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必背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必背资料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九年级上册古诗注释翻译背诵资料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注释

羞:同“馐”,美丽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会:终将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过 二、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三、赏析

1.赏析“闲来垂钓碧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二句。

运用了吕尚、伊尹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从政仍然怀有企盼。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主题

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注释: 酬:以诗相答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长:增长,振作 二、翻译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赏析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四、主题

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注释: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何似:哪里比得上 婵娟:月亮 二、翻译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三、赏析

1.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此句包含了人生哲理:人世的聚和离散犹如这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和悲伤了。(言之成理即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或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 主题

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抑郁惆怅。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3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注释;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断人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况乃:何况,况且 二、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三、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写作背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在“有”“无”的鲜明对比中,抒发了深沉和浓烈的思念之情和自身孤苦无依的孤独感伤,也寄予了对战乱早日停息的愿望。 主题

诗人通过写战乱年代兄弟离散,杳无音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和浓烈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忧国忧民。

4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一、注释: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长沙三年 栖迟:停留,居留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吊:凭吊 二、翻译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三、赏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渲染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通过用典,写出贾谊被贬的悲惨遭遇,同时也暗示自己被贬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感伤。 四、主题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被贬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因被贬而惆怅、伤感和悲愤之情。诗人凭吊和痛惜贾谊的不幸遭遇,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触景伤怀,意境悲凉。

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 朝奏 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注释 左迁:贬官

封: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上奏。 九重天:这里指皇帝。 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2.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笼罩着秦岭,我的家在哪里?大雪堵塞着蓝关,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3.赏析

(1)一封早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此句采用对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6

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4.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 情。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注释

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诗人曾自称伟杜陵游客,这里的杜陵梦是指思乡之梦。 凫:野鸭。

回塘:边沿曲折的湖塘。 2.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3.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通过“鸡声”“月”“板桥”“霜”等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写出了旅人于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的画面,突出了出行之早。 (2)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写了刚上路的景色。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4. 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1、重点字词注释: [汀洲]水中的小洲。 [芜]丛生的杂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2、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8

3、重点句子赏析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秦苑”“汉宫”早已荡然无存,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4.思想感情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重点字词注释: [东风]春风

[丝]与“思”谐音。

[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动词,照镜子。

9

[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2、翻译

相见很困难,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春风无力,百花凋谢。 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成灰蜡泪才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年华消逝;男子夜半吟诗,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好在)蓬山距此没有多远,(拜托)青鸟殷勤地替我去探望。 3、重点句子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比喻,双关,对偶的手法,抒发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现在常用来歌颂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运用想象手法,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年华消逝;男子夜半吟诗,必然感到冷月侵人。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4. 主旨:

描写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真挚的相思之情。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重点字词注释: [陂塘]池塘。

[徜徉]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

10

[飏]飞扬,飘扬。 2、翻译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安闲自在地步行。园子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酒旗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3、重点句子赏析 倚东风,豪兴徜徉。

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翻译)“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翻译)“啼”、“舞”、“忙”写春的生命活力。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 主旨

描写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重点字词注释 [不识]不懂 [层楼]高楼。 [强]竭力,极力。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休]停止 2、翻译

11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竭力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3、重点句子赏析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翻译)生动地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4 .主旨

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排挤的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