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来猜一猜吗?(PPT出示: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出示蜗牛图片,学生观察,说蜗牛长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蜗牛的课文(板书课题:6、蜗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与文本对话,与蜗牛对话。请同学们先齐读阅读要求,再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
先认读,再说记字方法、教师指导难写字。 2、说主要内容。
三、“趣”中寻法,提升能力。
通过与文本对话,我们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蜗牛胆小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 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谁能把蜗牛的胆小读出来?(请2、3人读,评价)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2,请学生仔细品读画出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板书(PPT):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作者笔下的蜗牛胆小的形象跃然纸上,老师都好想来读一读,你们想和老师一起读吗?(说明:老师读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字体) 和你们合作读真愉快,下面老师想请班上的男生和女生来比赛读,那就女士优先,女士先来吧!(男女生比赛完后,请学生评价) 3.总结:
作者写了蜗牛岀壳前、岀壳、回壳的情况。你们想对这只蜗牛说什么呢?(请2、3个学生回答) 4.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5、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用心体会蜗牛的胆小。(自由读) 6、作者为什么能把蜗牛的胆小写的如此非常生动呢?就是因为他观察的仔细。你瞧,他观察到蜗牛岀壳前时很安静的,也观察到了蜗牛岀壳及回壳的动态。这种观察方法叫做动静结合。你们以后在观察事物是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四、拓展练习。
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乌龟,它的壳( ),尾巴( ),脖子( ),四肢( )。 小乌龟特别胆小。有一次,我来给小乌龟喂食物。刚走到盆前,小乌龟就灵敏的把脑袋( )。过了好久才把头( ),害得我站在那等了好久。
时间长了,小乌龟也慢慢和我熟悉了,也开始大胆动了,只 见它一会爬到这儿,一会爬到那儿,玩的不亦乐乎,它甚至还想爬出盆,
它不断往上( ),终于快到顶了,突然,它脚底( ),又( )盆里,( )了个四脚朝天,样子可滑稽了! 五、作业布置
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写下来!
板书设计
6、蜗牛
仔细观察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静)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动)
观察方法:动静结合
(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