾼分。⽐如2018年5⽉份就出了共享单车的案例,2018年5⽉第⼀题是关于系统分析⽅⾯的,教材上也没有。2017年5⽉出了微服务的案例等,还有WEB REST技术、故障分析树、⽆服务器架构技术等等;
③主要靠⾃学:系统分析师培训很少很少,不像⾼项考试,培训很多很多。系统分析师考试主要靠⾃⼰总结提炼,我就总结了三份⽂档,⼀份是复习笔记,⼀份是案例背点,⼀份是错题集,当然属于总结不全⾯的。当然系分也有培训的,很贵很贵,跟PMP考试费⽤差不多,多则五六千,少则三四千。本⼈舍不得交这么⾼的费⽤,靠⾃学。
3.论⽂:
论⽂是四选⼀,字数及时间要求和⾼项考试基本⼀致,答题纸也是⼀样的,论⽂结构也是分摘要和正⽂两部分。论⽂有时候会出⼀些市⾯上⽐较新的技术⽅⾯的论⽂,但共有四道题,可选范围较⼤,如果是真正做过项⽬开发的⼈,总是有话可说的。综合08年以来的论⽂题⽬来看,项⽬管理⽅⾯的论⽂⽐较少,印象中就四篇(项⽬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软件项⽬管理技术、软件项⽬估算的过程与⽅法),论⽂的重点主要在软件需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信息系统规划及建模、企业应⽤等⽅⾯,偶有数据库及web⽅⾯的论⽂。 2018年的论⽂题⽬我很幸运,准备到了,关于软件需求⽅⾯的论⽂我准备了8篇,包括了需求开发及需求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单个环节的论⽂,有综合多个环节的论⽂。今年的论⽂之⼀就是论软件需求获取技术及应⽤,属于需求开发环节之⼀,正好准备到了,这也是我总结历年论⽂考试题⽬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