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历史)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历史)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1-2012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历史测试试题

(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4.《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说“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6.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7.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19日晚巴黎峰会上,欧

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其后,英法美等多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抓获后因伤重不治身亡。以上材料表明了

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8.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9.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1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1.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青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着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 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 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

1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 13.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4.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主要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最大经济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缩小

15.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是主张

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君主专制

16.右图是2012伦敦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Wenlock),它以富有激情的萨罗普羊为原型,它的大眼睛表示一个摄像头,头上的黄灯代表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伦敦出租车,而手上则戴着代表友谊的奥林匹克手链。这幅图画应属于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17.“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8.“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19.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徽标或者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20.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

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2分)

(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有哪几种方式,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当时中国有识之士在政治制度

方面所作的尝试。(2分)并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4)综合上述,简要阐释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2分)

22.(14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

梗子中间住,北贾南商尽识民。 ——(清初) 何嘉埏《扬州竹枝词》 材料二 徽商“食必膏梁,衣必文绣,一婚嫁丧葬,堂食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

万”。 ——《扬州画舫录》 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之下,徽属各县书院林立,仅歙县“书院凡数十”。族中弟子有“贫而不能学者”,徽商往往招入家塾,“悉力扶植之”。 ——《中国十大商帮》

天顺、嘉靖年徽人王友揽“商于庐……爱庐之风俗淳朴,买田千余亩,购屋数十楹。” ——《歙县泽富王人宗谱》

祁门人胡天禄经商致富,“族人失火焚居,天禄新之。又建新宅于城中,与其同祖者居

焉。输田三百亩为义田,以备祭祀及族中婚葬丧嫁及族中贫无依者之资。”

——《安徽通志》

材料三 若夫翠华(指封建官僚)莅止,情殷瞻就,供亿丰备,尤为前所未有。至于大庆典、大军需,淮商捐输或数百万,……其余寻常捐输,难以枚举。……故商为四民之末,

盐商特邀圣主之恩,或召对,或赐宴赏赉,有厚拟于大僚。

——王守基《盐法议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资金的流向(2分)。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该流向对我国经济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商人的行为(2分),并分析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2分)。 23.(12分)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 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 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 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请回答:

(1)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4分)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3分)

(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5分)

24.(10分)2011年12月1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朝鲜半岛又一次引起世界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

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关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

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2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4分)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2分)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2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以此强化统治。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臵,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摘自中文百科在线 材料三 鲜卑“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至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才把原来的部落宗主制扬弃了,改用汉法,仿周官遗意,设

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直属于州

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两者在行政管理方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体现在行政体制方面具有怎样的关系?两者在政治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4分)

201202高三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11 B 2 D 12 B 3 B 13 D 4 B 14 C 5 D 15 C 6 C 16 D 7 B 17 D 8 C 18 A 9 D 19 D 10 D 20 B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21.(12分)

(1)合理与必然: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

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 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任意两点,共2分) (2)基本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2分) 方式及举例:①革命方式,如英、法、美;

②改革或统一方式,如俄、日、德。(2分)

(3)尝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 根本原因: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2分)

(4)关系:经济发展为政治建设提供基础,政治建设又会促进经济发展。(2分)

22.(14分)

(1)现象:商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2分)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2分)

流向:消费;兴办教育;买房置地;家族内公益事业(扶困济贫)。 (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影响:没有流向生产领域,不利于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行为:攀附官府;大量捐助。(2分)

原因:传统的重农抑政策导致商人地位低下;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2分) (4)新特点: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商帮(区域性的商人团体)出现。(2分) 23.(12分)

(1)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4分)

影响: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 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答对其中1点即可得1分,总分不超过5分)

24.(10分)

事件: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1分) 要素:战争爆发的时间。(1分)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2分)

材料二、三认为,南朝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2分)

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答美苏冷战、美苏对抗得1分)。(2分)

(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2分)

25.(12分)

(1)内容: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三长制(或设立三长)。(2分)

共同点:以地域为单位;运用户籍手段。(或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2)关系:继承与发展(2分)

共同作用:都打击了旧的势力;(1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1分)。

(3)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1-2分)(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