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989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在广州召开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会上制定一个手功能评定标准(手外科杂志,1990,6:57-72),从而我国有了第一个正式的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但事后发现该标准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北京积水潭医院赵书强、王寰等(手外科杂志,1994,10:69-72)在1994年又加以改进。这个改进的标准已编成计算机软件,只要把手功能检查数据输入,便能得出手功能丧失的数值。这项工作对于科学研究、工伤残废评定、医疗保险及医学法律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对于进行断肢再植及断指再植的疗效及临床研究来讲,有必要制定一个更为适应复查的标准。2000年3月26、27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在无锡市又一次召开了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讨论会提出的具体方案,提供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方案制定的前提是适应我国目前基层的情况,简单实用,容易掌握,不需要特殊检查仪器或设备;另一个方面,又要求尽可能客观、科学、准确,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了掌握方便,评定采用百分制,再评为优、良、差、劣。对于断肢再植,陈中伟于1978年曾提出一个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国际手外科学会于1984年推荐使用。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上肢断肢再植后功能评定标准,从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恢复、外形、后遗症状与工作能力等六方面加以评定,提供全国试用。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一、关节活动度TAM(30分) 1.肩关节(外展) 评分

90°~60° 6分 59°~45° 5分 44°~30° 3~4分 <30° 0~2分 2.肘关节(伸屈) 评分

120°~90° 7~8分 89°~60° 5~6分 59°~30° 3~4分 <30° 0~2分 3.腕关节(伸屈) 评分

60°~90° 3.1~4分 45°~59° 2~3分 30°~44° 1.5~2分 <30° 0~1.5分 4.掌指关节(伸屈) 评分

90°~70° 4.1~5.0分 69°~50° 3.1~4.0分 49°~30° 2.1~3.0分 <30° 0~2.0分 5.近指关节(伸屈) 评分

100°~80° 3.1~4.0分 79°~60° 2.1~3.0分 59°~30° 1.5~2.0分

<30° 0~1.4分 6.远指关节(伸屈) 评分

45°~30° 2.1~3分 29°~20° 1.1~2分 19°~15° 1分 <15° 0分 二、肌力(20分) 评分

S4 17~20分 S3+ 13~16分 S3 8~12分 <S2 0~7分 三、感觉(20分) 评分

S4 19~20分 S3+ 12~15分 S3 8~11分 <S2 0~7分 四、外形(10分) 评分

正常或略显萎缩 8.1~10分 轻度萎缩 6.1~8分 中度萎缩 3~6分 明显萎缩 0~2分 五、遗留症状(10分) 评分

无麻木、疼痛或其它不适 10分 轻度麻/痛,轻度不适 7分 不适或麻/痛 3分 疼痛、过敏、成为累赘 0分 六、工作情况(10分) 评分

恢复原工作 10分 从事轻工作 7分 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3分 无实用功能 0分 评定方法:

优(总分) 100~80分 良(总分) 79~60分 差(总分) 59~40分 劣(总分) 39分以下 说明

1. 肌力与感觉均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1954年颁布的标准评定。

2. 现在应用的关节测量器可以有2%~3%的误差,因此,临床角度上计分有交叉,实际计

算时,可就高分计算。 目前,文献上有关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的标准有米满(整形外科(日)1977,28:183),Jone(J Hand Surg,1982,7:183),Nakamura Tamai(J Hand Surg,1983,8(part2):780),中国人民解放军显微外科专业组(1988)张家界会议和朱盛修等(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9,12:116-117)制定的五种标准。其中,Nakamura Tamai标准是国际手外

科学会联合会所推荐使用的。五种标准分别从运动、感觉、遗留症状、外形、综合活动能力、病人满意程度和从事工作情况等项目进行计分,然后,评为优、良、差、劣等四个等级。有些单位用上述几组标准对几组病例进行实际随访评定(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9,12:148-151,J Hand Surg,1998,23:635-646),总体是适用的,能反映出功能情况;然而,有的项目内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很不适用,影响准确性。例如,病人满意程度,很受病人的意愿、情绪、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样情况下,有人感到满意,有人则表示很不满意。对于工作状况也一样,在现代社会,工作流动性大,信息科技的发展,很多人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工农业生产方式也不同,原来是学生,现在长大成人,有了职业;因此,所担负的工作不一定代表手功能的好坏。为此,与会代表建议综合各家之长,制定一个简单实用,适合国情,从运动——关节活动功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程度、再植手指外观、血液循环状态、从事工作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标准,采用的方法尽量与国际接轨。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一、运动功能 用TAM系统评定标准(20分) 1.拇指:A:拇指对指(10分) 可以 10分 困难 5分 不能 0分 B: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10分) 掌指关节ROM+指间关节ROM=总ROM 评分 >90° 10分 <90° 5分 强直 0分 2.手指:关节自主活动度 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总屈评分 曲度-总欠伸度=总TAM 260~200° 20~16分 190~130° 15~11分 130~100° 10~6分 <100° 5~0分 二、日常生活活动:ADL(20分)

1. 捡针(指甲捏)2.捡分币(指腹捏)3.写字(三指捏)4.提(提箱柄,壶柄等重物)5.

