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态变化教案讲解

物态变化教案讲解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9.(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10.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11、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12、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13.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随堂练习: 【考点归纳】 考点一 温度温度计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 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 2.下列关于温度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市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6℃ C.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80℃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约为23℃ 考点二 蒸发 3.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 4.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考点三 沸腾 5.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100℃.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且不断_______. 6.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情况的是 ( ) 7.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8.如图所示,小烧杯和大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它们的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大烧杯进行加热,使大烧杯的水沸腾,并且继续加热,此时小烧杯的水 ( ) A.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温度能达到沸点,沸腾与否视火力而定 考点四 液化 9.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而形成的. 10.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_______和_______. 11.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气,如图所示,现在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_______的办法可以使气体_______.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现象. 12.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下列关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是需要时间的,刚冒出的水蒸气液化时间太短 B.水壶刚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太高 C.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难以液化 D.离壶嘴较远处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多,所以液化生成的小水珠多 【反馈练习】 1.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图乙是测水时的温度计示数,那么水的温度是_______℃. 2.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大致有: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_______;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_______的本领;城市中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_______吸热少,加之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_______出去. 3.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___(大/小),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时要吸热造成的. 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改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6.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进行消毒 C.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1)本实验应使用_______(水银/酒精)温度计.(水银 沸点357℃,酒精沸点78℃) (2)1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应记作_______℃. (3)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_______热,其沸点为_______℃. (4)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 考点一 熔化和凝固 1.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_______(凝固/汽化)过程中_______(放出/吸收)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2.如图所示为某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该固体为_______(晶体/非晶体),因为其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为_______℃. (2)处在图中CD阶段时,该物体为_______(固态/液态/气态). (3)处在图中BC和DE阶段时,物体需_______(吸热/放热). (4)吸收相同的热量,在AB阶段比在CD阶段温度上升快,这是因为该物质在AB阶段时的比热容比在CD阶段时的_______. 3.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 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4.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_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改变/不变). 考点二 升华和凝华 5. 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7.人们将干冰“喷”人冷空气层进行人工降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喷”入冷空气层中的干冰会很快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 B.在冷空气层中“喷”入干冰后,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 C.在冷空气层中“喷”入干冰后,冷空气层中的小冰晶便会熔化成小水滴 D.在冷空气层中“喷”入干冰后,冷空气屋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或小水滴 考点三 水循环 8.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9.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反馈练习】 1.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剧烈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______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2.有两种固体A和B,其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A是_______(晶体/非晶体);A和B在熔化过程中主要区别是_______. 3.在自然界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在其形成过程中涉及液化的有_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_. 4.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54℃,测此地冬季最低气温应选_______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_______温度计.(酒精/水银) 5.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 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 6.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里面包含着的物理含义是 ( ) A.霜形成前的气温没有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气温比雪形成的气温要低 C.霜形成前气温一定较低,水蒸气凝华成霜;下雪后雪熔化、升华时吸热,气温一定较低 D.下霜前气温一定比下霜后气温低,下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气温低 7.为缓解旱情,人们经常要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当干冰进入云层时,会很快__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并_______大量的热,使高空中的许多水蒸气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空降下,遇到暖气流吸热而熔化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依次填入横线中的物理词语是 ( ) A.熔化、吸收、凝固 B.升华、吸收、凝华 C.熔化、放出、凝华 D.升华、放出、凝固 8.在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图甲是冰的熔化图像,若在此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由A→B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需要_______热量,内能_______,总体积_______.冰的初温t0=_______℃. (2)图乙是小军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军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沸腾/不沸腾),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1. 2009年底,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 2.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验.她将适当的水装入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一会儿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 (1)水的沸腾是剧烈的_______现象. (2)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3.如图所示的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此过程_______(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4.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薄雾”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100℃. 6.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a/b/c/d) 7.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 A.20℃ B.30℃ C.40℃ D.50℃ 8.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 9.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B.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10.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 ( ) A.水液化吸热 C.水汽化吸热 B.水液化放热 D.水汽化放热 11.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2.已知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液态空气蒸发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 A.氧 B.氮 C.氦 D.不能分离这些气体 13.以下措施中,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 A.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 B.压缩气体体积并降低气体温度 C.使气体体积压缩到足够小 D.增大气体体积并升高温度 14.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右图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5.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 A. B. C. D. A.水的表面积; B.水上方的风速; C.水的温度. (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 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是否有关. (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在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风速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17.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__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_______.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 16.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18.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像,如图a、b所示. (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在图a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19.阅读短文 变频空调的节能原理 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电能,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不但电能消耗少,而且室温波动小,舒适度大大提高.变频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热、制冷和除湿运转方式,并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功率维持设定的温度,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的效果,采用了变频技术的智能变频集中式空调则集中了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的优点,可使中央空调的耗能降低30%至80%,成为近几年商用建筑的首选.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空调机的制冷原理是:在室内,制冷液由于 吸收热量,而在室外则由于 放出热量,从而把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以上两空均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 (2)在空调机制冷的过程中,压缩机的作用是 . (3)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的 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 (4)根据自己的理解,空调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通过 作为电路的开关达到自动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 20.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上的露珠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_______,温度_______;钨的熔点是3 140℃,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 2.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_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_______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 3.图甲、乙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甲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___(晶体/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 (2)图乙是冰的熔化图像,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____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_______热量,总体积_______. (3)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乙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_______. 4.冬天的露天温泉有时会出现这样情景:水面的上方一层白雾,雪花从天空中飘落,落人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里所说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形成是_______现象,落入水中不见踪影,是雪花_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5.蜂胶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等多种功能,天然蜂胶由于含有重金属不能直接食用,必须提纯,把天然蜂胶溶解在乙醇中,使其中的重金属沉降,然后在减压提纯器中提纯,在减压提纯器中,乙醇在50℃时就沸腾,原因是_______,提纯后的蜂胶温度低于15℃时很硬、很脆;36℃时质软、有黏性;温度达60~70℃时熔化成为黏稠液体,可见蜂胶属于_______(晶体/非晶体). 6.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 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 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人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 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 需要_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图丙的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物质由图甲直接变成图丙的过程叫做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8.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 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11.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12.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14,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 A.水的质量增大 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 D.冰的比热容增大 1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固体的图像 ( ) A B C D 16.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A.B. 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C.D.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17.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 A. 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 B.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C. 我市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 D.19.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到许多信息,如①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②该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塑料外罩 凝结的水滴 污水杯 漏水托盘 洁净水收集杯 18.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 20.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_______(晶体/非晶体).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像,得出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正确/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形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