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影响古代茶具设计发展演变的典型因素

浅析影响古代茶具设计发展演变的典型因素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大众文艺 ・美术与设计・ 浅析影响古代茶具设计发展演变的典型因素 杨钦 夏风玉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330000) 摘要:茶具是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具的设计造型与风 格的发展演变,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本文从典型茶具设计演变的因素 入手,分析了茶具设计与朴素人机3-程学思想、功能与审美的关系。 关键词:茶具设计;人机工程学;功能与审美 一具使用功能应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实用性好,造型美观的 茶具在使用过程中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人们设计和生 产产品,有二个起码的要求:一是产品本身的功能;二是作为产 品存在的形态”,芝加哥学派也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 则,这都告诉我们,功能本身就具有美既功能美,这是美的一种 引言 表现方式。笔者认为功能美至今仍然颇具价值,从功能出发审时 古往今来,文人雅土都崇尚意境高雅,注重品茶韵味。所 茶具的发展往往能够发现其造型的本质规律。从发生学的角度来 谓“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就是不仅要选择好茶,更 讲,饮茶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所以使用功能必然是茶具的根 要会选配相应的茶具,好茶好壶,犹似绿叶红花,相映生辉、相 本,尔后赏壶,也就是说任何形态精致、造型美观的茶壶都必然 辅相成。茶文化的出现,不仅滋润了华夏民族的生活,还启迪了 地与其功能性相适应,具体材料、形态、工艺、纹饰、结构等综 古人们对于生命这样宏大的思考,并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一 合而成的造型,都与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方面,茶是以茶具为载体,来传播茶文化。另一方面,茶具在 比如说壶体形制的发展,是由大壶向小壶的逐渐转变,是饮 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茶 茶方式的改变,审美意识的发展,及功能的需要三者所决定的。 具,茶文化的研究也必然显得片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形制较大的茶壶冲泡茶时,因其密度较低, 附”,茶与器二者有机构成了茶文化的基础。“他山之石,可以 茶浸泡后鲜香味明显小于小壶,而且随着饮茶方式的转变,更 攻玉”,本文试图通过现代视野、多重视角,利用当代理论,诸 加讲究品饮,小壶在审美上也更佳精致雅观,于是茶具大师时大 如人机工程系、美学、情感化设计等体系来研究茶具设计。通过 彬将紫砂茶壶由大变小,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雅士的品饮趣味, 对影响茶具设计发展演变典型因素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为了使得茶具出水流 对于开拓设计者的视野,重组设计研究的系统资源,以及当代茶 畅,壶体与壶嘴连接,其接口必然要保持一定大小,并且向上逐 具设计的发展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渐减细,且弯曲度不宜过弯,从功能出发,这样能易于控制出水 二、朴素人机工程学与茶具 速度,又能避免茶叶堵塞水流。另一方面,壶体形式变小,容量 作为一门学科,人机工程学诞生于上个世纪,强调以人为 相应变小,其重量对手持握的力度与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壶的把 本,把“人一机一环境”作为研究的内容。茶具,作为饮茶的一 手形制必然相应发生转变,来适应人的尺度或者说是手的持握方 种媒介,适应茶与人的发展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功能问题在技 式。 术不发达的古代,基本上体现为器具同人的适应性,受生理要求 我们还可以发现,基本上所有茶壶的壶嘴高度与壶口同高, 的支配,也随着生理要求逐渐被自己有意识地归纳总结,人和器 因为壶嘴低于壶口,所谓木桶原理,注水量无形之中就被减少 具的关系中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器物的形制就逐渐趁于规整 了。但是壶嘴如果过度高于壶口的话,斟茶时的明显弧度偏高, 统一。”这就是说,“适用”的要求和解决伴随于茶具设计行为 使得水从壶口边缘流出,壶盖容易滑落。茶壶设计的一个要素便 的始终古已有之,并非现代人开创了人机工程学后才开始重视 是是出水要集中,还要要防止壶嘴滴漏现象。 的。 《黄帝内经》作为一本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就强调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古代茶具的设计中, 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的手臂 功能与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形式通常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 脉络图,一切都围绕着“人体是一个的整体”的思想而开展,这 上,我们所说的功能包含了情感功能,茶具不仅具有物质功能, 远比纯粹数据的现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更为透彻,其强调的人体 更能给人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茶具的物质功能的分析, 本身的整体联系至今仍有许多是科学无法揭开的谜。 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把握造型的规律。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对功 茶具的形制变化,最早是与食、酒器共享,其共同点都是 能是十分重视的,已经具有“功能美”的萌芽了。 需要经过“人手”来实现其功能价值,具体表现为第一这是人造 四、结语 物,第二需要通过人手达到其功能目标。这就是说,无论造型 在科学、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全球化的脚步正在加 如何变化,种类如何繁多,一切的都基础都源自人手,人都是 速前进,各国的文化正在相互交叉融合,但全球化并意味着我们 需要靠手使用茶具。比如五代的秘色瓷莲花碗,如图2N示,该 纯粹地接纳外国的文化,更不意味着本土、民族文化的消亡。全 茶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高8.9cm,口径13.9cm;盏托高 球化既可以成为挑战,也可以成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机遇。一 6.6cm,口径14.9cm,底径9.3cm。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出发,首 个优秀的民族设计更能体现一个民族改造自然的思想、创造万物 先,该碗的形状为半球体,半球体的容器除了本身容积量更大, 的智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更主要的是球形碗的边缘与人的嘴唇相吻合,这就方便了我们饮 研究茶具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内涵。茶具比茶更能体现最本质的民 茶;其次,人机工程学揭示了东方人手掌的一般数据:手掌长度 族文化特征。从“制器”“用器”再到“品器”,无处不体现着 约16—20cm,宽约7-10cm,拇指与中指的距离大约为l8—2O。虽然 华夏大地的历史、美学、科学技术和设计的思想的发展。 、古代没有人机工程的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拿起秘色瓷莲花 碗使用时,无论是茶碗还是茶托,都没有超过拇指和其余几个手 指所能钳住的尺寸,二者都是可以很方便的拿起放下,是适宜人 参考文献: 手的使用的。也就是说,朴素的人机思想,从专用茶具的确立开 [1]李伟,李学昌,范晓红.ee国茶艺【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始,就已经诞生了。 2006. 三、茶具功能与审美关系分析 [2]丁玉兰主编.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07. 茶道,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让我们陶冶情操,启迪了人类 [3]朱郁华.无茶不文人[M J_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 对于宇宙、生命的思考,茶道的物质载体就是茶具。茶具是人类 有的意识的设计物,我们研究古代茶具时,不能只停留在茶具的 作者简介: 美学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到茶具本身功能因素对造型的影响,器 杨钦(1990一),男,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