拿大茶缸(握)6.锤钉子(强力握持)7.上螺丝(中央握持)8.结鞋带(综合细动作)9.扣纽扣(综合细动作)10.开广口瓶(综合强力握持和精细握持) 每项评分: 完成良好 2分 可以完成,动作不太好 1分 不能完成 0分 三、感觉恢复(20分) 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1954) 分级 评分 S4感觉恢复正常,两点分辨觉<6mm 20分

S3+除S3外,尚有部分两点分辨觉存在 16分 S3浅感觉与触觉完全恢复,没有过敏 12分 S2浅感觉与触觉有少许恢复 8分 S1皮肤深痛觉恢复 4分 S0神经管辖区无任何感觉 0分 四、血液循环状态(10分) 分级 评分 优:皮肤色泽、温度正常,不需要特殊保护 10分 良: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 8分 差:肤色苍白或发绀,温度明显发凉,特别4分 怕冷

劣:肤色灰暗或发绀,冷天不敢外露 2分 五、外观(20分) 分级 评分 优:再植指没有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外20分 形丰满短缩<1cm,无明显功能障碍

良:再植指轻度旋转、非功能成角畸形,轻16分 度萎缩,短缩<1.5cm,无明显功能障碍

差:旋转、成角畸形影响功能,有萎缩,短8分 缩不超过2cm

劣:畸形明显,短缩超过2cm,严重影响功4分 能及外观

六、恢复工作情况(10分) 分级 评分 优:恢复原工作 10分 良:参加轻工作 7分 差:不能工作,但能自理生活 3分 劣:不能工作,不能自理生活 0分 根据以上六项评分,等级分值: 优 100~80分 良 79~60分 差 59~40分 劣 <40分 说明:

1.多指离断时,对于关节活动各指各个关节独立检察,然后相加,除以指数,取其平均值。

2.TAM=total active motion总主动活动度。 3.ADL=activies of daily living日常生活活动。 附件(一)

陈中伟(1984年)提出的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分级 优 良 可 关节活动度 原有的60% 原有的40% 原有的30% 肌力 4~5级 3~4级 2~3级 感觉 >S3 S3 S2 工作能力 原工作 轻工作 生活自理

差 <原有的30% 0~1级 S0~1 无实用功能 附件(二)顾玉东(2000)年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评分 4 3 2 1 运动 TAM正常 >健侧的75% >健侧的50% <健侧的50% 感觉 >S3 S3 S2 S0~1 外观 正常 较满意 尚可 不满意 工作能力 原工作 轻工作 有部分功能 无功能 综合评价:优13~16分 良9~12分

可5~8分 差4分以下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一、功能活动度(6分) 1.再造拇或手指对捏功能 能相互触及或相距<1cm 3分 相距1~2cm 2分 相距≤3cm 1分 相距>3cm 0分 2.再造拇对掌功能(3分) 拇对掌距掌≥5cm活动到≤2cm 3分 拇对掌距掌≥5cm活动到≤3cm 2分 拇对掌距掌≥5cm活动到≤4cm 1分 拇对掌距掌>5cm无活动 0分 3.2~5再造手指屈曲功能(3分) 屈曲指端距掌纹≤3cm 3分 屈曲指端距掌纹<4cm 2分 屈曲指端距掌纹<5cm 1分 屈曲指端距掌纹>5cm或不能屈指 0分

*再造拇或手指的对捏功能为必测项目,再造拇对掌功能、再造指屈曲功能为参考项目,评分只取其中一项高分计算。运动功能总分以6分计算。 二、再造指力量(3分) 检测捏力或握力,取其中一项高分计算: 再造手为非优势 大于健手的60% 3分 大于健手的40% 2分 大于健手的20% 1分 小于健手的20% 0分 *再造指为优势手,占健手的百分比相应增加10% 三、感觉测定(指腹,3分) ≥S3,两点分辨觉5~7cm 3分 S3 2分 S2 1分

S1 0分 四、手使用情况(3分) 1.工作能力(3分) 恢复原工作或生活自理 3分 轻工作,生活自理 2分 部分生活自理 1分 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或无功能 0分 2.综合功能检测(3分) 用6项运动检测,每项得分0.5分。

① 捡分币或针②写字或捻线③系带子或纽扣④握用锤子或切菜刀⑤拧螺丝或瓶盖⑥持碗

或杯子

手的使用情况,从工作能力和综合功能二项检测中取高分的一项记录评定。 综合评价:以上一至四评分相加: 优 13~15分 良 9~12分 可 5~8分 差 4分及4分以下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一、上肢五大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㈠腋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肩外展 >90° 60~90° 30~60° <30° 肌力 ≥M4 ≥M3 ≥M2 <M2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7~8分 良5~6分

可3~4分 差2分以下 ㈡肌皮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肩外展 >90° 60~90° 30~60° <30°

