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女娲补天
文本分析: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其他三个是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本文就是根据这个神话故事改编的。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塌地裂后,民不聊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找来五彩石,补好了天上的窟窿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象女娲补天的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从而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娲、隆、塌”等6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3.发挥想象,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想象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感受传统,揭示课题
1.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 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来自哪个故事或传说吗?
(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故事的名称) 2.结合图片引出女娲补天的故事。
过渡:同学们,最后一张图片展示的是女娲造人的场景。女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母亲,她抟泥造人,才有了今天地球上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女娲的另外一个故事——女娲补天。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板书:女娲补天)
明确:“补”能修饰的对象有衣服、锅、雨伞、营养等,那么“天”怎么能“补”呢?又该如何“补”呢?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女娲的相关知识。
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女娲氏、灵娲、女帝等。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测。 (1)指名学生拼写生字。
女娲 天塌地裂 熄灭 冶炼 wātāxīyě(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女:娲(女娲)姓(姓名)娇(娇嫩)婚(结婚) 火:熄(熄灭)烁(闪烁)炫(炫耀)烽(烽火) 冫:冶(冶炼)凋(凋谢)凄(凄惨)决(决定) ◆修饰词归类:
动词:(露出)窟窿(救出)人们(冒着)危险(寻找)五彩石
形容词:(快乐幸福)的生活(巨大)的响声(熊熊)的大火(五彩)的云霞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创造——创新寻找——寻求
反义词:创造——模仿危险——安全燃烧——熄灭
(3)引导学生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课文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女娲补天的原因:天塌地裂,洪水肆虐,人们无法生存。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女娲向雨神求雨灭火,又造船拯救被困在水中的人们。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女娲历经艰难,炼石补天。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人们怀念女娲,认为天边五彩的云霞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有疑问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思考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与思考 (1)品读文中描写天塌地裂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第2自然段中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你能发挥想象,将它说得更加生动、具体吗? (3)读一读文中写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女娲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4)女娲是如何炼石补天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圈出其中的动词,你能根据这些词,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吗? (5)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请简单说说。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阅读与思考”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解读。 (1)品读文中描写天塌地裂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即第1自然段的后四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黑黑的”“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挣扎”等,体会大地上的悲惨景象以及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境况。这里面有很多叠词,还要引导学生从语感和内容两方面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2)第2自然段中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你能发挥想象,将它说得更加生动、具体吗?
预设:女娲找雨神浇灭天火只用一句话做交代,未免太简略,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可从文章的详略安排方面进行。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详细写出女娲向雨神求雨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以及雨神的反应,丰富文章情节。
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女娲补天,因此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带过。 (3)读一读文中写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女娲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预设: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女娲寻找五彩石的经过,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所起到的作用。
明确:“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说明找五彩石十分不易;“忙了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可见女娲寻找五彩石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都表现出女娲的艰辛以及她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4)女娲是如何炼石补天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圈出其中的动词,你能根据这些词,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吗?
预设: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内容集中在第4自然段,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寻找句中的关键词(主要是动词),从炼石和补天两个方面感受女娲的不易(前两句写的是炼石的过程,后一句描绘的是补天的动作)。复述补天的经过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动词,按一定的顺序适当扩展。通过复述,重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学会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5)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请简单说说。 预设:理解女娲的形象,重在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其精神品质。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析有关女娲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为了人类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精神。
方法拓展: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多种,(1)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把握人物的形象;(2)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件来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3)通过分析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来把握人物的形象;(4)通过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5)通过理解文中评价人物的句子来体会人物形象。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动人的神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神话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女娲炼石补天,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为了人类甘心奉献,千百年来,被人们深深怀念。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再次感受女娲身上闪现的美好品质。
小结: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关于女娲的知识,认识了生字,理解了重点语句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感受了女娲的人物形象,体会了她身上让人感动的可贵品质。同学们的表现仍然很不错, 。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比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等。
3.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抓住重点词语激发想象,感受人物精神
师:女娲在冒险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先快速浏览课文第3、4自然段,然后再与大家交流分享。
生:女娲先去寻找五彩石,然后挖坑炼石,最后补天。
师:做这些事,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1:“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我从“几天几夜”这一短语中感受到女娲找齐五彩石十分不易,用了很长时间。
生2:我从“终于”一词感受到女娲寻找纯青石的过程十分不易。 生3:我从“炼了五天五夜”中体会到冶炼时间之长和女娲的辛劳。 生4:我从“找哇找哇”感受到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非常不容易。 师:一个“找哇找哇”写出了女娲找石的艰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女娲会去哪里找?她会怎么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生:女娲来到森林里找五彩石。 师:在森林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森林里有好多野兽,那些野兽向女娲扑过来。 师:多危险哪!女娲怕不怕这危险?
