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土坑案例分析

小土坑案例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如何接好幼儿抛来的球

——语言活动《小土坑》案例分析

洪合镇中心幼儿园 沈芳

片段描述:

1、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母鸡走到小土坑旁发现里面有一只母鸡在小土坑里,它就说:“哎呀不好了,有只母鸡掉到土坑里了,快来救救它。”母鸡去找公鸡帮忙来救小土坑里的母鸡。公鸡走到小土坑旁一看,哪有什么母鸡只看到有一只公鸡在小土坑里,它着急地说:“哎呀,不好了,有只公鸡掉到土坑里去了,谁来救救它。公鸡去找山羊帮忙救土坑里的公鸡。山羊来到小土坑旁看到了一只……(幼儿笑)教师继续讲述第二部分故事内容。

2、提问故事第二部分内容:

师:母鸡走到小土坑旁看到了什么?

幼:母鸡。

师:母鸡它怎么说的?

幼:哎呀,不好了,有只母鸡掉到小土坑里去了。

师:母鸡去找谁来帮忙?它看到的又是什么?

幼:公鸡。

师:这时公鸡怎么说的?

幼:哎呀,不好了,有只公鸡掉到土坑里啊了。

…………教师一一按故事内容提问,让幼儿通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述故事边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去学习,但在故事内容提问时对于大班幼儿问题的提问不够深入,问题没有针对性,提问的面也不够广泛。教师在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时就有很多幼儿已经在笑了,其实他们已经明白了故事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师只是不理会他们,继续讲述故事内容,又进行故事内容中对话部分的提问,在再下一环节重新提问这一问题,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幼儿回应的教育气息,没有在幼儿感兴趣时深入挖掘故事的本质含义,没有接好幼儿抛来的球。应在幼儿笑的时候就提出问题,让幼儿说出水能成像的现象,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含义。

反思:语言活动的本身要求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面向全体的幼儿,而且提出的问题也不够深入,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很好的接下去提问,把握不住幼儿回应的重点,抓不住幼儿的兴趣点,问题的随机性处理的不够好,应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把它们抓住,深入挖掘,让幼儿继续动脑思考新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不仅有很强的随机性,而且又能把一个新的知识点交给幼儿。在这方面我觉得教师的自身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不仅要让幼儿去学会倾听同时教师也要去用心倾听幼儿的每一个回答,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让幼儿在回答时能自由想象发挥,但也要有一定的范

围,不要让幼儿的思路跑出范围。教师自身的语言也应该要有起伏不要过于平淡,要让自己的语言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能说、会说、想说的愿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