肌力 ≥M4 ≥M3 ≥M2 <M2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7~8分 良5~6分

可3~4分 差2分以下 ㈢桡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评分 4 3 2 1

伸腕 >45° ≥30° <30° 不能

肌力 >M3 M3 M2 M0~1

伸拇 TAM优 TAM良 TAM可 TAM差

伸指 TAM优 TAM良 TAM可 TAM差

注:伸指功能取4指TAM的平均值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3~16分 良9~12分

可5~8分 差4分以下 ㈣正中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屈腕肌力 >M4 M3 M2 M0~1 屈指 TAM优 TAM良 TAM可 TAM差 拇对掌 正常 能对环指 能对示中指 不能 感觉 S4 S3 S2 S0~1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3~16分 良9~12分

可5~8分 差4分以下 ㈤尺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外形 无爪形畸形 轻度爪形畸形(不伴肌萎缩) 中度爪形畸形(伴肌萎缩) 重度爪形畸形(肌萎缩明显) 屈指 TAM优 TAM良 TAM可 TAM差 感觉 S4 S3 S2 S0~1 注:屈指功能取环、小指TAM的平均值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0~12分 良7~9分

可4~6分 差3分以下 二、臂丛神经

㈠单根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分级:优 肌力M4以上 感觉S3以上

良 肌力M3 感觉S3 可 肌力M2 感觉S2 差 肌力M0~1 感觉S0~1 ㈡上肢各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 肩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肩外展 肌力 臂外旋

4分 3分 2分 1分 >90° 60~90° 30~60° <30° ≥M4 ≥M3 ≥M2 <M2 >30° 10~90° 0~10° <0°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0~12分 良9~12分

可5~8分 差3分以下 2. 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屈曲 >90° 60~90° 30~60° <30° 肌力 ≥M4 ≥M3 ≥M2 <M2 伸直 0° <30° 30~50° >50° 肌力 ≥M4 ≥M3 ≥M2 <M2 前臂旋转 正常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不能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3~16分 良7~9分

可4~6分 差3分以下 3. 腕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背伸 >45° ≥30° <30° 不能 肌力 >M3 M3 M2 M0-1 掌屈 >45° ≥30° <30° 不能 肌力 >M3 M3 M2 M0-1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3~16分 良9~12分

可4~6分 差3分以下 4. 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⑴评分标准 分数 4 3 2 1 拇对掌 正常 能对环指 能对中示指 不能 手指活动度 指屈伸好 指屈伸活动为正常的60% 指无活动 感觉 S4 S3 指有微屈或微伸活动 S2 S0~1

⑵综合评价

分级:优10~12分 良7~9分

可4~6分 差3分以下 5. 臂丛功能综合评价试用标准

分级 优 良 可 差 肩关节 4 3 2 1 肘关节 4 3 2 1 腕关节 4 3 2 1 手 4 3 2 1 上干或下干 7~8 5~6 3~4 1~2 全臂丛 13~16 9~12 5~8 1~4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

屈伸肌腱的疗效评定,宜用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方法。即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将掌指关节(MP),近位指间关节(PIP),远位指间关节(DIP)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之和,即为该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各关节伸直以0°为准,过伸部分不计。 TAM=(MP+PIP+DIP)-(MP+PIP+DIP)

总主动活动度=各关节屈曲活动度之和-各关节伸直受限度之和 评定标准:

优 活动范围正常

良 TAM>健侧的75% 可 TAM>健侧的50% 差 TAM<健侧的50%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肘关节功能减损评定试用标准

肘关节损害的功能评定,由肘关节运动的丧失或关节强直程度所决定。正常肘关节在运动时,是以屈曲和背伸为肘关节的主要功能,而其旋前、旋后功能则较次要,故前者占肘关节功能的70%,后者为30%。肘关节的正常运动幅度:屈曲由0°到150°,伸直由0°到过伸10°(图1)。旋转功能:旋前由0°到90°,旋后由0°到90°(图2)。丧失屈曲和背伸功能所引起的肘关节功能减损值,可按图3计算再乘以70%;旋转功能损害值可按图4计算再乘以30%,这两个数值相加即可得出肘关节的全部减损值。其对整个肢体(患肢)的功能减损值再乘以95%(肘关节功能减损值占肢体的百分率)即可获得。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腕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腕关节损害的功能评定,由腕关节运动丧失或关节强直的程度所决定。正常腕关节活动时,掌屈、背伸两功能占腕关节功能的70%;而腕关节的桡偏、尺偏,两者只占其功能的30%。腕关节屈伸的正常幅度:是从背伸60°到掌屈60°(图1);侧偏的功能位是0°~10°,腕关节侧偏的正常幅度是从桡偏20°到尺偏30°(图2)。将因丧失背伸和掌屈能力,引起的功能减损值按图3再乘以70%;桡、尺偏的损害值按图4再乘以30%;这两个数值相加得出腕关节功能减损情况只要再乘以60%即可获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