生:不怕!女娲战胜了野兽,然后又继续寻找五彩石。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
生:女娲到火山口去寻找五彩石。那熊熊的大火烧焦了她的衣服,她都不怕,一直不停地寻找五彩石。
师:你们看,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就是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此时此刻,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女娲不畏艰险、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的画面吧!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所想象到的女娲找石时历经的艰辛写下来吧!
赏析:感受女娲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怎样让感悟女娲的精神不会落入“贴标签”的窠臼呢?该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词,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激发学生想象女娲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将
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最后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将想象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进行片段写作。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15《女娲补天》知识精讲+练习+教案+图文解读
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塌(tā)、救、稠
词:幸福、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窟窿、云霞、女娲补天
**【重点句子】**
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3.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4.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dǎo tā xī miè rán shāo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乞( ) 淹( ) 旱( )
汽( ) 掩( ) 早( )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dǎo tā xī miè rán shāo
( 倒塌 ) ( 熄灭 ) ( 燃烧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乞( 祈求 ) 淹( 淹没 ) 旱( 干旱 )
汽( 汽车 ) 掩( 掩饰 ) 早( 早起 )
生字
隆 塌 露 燃 熊 挣 熄 喷 缺 纯 冶 炼 盆
语言感悟
本文主要描写了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冒着危险补天的故事。在阅读本文时,要抓住描写女娲补天的句子体会,感受她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
写作特点
课文重点描写女娲补天的经过,语言通俗易懂,便于儿童理解。同时文章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词句知识点
【词】 【围困】
团团围住,使处困境。 【挣扎】 用力支撑。 【冶炼】
用熔炼,电解等方法把矿石中所需要的金属提取出来。课文是把五彩石用神火冶炼。 【云霞】 彩云。 【句】
1、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非常旺盛;“到处”说明四周水势大。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人类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有人出手相救。同时也暗示女娲救人是非常艰难的。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女娲难过,什么她把人们的疾苦放在心上。这段话的后两句具体写出了女娲为了排除人们的苦难,及时找雨神又造了船。
3、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透过“几天几夜”一词,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女娲不分昼夜,在苍茫的宇宙中四处寻觅五彩石的身影,不由使人更加赞叹女娲不畏艰难险阻拯救人类的精神。
同步习题
一、 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 女娲 露出 挣扎 熄灭 窟窿 泼水 治炼 泉水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生活 ( )的大火
( )的泉水 ( )的云霞
三、想一想,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数字 金光( )射 ( )面( )方 成( )上( )
( )嘴( )舌 ( )模( )样 大吃( )惊
( )紫( )红 ( )发( )中 ( )官端正 一、 文中的好词佳句可真多,我要写下来。 二、 给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1、谁又敢高声说话呢
2、哥哥收集了这些珍贵的邮票。 3、官绅的头子被卫士投进了漳河。 4、我们把大自然征服了。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属为人们解除璀苦的勇收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复,训练学生会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请地即读课效。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交,了解根学主要内容,体会交的为人们能除捕苦的勇敢精神. 2.可导学生根据课父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婴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猜神话故事
2.感悟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自由读。 指明读。 齐读。 2.感知全文 天塌地裂 求神降雨 造船救人 找石补天 三、品读“可怕”
1.说天塌地裂的夜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品读“天哪,太可怕了!”
3.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抓住大、大窟窿等词语感悟可怕 4.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抓住一道道深沟感悟可怕
5.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抓住围困、挣扎等词语感悟可怕 6.创设情境,感受可怕画面读
7.合作朗读,体会可怕 四、回归文本,设疑结课 1.根据板书,回顾全文
2.设疑结课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冶炼 求神降雨 天塌地裂 造船救人 找石补天
图文导学
《女娲补天》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感悟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法:情境导入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热场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个“填人名”的游戏,来,看谁最厉害。依次出示;《 救母》《 射日》《 开天》《 奔月》《 追日》《 补天》
2、真能干!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这些都是?(这些都是神话故事)。
师:是啊,这六位是我们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1)从课外书中(见多识广);(2)电视中(生活中学的知识);(3)从课本中(机会向来属于有准备的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2、看老师写课题:“娲”是个新字,女字旁写得窄一点,右边写得宽些,这样才会漂亮。
3、读题、质疑
二、播放课件,情境朗读 1、播放情境朗读。
2、刚才大家的问题,我听出了些眉目了概括起来就是六个词: 课件打出:水深火热 天塌地裂 造船救人 求神灭火 炼石补天 艰难找石
3、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自然段写了天塌地裂、水深火热,哪些地方写了造船救人、求神灭火,哪些地方写了艰难找石、炼石补天。找到了就在这一段的后面写下这些词语。
4、如果我们把这6个词送到这段话中,就知道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出示课件: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因为( ),老百姓生活在( )之中,女娲不忍心人类受灾,先( ),又( )解了燃眉之急,再冒着生命危险( ),最后
( ),从根本上解求了人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师检查词不达意语: 第一组:轰隆隆 塌下 露出 3、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出示句子
4、指名一生读(女娲突然被一陈…………大窟窿。) 师:读了这个句子,看到了怎样场面下的情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天崩地裂)
5、第二组: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6、指导学生读准“挣扎”
7、出示句子: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8、指名学生读一读
师:读到这句话时,哪个词语从脑海中跳出来了?(水深火热)
师板书,学生也写。
9、齐读一这段,读后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师:是呀,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到这样的情形,会为人类做些什么呢?(生: )
(一)抓“找”感悟女娲补天的辛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那女娲是怎到找到五彩石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到课文中仔细地读一读,用“——”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课件: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2、请大家再细细品读这段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 师板书:辛苦。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机动) 零零星星 多 碎 锋利 好像看到了女娲的手都流血了 几天几夜:时间长 换“好几天”行吗?我仿佛看到了女娲的脚 ,眼睛熬 , 腰 。
师:女娲找得这么辛苦,她放弃了吗?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找啊找啊,终于)
师:那女娲会去哪些地方找五彩石呢?
