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探析以PBL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探析以PBL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3W视角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以PBL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为例——

230601)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摘要: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进行调查,发现在停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两年之后的确存在词汇磨蚀,且磨蚀的程度约为18%.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量;磨蚀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232-03

近年来,各高校在推进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进教材”、“进课堂”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但“进头脑”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着学生不太喜欢听、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尴尬局面,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途径很多,本文主要通过引入PBL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中的现实情境相关联,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1

对“基础”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性;但是另一方面,这些90后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学习上比较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自控能力不强,尤其是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在调查问卷中,18.9%的学生承认自己上课基本不听,14.5%的学生作业抄袭或者根本不做.由此可见,在进行“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1.2

学生信息来源复杂和对教师期望值并存在问卷调查中,有46.8%的大学生认为课程教科书是思想理论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但大部分学生因为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感觉枯燥无味,许多学生一学期课程上完,而教材却一遍未看,部分学生把网络作为了自己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其次分别是电视和广播和报纸杂志.在对影响“基础”课学习效果的调查中,32.1%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最主要影响因素,而54.3%的大学生则肯定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方法的重要性,其他的分别是课堂纪律和气氛占13.4%、教材内容占17.2%.由此可见,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艺术,吸引更多的学生从科学的渠道获得政治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三观.22.1

把PBL教学法融合于“基础”课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2010年和2011年l2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对“9O后”大学生“基础”课学习状况进行调研.在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合肥财经学院以及我院进行了4000份问卷的发放,实际收回调查问卷3983份,回收率为99.57%;去除没有完整答题的无效问卷等,回收有效问卷3953份,有效率为99.24%.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1.1

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与学习行为懒惰并存一方面,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基础”课的必要性,如76.4%的大学生认为开设“基础”课是必要的,认可度比较高;74.8%的高职生肯定了“基础”课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准人生目标的重要

明确PBL教学法的科学涵义

基金项目:3W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1-201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BCB12022)

-232-

生能力训练为重心,借以团队的参与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基础”课中运用PBL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社会热点“小悦悦事件”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了佛山小悦悦事件过程,18路人冷眼旁观,漠视幼小生命的式的教学方法,以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仿真情境模拟,让学生自主查找解决问题所需资料、收集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技能来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使其“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注重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能力的培养,发展自导学习和终身学习,并能在团队合作中,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2.2PBL教学法实施中对教师的几点要求2.2.1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教师首先要能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定位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其次要把握PBL教学法的精髓即以问题为抓手,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2

精心构造“问题”

这是决定PBL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提出了要求,首先,问题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而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又要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契合;其次,问题难度系数要符合高职生的特点,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毫不费力地解决.最后,在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瓶颈时,不是给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参考,体现PBL教学法培养学生能力的最终目标.2.2.3

适时提供帮助

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视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文献检索方法,查阅资料的方向,协调团队合作,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等,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3

PBL教学法在“基础”课运用

近年来,我院思政部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3W的教学改革思路引入PBL教学法,重新设计我院

“基础”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的组织进行调整,发挥PBL教学法在大学生“基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如,在基础”课第四章关于“市场经济下道德”的教学中,

消逝.据此,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讨论这一问题的症结点究竟在哪里,最终得出结论.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做法如下:

(一)自愿组成团队.对授课班级学生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分组,每组8人左右,民主推选出一名组长,尤其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组员的任务,组织大家收集资料并汇总分析,形成最后的总结报告.教师原则上只需要和每组的组长保存联系,以掌握各组的学习进展.

(二)进行课堂研讨.在事先约定的上课时间里,结题小组自行选派一名同学进行主题发言,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必要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者辩论,教师主要任务是倾听和掌控全局,一旦发生偏题或跑题或超时问题,及时进行规范和纠正,以保证教学实施的效果.

(三)总结深化.一是对拟解决的问题的总结,即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对学生所分析的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阐释和补充,以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二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总结,主要是总结和分析学生团队配合上,解决问题的路径方面,问题研究深度上,辩论发言的态度上是否存在问题.

(四)进行最后评价.评价形式包括学生自评15%)、小组成员互评(15%)和组长评分(20%)教师评价(50%).评价应特别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涉及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主动性、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教学流程图如下:

4对“基础”课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4.1

PBL教学法既能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233-

“(一味的说教,而是结合社会热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有意识引导他们运用书中的理论去解决,让他们明白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学生普遍反映PBL教学模式使自己收获更大,学习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也记忆的这种锻炼对于多是独生子女的90后学生来说,对其人格完善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PBL最早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针对医学院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真实情况相脱节这一弊端而提出的,“基础”课内容广泛涉及人生价值,更加牢固.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他们自己寻找、认真阅读和思考或与同学探讨过的,所以印象深,容易理解.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课程教学中PBL应用的比例要适宜,要与学生能力相符,教师还要发挥引导作用才能更好地让PBL教学法为本课程所用.4.2

PBL教学法从元认知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更加教师提出的问题会去查询相关资料,思考并分析所找到的信息,最终设计出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的元认知与自身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对“市场经济条件对道德的发展”这一问题讲解时,采用了PBL教学法.首先提出问题

“怎样看待佛山小悦悦事件”,学生分组去收集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信息,并尝试去做相关PPT,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因为是真实发生的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果明显,在问题总结发言中,除了对市场经济对道德影响的两面性角度来分析,有的学生还联系了“彭宇案件”来透视人们道德行为变化的背后原因,展示了其独特的观察能力.

第三,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许多学生在小组汇报的时候纷纷对队友表示感谢,这能体现出,通过PBL教学法的采用,学生之间交流增多,大大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每组学生既要独立完-234-

社会道德,人生规划等许多知识点,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但对学生成人成才影响深远,所以亟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题实效性,PBL教学法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下主动学习,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积累、所学专业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这一教学法的适应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细心观察,有意识地与适应性差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其思考;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成绩评定上,把个体的表现与其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捆绑”在一起,以此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样才能使PBL教学法真正为学生服务.

———————————————————

参考文献:

〔1〕Problem—basedlearning,especiallyinthecon-

textoflargeclasses.http://www.chemeng.mc-master.ca/pbl/pb1.htm.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

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3〕陈志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259.

〔4〕程胜.学习中的创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