出示课件:女娲找啊找啊,她找遍了 ,找遍了 ……,她的手 ,她的脚 ,她的腰 ,她全身的骨头 ,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指名说
小结:是啊,女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五彩石。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女娲找石的(辛苦和坚持不懈)。板书:
(二)过渡:同学们,找五彩石的辛苦,炼(板书)五彩石补天更不易。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段,圈出表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1、交流课件出示:五彩石找齐了,……挖……,放 冶炼 装 端 泼 ……补好了。
2、如果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请你试试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3、课件去掉其它文字,只留关联词,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4、齐读一这段,谈感受。
五、女娲不辞辛苦为人类做了这么多,你现在想对女娲说点
什么。
早在远古时代,天崩地裂,百姓受灾,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们。现在我们国家也有许多地方天崩地裂,想一想,这个时候是谁来救老百姓的(消除队员、军人、医生……)在抗震救灾中,在抗冰救灾中……无数无名英雄也像女娲一样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老百姓,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神话。
作业:回去找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 |人教(部编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
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2 出示课题:
① 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师: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② 板书课题:提示:“娲”字右下部分是个内,“补”字的部首是衣补旁。 齐读课题。 3 质疑:
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④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这几个同学想知道的一定也是大家想知道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得到初步的答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这课书的生字新词。(目的:激发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 (二)交代目标、有所遵循: 1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任务。
① 通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 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顺序。(PPT) 一会儿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学习得最好,收获最大!
2 过渡: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怎样补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有所遵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家小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落实要求)
2 老师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谁能声音洪亮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3 评价:谁读得最好?你觉得怎么好?谁给他们提提建议?(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4 小结:你们读的很好,听的也很认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本课的生字。 (四)学习生词、扫清障碍:
(1) 研究字音(出示) ① 自己小声读读这些字。
塌下 露出 熄灭 冶炼 .....燃烧 喷火 缺少 水盆 ....挣扎 纯青色 轰隆隆 熊熊大火 ......
② 有几个词需要特别注意?(变红)露出、冶炼、挣扎、轰隆隆 ......谁来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请大家跟他读。 开火车读所有的词。
③ 小结:字音我们读得很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生字的字形 (2)研究字形:(出示)
露 盆 熊 (上下结构) 喷 塌 隆 冶 燃 炼 挣 纯 熄 缺(左右结构) ①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行字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② 下面我们在分行研究,看看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怎么写好看?
露:上小下大; 盆:上宽下窄; 熊:四点水要把“能”托住。 前四个字:左低右高; 后六个:左右一样高
③ 范写:这些字中有3个字不好写,咱们一起练写。出示易错字:喷、隆、炼
师:大家继续观察:这3个字,哪些笔画应该特别注意? 喷:右半部分易错,中间是横、点、撇,不能写成两竖。 隆:不能忘记中间的横。
炼:右面不是“东”,注意是横折钩。
④ 学生临写,评价。
过渡:我们研究了字形,现在来研究字、词义。 (3)研究字、词义 ① 出示句子
② 读句子、说词义,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的? ③ 再读句子
A熊熊大火: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词义: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B挣扎: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词义:用力支撑或摆脱。
C冶炼: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词义: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4)小结:刚才我们合作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学习得很好。现在我们把这些生词放回到课文中去,看看谁字音读得最准确。 (五)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 指名读课文(文章有几个部分就指几个人)了解内容
① 老师请3名同学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 大家快速默读,用笔圈一圈事件的六要素:
投影出示——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③ 看着提示,同位交流:(教师提示:注意概括时要抓住事件的主干)
时间:古时候 地点:? 人物:女娲
起因:天空塌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危险的处境。
经过:女娲找来雨神、造了船拯救人们,然后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结果:天上的大窟窿被补好了。
(古时候),天(塌了一个大窟窿),人们被大火(困在山上),在洪水里(挣扎)。女娲找雨神(熄灭天火),造船拯救(洪水中的人们),然后(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相传天边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④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播
⑤ 出示正确答案,找一名学生读读,学生将关键词记录在书的课题上边。 ⑥ 小结:这件事情多么令人感动啊!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态度也让我感动,我们用掌声来奖励下自己吧! 2 理清顺序:
师:我们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个感人故事的?
① 同桌讨论——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②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播)
出示答案:天塌窟窿——女娲救人——炼石补天——把天补好(指名读) ③ 记录在课题下边。
④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也明确了文章的大意,理清了顺序。剩下的时间我们来个小竞赛,看看谁的收获大!。 打开大本练习册完成第1——4题,看看谁记得最牢! ⑤ 反馈、订正
预计40分钟,如:时间富裕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 (六)建议作业、留有空间 1 书写生字、词语。 2 继续读课文。 3 练习讲故事。
板书: 女娲补天
天塌窟窿 喷、隆、炼
主要内容{ }
女娲救人 炼石补天 把天补好
第二课时
事情的 发展顺序
一、复习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习欲望。
1、师:同学们,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再读课题,读整齐。
2、孩子们,想穿越时空隧道去看看远古世界吗?可时空隧道里的拦路虎,谁能消灭?谁来读?(课件显示无规则词语群)抽生读,抢读。
3、哇,又来了一群新的拦路虎,谁还能读?(课件显示有规则词语群)随
机抽几排孩子齐读。
师:这几只拦路虎可有特点了,擦亮你的火眼金睛,你能发现什么?(ABB式的“轰隆隆”: AABC式的“熊熊大火”;AABB式的“零零星星”。) 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吗?抽生答。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一)品析好词佳句,感受天崩地裂。
1、师:你们的努力使时空隧道成功开通,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回到这样的远古世界吧!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个地方描写到了天崩地裂的情景?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出示:“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学生自言自语地读一读,读后思考:它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找出中心句“天哪,太可怕了!”、核心词“可怕”。
后面四句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可怕景象的?(天,地,山冈、田野/火、水,人。)师领读,随机指导写作方法: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一个重点,把内容写具体。
3、出示后4个场景句子。请生选择其中一句最让你感觉到可怕的,好好地读一读,感受词语带来的体会。
师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再次自由地练读。
4、课件去掉句中形容词,显示变化后的句子,抽生读。你发现了什么?把这些形容词去掉了,你还感觉到有那么可怕吗?能去掉它们吗?
5、师: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词语,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带给了我们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画面。师范读,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抽生答。
6、读书就是要这样,边读边想象,然后把想象到的画面展现在你的朗读当中。学生随着音乐齐读,边读边感受可怕的景象可怜的人。 7、总结学习方法,生作批注:“天崩地裂”。齐读。 (二)寻找五彩神石,感受补天艰难。
1、看到这“天崩地裂”中可怜的人们,女娲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女娲怎样补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补充句子:女娲为了补天,她先 ,接着 ,最后 。(屏显。)
3、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它让你体会到什么? 4、天马行空地想象:女娲还可能到哪里去寻找五彩石了?途中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
5、理解“终于”,用“终于”说话。 (三)冶炼神石补天,感受女娲神力。
1、五彩石找齐后,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女娲炼石补天的句子,边读边用小圆圈勾画出其中的动词。抽生答。齐读。 2、同桌合作学习:带上动词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 3、抽生全班汇报,其他的孩子跟老师做动作。师板书:天被补好。 4、师小结:这就是富有神力的——女娲!这就是不辞辛劳的——女娲!这就是拯救人类的——女娲!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师:孩子们,现在我们能看到女娲补天的地方吗?齐读: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2、天被女娲补好后,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大胆地展开想象翅膀,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说一说。显示:天终于被女娲补好了,远远的天空……。地……。山冈上……,田野里……。许多人在……。抽生句式练习说话。
3、练习写话,提醒写字姿势。抽生读。
4、总结:把这样的美景化作对女娲由衷的赞叹,齐读:“女娲,你真了不起!”竖起你的大拇指赞美这位伟大的女神!再读:“女娲,你真了不起!”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濡染神话神奇。
1、将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动人的故事。 2、用摘录本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找石
天崩地裂 炼石 天被补好 补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